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体旅游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0-01-27 16:50 [ 大 中 小 ]
区文体旅游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2019年3月,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新组建成立。一年来,全局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围绕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三大提升”总体目标,突出高质量导向,着眼供给侧改革,聚焦更美好生活,紧盯文体旅融合,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旅游开发推广,深化产业资源整合,活化文物保护利用,细化市场综合监管,文化体育旅游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文化事业方面。一是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区文化馆开展“文化滨湖”全民艺术普及总馆课程10个门类12班次课程,开展分馆课程7个门类280课时;区图书馆开展“书香滨湖”全民阅读活动28场次,受益人数2万余人次。二是着眼不断丰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持续推出系列惠民生接地气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年共举办百姓大舞台、百场文艺进社区“文化滨湖”新年音乐会等惠民演出活动100余场,参演人次近2万人次,受益观众10余万人次。三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全区79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全区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5743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134424平方米,人均文化设施面积达0.2683平方米(按50.1万人计算)。
(二)体育事业方面。一是滨湖区第四届运动会成功举办。作为我区最高规格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本届区运会参赛单位全、项目设置多、覆盖群体广、人数规模大,均创下历年之最。二是连续举办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环太湖国际帆船拉力赛、环蠡湖水上运动系列赛。其中,环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喜获中国田协“金牌赛事”,斩获中国马拉松最高荣誉,成为中国马拉松顶级赛事,并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滨湖区荣获了城市贡献奖和群体工作组织奖两项殊荣。三是全区新增公共体育设施面积84691.9平方米,公共体育设施总面积达942692平方米,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1.88平方米(按50.1万人计算)。
(三)旅游事业方面。一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依托融创文旅城,建成全域旅游联动指挥中心、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对照新的全域旅游创建标准完成旅游条线进行自评打分,开展补短提优。继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今年区内新建或改建旅游厕所44座,全区旅游单位厕所100%达到A级标准。二是第十六届无锡太湖山水文化旅游节以“文旅融合新精彩 品质滨湖诗画行”为主题,精心策划组织“文韵滨湖”、“动感滨湖”、“乡野滨湖”、“寻味滨湖”四个篇章32项精彩纷呈的文化旅游和赛事节庆活动,全面展示文化、体育、旅游三大事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新征程新局面。三是精心开展品牌标准创建工作,群丰社区、嶂青社区创成无锡市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灵山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评定性复核,拈花湾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工作通过年度考评并获得优秀等次。
(四)产业发展方面。2019年1-11月全区共实现接待游园人数5070.15万人次,同比增长16.15%;实现旅游总人数2550.06万人,同比增长16.12%;实现旅游总收入280.81亿元,同比增长16.16%。前三季度,实现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60.88亿元,同比增长17.67%,引进注册资本500万以上的文化企业31家。
(五)文物保护方面。辖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保护单位、市文保(控制)单位和工业遗产、乡土建筑安全完好。蒋氏旧宅修缮工程、高攀龙墓环境整治工程完工,阖闾城遗址本体保护与展示工程全面实施,丁氏景庐修缮工程、薛福成墓及坟堂屋修缮工程、锡南救熄会移建修缮工程相继启动。承荣巷古镇历史文化遗存,二期房屋新建和修缮工程全面施工,同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业态招引和A级景区创建工作。
(六)市场管理方面。一是“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承接省市下放的权力清单,梳理制定区文化体育旅游条线权力清单目录,规范文化体育旅游条线行政许可受理行为。二是加大市场安全管理力度,全区文化体育旅游市场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二、重点工作推进举措和工作成效
(一)突出机构改革职能整合。按照省、市、区委统一部署要求,扎实有序做好工作职能、内设机构、行政事权的调整,圆满地完成了机构改革相关任务。一是厘清工作职能。通过梳理整合原区文体局、原区旅游局的工作职能,确定了区文体旅游局的18项基本职能,涵盖了文化、体育、旅游三大事业领域的行政管理职能职责,文化、体育、旅游三大产业领域的经济属性职能职责,文化、体育、旅游三大市场的行业监管、行政执法职能职责,以及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的职能职责。二是完善内设机构。区委设立区文体旅游局党组,区文体旅游局机关设置9个内设科室,下属5个事业单位,成立了区文体旅游局党总支部、机关党支部和离退休人员党支部以及工会委员会。三是调整行政事权。原文体局涉及新闻出版行业4大类7项行政权力事项移交至区委宣传部(组建区新闻出版局);区文体旅游局承接原区文体局、原区旅游局五大类117项行政权力事项。
(二)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更美好生活的需要,着力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性、惠民性上下功夫。一是文化设施提标升级。按照文化发展高质量目标考核要求,对照“八个一”的标准,开展79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创建达标工作。配合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为期3个月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执法检查。新建蠡湖街道文化活动中心、荣巷古镇非遗展示中心,提升改造蠡园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二是品牌活动量质提升。通过采取向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等方式,整合多方力量,“文化滨湖”新年音乐会、第十六届无锡太湖山水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法润滨湖”、百姓大舞台、百场文艺进社区等惠民演出质量不断提升。三是惠民举措落到实处。区文化馆开设面向市民百姓为期6个月的2019年度全民艺术普及培训班;70支区文体特色团队获得无锡市特色团队小额资助经费;为60支区级星级文体特色团队提供小额资助;组织辖区内文化单位申报无锡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14个。
(三)突出全民运动健身引领。依托无锡市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契机,推进滨湖区争创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创建工作。一是体育设施加快建设。河埒街道水秀苑体育公园建成开放,胡埭体育公园获得“江苏省最美乡村体育公园”称号。“韵动滨湖·智慧体育”网络数字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基于移动端的智慧体育服务。新建及更新健身路径51套、室内外篮球架9个、室内外乒乓球桌11张、共配置双位二代智能塑木健身路径4套,健身驿站3套,更新安装健身步道标示标牌200余个。第七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顺利完成。二是滨湖区第四届运动会开赛。五年一度的滨湖区第四届运动会从4月份开赛持续到11月份结束。本届区运会共设24个大项67个项次346小项的比赛,总参赛人数达7000余人,参赛单位全、项目设置多、覆盖群体广、人数规模大,均创历届区运会之最。三是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上半年,共举办田径、广场舞、太极拳、健身气功教练员、裁判员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6期,举办“置天杯”3人制篮球邀请赛、老年人门球邀请赛等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20余次。环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喜获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实现三年三级跳,成为中国半程马拉松4个金牌顶级赛事之一。
(四)突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引领,以太湖山水文化旅游节为主线,充分释放机构改革“红利”,进一步加大文体旅融合力度。一是创建工作加速推进。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重新制定公布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对标找差,围绕补短板、促融合、创品牌、优服务、抓监管等6个方面的工作举措,制定推进方案。6月29日,区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全域旅游指挥中心在融创文旅城建成投入运行。二是文旅融合再上台阶。以“文旅融合新精彩 品质滨湖诗画行”为主题,精心策划第16届太湖山水文化旅游节,着眼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提升太湖山水文化旅游节的文化内核,多方位展示滨湖全域旅游的魅力特质,开幕式现场对“文韵滨湖”、“动感滨湖”、“乡野滨湖”、“寻味滨湖”4个篇章32项文化旅游、赛事节庆活动进行了集中发布,受到群众好评。三是品牌标准提档升级。龙头渚公园通过A级景区评定性复核。督促灵山景区完善国家A级景区复核台账,提档升级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景区公共配套设施。指导荣巷古镇、融创文旅城对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评定细则内容标准,做好A级景区创建准备工作。推进拈花湾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工作,群丰社区、嶂青社区创成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四是推介宣传加大力度。以区内主要景区为核心,围绕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大市场,专题策划“邂逅太湖佳绝,遇见花漾滨湖”度假旅游产品,拓展京津冀地区的高铁旅游市场。与区农业农村局合作,专题策划“寻味甜美乡恋 邂逅彩墨滨湖”乡村旅游产品,组织区内农业旅游示范点、重点旅游企业赴上海、嘉兴、湖州、苏州进行推介,深度开发上海嘉兴湖州苏州周边旅游市场。与苏南国际机场合作,借力机场客流量资源,从今年4月中下旬开始,在无锡机场6条廊道,宣传滨湖旅游美景美图。
(五)突出文旅产业能级提升。以重大项目为龙头,做好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资源整合,实现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一是重大项目有序推进。结合机构改革,全面梳理新增重大产业项目,加强建设指导,融创文旅城于6月29日隆重开园,赛石集团花彩小镇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方成彩印特种纸容器生产基地、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三期主题街区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正式启动。第三届太湖影视产业峰会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圆满举办。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创成“江苏省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二是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结合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以无锡市制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在区委宣传部的牵头组织下,研究制定区级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三是服务工作做细做优。积极对上争取,认真组织文化旅游企业做好各级文化旅游产业专项资金申报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全区10个项目获得无锡市现代服务业(旅游)资金120余万元,3人获得无锡市唐鹤千卓越青年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奖。先后组织31个项目申报无锡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5个项目申报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广播电视)发展专项资金。
(六)突出文物保护修缮监管。以文物“活态”保护为重点,把住保护、利用、传承三个环节,坚决守住文物保护“红线”。一是抓好传承利用。推进阖闾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阖闾城遗址东小城遗址本体保护与展示项目”主体建设完工。进一步传承荣巷古镇历史文化遗存,同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业态招引。二是加快保护修缮。启动《滨湖区文物保护修缮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蒋氏旧宅、高攀龙墓修缮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刘塘桥移建工程、丁氏景庐修缮工程、薛福成墓及坟堂屋修缮工程相继启动。三是强化日常监管。做好对文物保护单位调查摸底,对辖区内省级以上文保单位“两线”范围内落实本体保护清单。继续深化全国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行动,覆盖全区的文物保护网络体系有效运行。推开“智慧消防”文物点选点摸排工作。
(七)突出市场行业监管重点。进一步加大文化、体育、旅游市场监管力度,提升市场管理和行政许可服务的质量水平。一是突出抓好行业市场安全监管。制定下发区文体旅游局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制、文化体育旅游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并针对工作进程,制定各类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与150余家重点文体和旅游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告知承诺书。加大日常检查巡查力度,全年与公安、城管、市旅游执法支队开展联合执法15次,日常督查40余次,对辖区网吧、歌舞娱乐场所、体育场所、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旅行社等189家企业开展专项检查523人次,共发现隐患51条,整改51条,整改率100%。二是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立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与市文化行政执法支队、市旅游行政执法支队、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各镇(街道)文化体育旅游工作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与辖区内文化、体育、旅游行业的相关企业建立信息报告机制。组织全局人员深入全区53个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文化馆)、15个体育公园(场所)、25个网吧、23个娱乐场所、31个旅行社、27个景区(点)、19个酒店以及6个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线索摸排和宣传教育,收集上报4条涉乱问题线索。三是扎实推进“互联网+监管”改革。 适应互联网在政务服务和监管领域的应用加速,通过“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根据我局现有行政职能,结合“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模式,梳理出涉及文化体育旅游的21个监管事项,编制“互联网+”检查(督查)内容,规范“互联网+”检查(督查)考核事项。
三、2020年的工作目标、重点举措
2020年,文体旅游局将继续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以文化体育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打造公共服务高地,为高品质美丽湖湾区建设提升贡献度。
(一)文化事业方面。文化馆完成“国家一级馆”新一轮评估定级工作。继续做好全民艺术普及和全民阅读活动。联合青年音乐家协会、洛可可乐团、无锡阅享文化艺术中心等第三方力量,合作开展内容更为丰富的全民艺术普及和全民阅读活动。继续开展百姓大舞台、百场文艺进社区、激情周末等普惠市民的户外活动。结合2020年无锡市群芳奖赛事年,完成相关参赛作品的培育和创作,力争出彩。
(二)体育事业方面。进一步深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推进已建体育公园提档升级,完成健身步道建设、安装室外健身器材更新、配套新建任务,增加社区室内体育面积。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发展,借奥运年契机,开展好全民健身节(日)、科学健身志愿服务、国民体质测试及各单项体育活动。深化品牌体育赛事发展,继续举办第十一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环蠡湖水上运动比赛以及环太湖帆船拉力赛等赛事。
(三)旅游事业方面。积极做好省级、国家级考评迎检工作准备。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进计划分解,注重跟踪问效。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推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全域旅游联动指挥中心大数据系统。协同各部门在区内重要通景公路入口、核心旅游吸引物入口处配套设置全域全景图、全域旅游引导标识标牌等。深入推进融创文旅城、荣巷历史街区等单位创建A级景区,督促指导拈花湾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工作。培育发展一批区内“旅游+”融合发展项目。细分市场深度推介滨湖旅游产品,加快滨湖旅游联盟产品研发推广速度,策划研学游、自驾游等定制化休闲度假产品,做好“太湖佳绝处,最美在滨湖”国内市场深度营销推介活动。精心举办第十七届无锡太湖山水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四)产业发展方面。紧抓产业分析,完善文旅统计体制,推进相关文化旅游指标统计、上报、分析工作科学化运行,研究完善文旅统计体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认真研究各级文化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做好各级各类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申报工作,协调文化旅游产业运行中的有关问题,做好文化旅游相关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大产业培育力度,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强化产业工作抓手,继续将文化产业绩效考核纳入区对镇(街道)产业发展单项考核内容之一,持续加大文化产业考核的指标权重,对照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五)文物保护方面。继续推进阖闾城遗址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开展对辖区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巡查结果通报,强化文保单位安全管理。按照《无锡市文物保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完成溪南救熄会旧址移建修缮工程、丁氏景庐修缮工程、薛福成墓及坟堂屋修缮工程等项目,组织开展《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加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开展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演练知识等培训,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六)市场监管方面。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做好与区行政审批局划转事项的对接,建立审管联动和信息双向反馈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互联网+监管”任务。继续深入开展文化体育旅游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持续推进景区周边乱象的整治工作。加大文体旅行业安全监管,确保文体旅行业安全稳定。开展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开展普法宣传,进一步规范文化体育旅游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