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42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5-08-27 14:28 [ 大 中 小 ]
杨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从2020年开始,无锡市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四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工作。在此期间,滨湖区居住小区设施的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公共机构、公共场所的分类设施达到80%以上,并逐年增加设施设备的提升和更换工作,至目前,基本实现了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总体目标。
一、健全分类体系,设施优化升级
从去年开始,全市提出了提质增效小区建设工作,分三年计划,逐步对现有垃圾房破损、缺失、分类氛围差、成效差的小区,开展整体性分类环境提升改造。目前,全区已累计建设垃圾分类投放屋779个,流动车79辆,第一批纳入提升优化的小区120个。首批两个试点小区荣巷街道金色江南、河埒街道金域蓝湾,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的情况下,增设了“固定+非固定”投放设施的设置,满足了全体居民的投放需求,同时,增加了一系列宣传标语和指示牌,营造出较浓厚的分类氛围。二季度,余下的小区都将启动提升优化工作,从不同方面提升区域垃圾分类质效。
二、深化宣传引导,培育分类习惯
以全民动员与精准教育为抓手,开展“六进”宣传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综合体、进楼栋等),今年累计举办主题活动15余场、“滨小分”环保课堂宣讲8场;配合市级部门编制修改了中小学分类小读本,并印发给学校开展课堂阅读;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要求社区、物业带动家庭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此外,各个社区落实激励机制与典型示范打造,如胡埭花汇苑小区的“绿色账户”积分制,居民可通过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来“积分超市”兑换日用品或物业服务,得到了居民的一致欢迎。河埒街道的河埒社区,通过红色党建引领,邀请居民小组长带动楼栋居民共同分类,从而提升了小区的整体分类成效。这些好做法都在区域不断推广,走出滨湖区的分类模式。
三、强化监督管理,压实主体责任
自2022年我区成立“垃圾分类”行动专班,制定《滨湖区垃圾分类部门职责和责任清单》《滨湖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工作实施方案》,理清垃圾分类层级责任。牵头教育、市监、交通和卫健委等31个部门协同推进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建立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责任传导机制,建立有人员、有投入、有考核和有制度等“四有保障机制”,去年开始,由于基层减负工作,我们落实了“日检查、周反馈、月通报”模式,将垃圾分类任务列入重点工作考核中。
此外,加强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查处混投混运行为,2024年滨湖城管通过执法检查督促相关单位履行垃圾分类管理责任,累计检查四分类试点小区677次、学校68次、商业综合体15次、农贸市场42次、餐饮单位430次,企事业单位160次、工地生活区120次、商超12次、环卫专项运输车31辆,累计开具《执法事项提示书》100份,按照《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累计查处生活垃圾案件512起,罚款74150元。案件办结率100%。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执法力度,通过管罚并举,促进公共机构、公共场所商家用户积极主动开展垃圾分类,带动广大居民群众按时按要求投放生活垃圾,为打造全国最干净区域助力。
无锡市滨湖区城市管理局
2025年6月26日
(联系人:袁哲坤;联系电话:81187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