这里,“尧”变样了
发布时间:2024-05-22 09:56 [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号 | 014028901/2024-02181 | 生成日期 | 2024-05-22 | 公开日期 | 2024-05-22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山水城 |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其他 |
主题(一级)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主题(二级)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关键词 | 城乡,保护,农村,农村 |
文件下载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
内容概述 | 这里,“尧”变样了 |
绿水环绕、整齐民居、平整村道……走在千年古村许舍尧歌里,端详这里的一砖一瓦,融入这里的一呼一吸,慢品这里的一草一木,细嚼这里的一史一话,这里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一般,承载着历史记忆,寄托着绵绵乡愁,延续着农耕文明。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近年来,山水城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建管并重、点面结合,高标准推进“一村一貌一品”优品村建设,统筹旧村改造、风貌管控和乡土特色保护相结合,加快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先行实施的千年古村落尧歌里的美丽化改造,以“一带(文旅融合带)、一环(历史文化浏览环)、八节点(入口节点、景观节点、公共节点)”为方向,一期改造已初显成效,一个集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特色文化村庄,即将惊艳呈现。
传统的村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延续着历史文化的传承,还保留了历史建筑和艺术精髓。它们见证了我们祖先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也记录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承载着村落“记事簿”的尧歌里村史广场,原有的篱笆围栏视线拥堵,缺少一定的辨识度,同时此入口节点缺少文化载体,此次改造,重点采用本地黄石、老石板、锈钢板等材料将之打造成一个占地约400㎡的村民夏日纳凉休闲广场,村史墙、树池坐凳、毛石挡墙、栽植点缀花卉,以微景观打造增加了村庄文化气息,村庄外在观感和人文内涵得到“扩大”,成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有效“宣传窗口”。
“现在村里不仅环境好了,看着眼前水清岸绿的楼盖塘心里特别舒畅。”在尧歌里住了一辈子的陆师傅介绍到,在他的印象里,以前楼盖塘边是村民丢弃生活垃圾的场所,周边绿化杂乱不堪,同时亲水性不足,楼盖塘周边也缺少休憩场地,本次提升改造,结合驳岸现状和岸线空间情况,沿线适当布设了6个亲水平台、亲水廊道、亲水步道等亲水空间,增加水生植物及纳米曝气设备等提升水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更多亲水近水的公共区域,更好满足了村民对水清岸绿优美河湖生态的期盼。时而有周边村民在此散步消食,一幅河畅、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早晨,太阳把东面的楼影倒映在水面上,下午,太阳又把西面的房影映在池塘的水面上,从而不管是上午还是下午,池塘的水面都被房影盖上,楼盖塘原有的风光又回来了。”村民们一边欣赏着河塘美景,一边欣喜地说道。
矗立在村边有着280余年树龄的“古槠夫妻树”,相依相偎着,仿佛一对恩爱的老者,世世代代见证着尧歌里的沧桑变迁,也仿佛一道绿色的城墙,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现最大的一株苦槠树干直径约有1.5米,高10米左右,树冠宽20余米,两株树合计占地约500余平方米,可在树荫下摆放十余桌酒席而不显狭。如此粗壮高大的阔叶树生长在村边路口是不多见的,在江南水乡更是少见。此次改造在保证古树生长良好的基础上,以为村民创造绿色生态空间、提高绿美生态品质为出发点,在古槠树周边增加了约50㎡的休憩节点,增加山体挡墙提高安全性,不仅有效保护了珍贵的古树资源,还为传承乡村历史文脉留足了空间,绿色“活化石”焕发出勃勃生机。茶余饭后坐在老树下话家常,村里老人带着小朋友跟他们讲述老树的故事,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古树下美好的邻里交流。
当然,改造中村民们更加关注出行道路和房屋美化的提升改造,为提升居民出入便捷性,对村落周边道路进行了沥青路面修复改造,同时为了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对村落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墙画绘制,对村巷门口场地进行了铺装改造,在形象、功能、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了绿化、美化,实现旧貌换新颜后,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新貌带给村民真实可触摸的幸福生活,以尧歌里为代表的人居环境改造还在陆续“上新”……山水城将立足于补短板、强弱项,整合优势资源,合理布局架构,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以改造示范带动全域全面走上美丽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