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工作意见
发布时间:2024-04-10 17:40 [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号 | 014028901/2024-03350 | 生成日期 | 2024-04-10 | 公开日期 | 2024-04-10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 |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其他 |
主题(一级) | 科技、教育 | 主题(二级) | 教育 | 关键词 | 学校,教师,学生,意见 |
文件下载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
内容概述 |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落实“十四五”的攻坚之年,也是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为主动适应新一轮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为主动适应新一轮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制定工作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加大优质资源供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创树教育特色品牌,全面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高水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滨湖新实践提供强劲动能和有力支撑。
二、工作重点
(一)强化思想引领,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久久为功抓实教育系统作风建设,凝聚服务大局意识,全面落实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我为良师”行动,新培育“四有”好教师团队5个以上。
(二)强化城教融合,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动态调优布局规划,抓好资源整合,落实教育资源布局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启动推进新(续)建学校11所、新开办学校3所,着力构建适应“五湾五城”建设的教育资源配置新格局。
(三)强化攻坚突破,推动改革发展增效提能。持续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以区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区管校聘”教师管理机制改革、学校和教师评价改革,完善运行机制、考核办法,提升教育发展引领力。抓好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实施强师“五大工程”,引育教育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以高品质人才队伍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内外协同,推动教育品牌提档升级。全面实施集团化办学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新一轮优质教育集团的调整组建,建立“1+4”集团办学机制,多维深度推进与华东师大、南师大、省锡中、金桥教育集团合作共建,持续推进优质品牌学校建设,为“五湾五城”建设提供全域全链条幼小初学段品牌学校。
(五)强化多方联动,推动服务保障惠民暖心。持续优化投入保障机制,加大专项支持力度,高质量推进4个区民生实事项目。发挥“双减”联席会议作用,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持续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家校社协同实施青少年生命关爱“护航行动”,全面提升家校共育工作质量。
三、工作思路
(一)坚持建优育强,推动教育资源提档升级
1.优化基础资源配置。开展“全区教育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建议”课题调研,系统分析我区教育资源现状以及城市发展、人口分布和变化趋势,动态调优布局规划,整合用好现有资源,更精准匹配区域学位需求;全力推动蠡湖未来城、度假区、山水城等重点片区教育布局规划落地落实;超前思考谋划学前教育阶段布局规划调整方案。有序实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节点推进胜利幼儿园溪北园区、华东师大附属无锡滨湖学校、南师大滨湖实验学校九龙湾分校、金桥红沙湾实验学校、育红小学公益校区、滨湖中学、稻香实验幼儿园、桃园实验幼儿园8个续建项目,启动省锡中滨湖分校、南师大滨湖实验学校蠡湖初中部、锡师附小未来城分校3个项目新建,完成梅梁中学综合楼建设、仙河苑四期幼儿园装修改造和太湖高中教学生活设施及校园环境品质提升改造。继续做好商业出让地块教育公建配套设施规划论证、建设监督和验收接收等工作。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完成27所直属学校“幸福驿站”建设。
2.放大优质资源辐射。加快实施集团化办学三年行动计划,采用“紧密型、联盟型、协作型”等模式,通过外引高端品牌、内拓优质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全域多点覆盖,完成新一轮优质教育集团的调整组建;建立“1+4”集团办学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教育集团,理顺区、集团两级管理架构和工作体系,完善机构设置和各项制度,优化人员配备,强化经费保障,提高集团运行效能;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发挥优质教育引领带动作用,加强集团内部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一体化的资源调配、管理、评估机制,实现各类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倍增。
3.加快高端资源引驻。统筹抓好新校开办,高标准开办华东师大附属无锡滨湖学校、南师大滨湖实验学校九龙湾分校、金桥红沙湾实验学校等3所合作办学学校,配强学校领导团队和师资力量;推进与华东师大、南师大、金桥教育集团在师资提质、管理提升、课程提档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完善实施“合作办学学校绩效评估意见”,建立高校资源服务菜单;加强与市教育局、省锡中对接,高起点推动省锡中滨湖分校建设;聚焦蠡湖未来城高起点规划,引驻高端品牌资源,推进与锡师附小、市实验幼儿园合作共建,提升滨湖教育发展品质,助力蠡湖未来城发展;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加拿大兰里市教育局合作事项。
(二)聚力创优争先,提升教育内涵发展水平
1.促进各类教育整体提优。加快提升高中教育发展品质,太湖高中要加快争创省高品质特色高中,打响“太湖书院”品牌;立人高中要做好省四星高中复审,加快优质特色发展。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做好新一轮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加大省、市优质园创建力度,完善专题调研与专项培训工作机制,完成2所省优质园、1所市优质园创建和5所省优质园复审工作,积极申报省市课程游戏化、市“指南”实验园等项目,高质量完成省级项目视导、“指南”实验园结项等工作。深化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优化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创成1所市级以上高质量融合教育示范校、3所区高质量融合教育示范校。优化社区教育三级体系建设,挖掘打造省市级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力争省社会教育成果奖、省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等零的突破,经常性老年人社区教育活动参与率超过25%,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存入率超过15%。
2.打造内涵项目特色品牌。以内涵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1+N”品牌提升三年行动。做精做优品格提升工程、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课程游戏化等内涵建设项目的立项与培育工作,建立省市区三级项目进阶式培育梯队,发挥好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全过程引领帮扶现有省市内涵项目,及时提炼总结研究成果,力争发展一批优质品牌项目,高位带动学校持续优质发展。探索“双新”背景下区域课堂教学转型模式,做好2个省前瞻性项目推进工作,结合“我为良师”活动,开展全区课堂教学研究展示会,组织名特优教师赴胡埭、马山片区、薄弱学校集中送教。加大学科组、备课组建设,成立区级中小学考试学科作业命题研究核心组,推动作业和命题研究。做好省市教育科研项目与课题评审,积极推进课题进课堂活动,努力孵化研究成果,打造省市教学成果奖。
3.推动考评创优走在前列。全面巩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成果,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多举措、全周期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已达标抓巩固、未达标抓进度、难点指标抓突破”要求,对标抓实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监测和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化监测,做好市对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和上年度存在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及时跟踪考评各镇(开发区、街道)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保总体水平持续提升。构建“5+3”挂牌督导工作体系,常态化开展综合督导、随机督导,围绕“双减”、“五项管理”、“五项规范”、体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专项督导,强化考核结果的综合使用与奖惩兑现,确保各项教育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三)聚焦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发展
1.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大思政”德育模式,构建实施“党建引领、片区试点、双轮驱动”一体化实践模式,全面推进“三全育人”行动。统筹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持续打造思政金课和思政实践教育阵地。大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充分挖掘整合社会育人资源,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建立区域德育工作中心组,建设德育工作核心团队,开展班主任分层培训与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实施“美丽湖湾、德育地图”特色项目,积极打造德育学习阵地,形成一批德育精品课程。
2.深入推进融合育人。全面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实施意见,持续推进“1010”体育竞赛制度和市区级中小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培育1-2个区级美育名师工作室、3个以上艺术特色学校,精心组织“艺术竞风采”活动,用好课后服务体育活动、美育体验基地、“美好成长”教育基地,不断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深化“砺行”劳动育人品牌打造,培育3个区级以上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丰富劳动精品项目资源。深入实施中小学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推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培育市、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1个以上。系统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程教育,着力打造和遴选优质工程教育课程项目,培育一批工程教育重点学校。强化数字赋能智慧育人,高标准建好质量监测中心数据库、分析平台、展示平台,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
3.协同守护身心健康。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优配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1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举办心理专职教师高级研修班;成立1个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新增3个“心理健康特色工作室”,建立7个导师制试点学校、7个“护航联盟”,加强与市精卫中心的心理普查、咨询、教师跟岗等合作;实施“美好德育、湖畔润心”行动,编制心理危机干预实用手册,着力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健全家校社协同机制,用好区校两级“家长学校”、学校家委会,建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丰富家长学校课程资源,开展区级优秀家长学校评选,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建立“家庭教育”课程菜单,积极打造“美好德育、家校同心”家庭教育品牌。
(四)突出分类进阶,构筑人才队伍建设高地
1.全链条培育管理干部。积极探索进阶型、专业化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可持续提升的管理人才分层培养新路径。持续优化校级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开展教育管理人员分批赴教育先进发达地区研学,加强党性修养与能力提升培训;深入推进管理人才“卓越计划”培训,通过高校浸润式集中培训和名校挂职锻炼,加快年轻教育管理人员能力提升;深入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培训锻炼,加大选拔任用,优化队伍结构;深入加强机关队伍建设,通过轮岗、交流、挂职等,畅通机关、学校、直属单位之间人员常态交流。
2.全周期培育专业教师。根据教师不同成长阶段专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教师职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五大工程”,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名特教师”培养项目,力争培育省市高端领军型教育人才不少于3人。升级“区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育实施办法”2.0版,加大优秀人才招引力度,提升新教师的招录层次,积极引进成熟型、高层次人才。强化平台管理,细化工作考核,确保“希望之星班”“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组织研训员业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修订研训员绩效考核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推动研训员专业发展。加强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我为良师”全员行动,抓实抓细市区级教师发展团队内涵建设,举办团队建设成果思享会,新培育“四有”好教师团队5个以上。
3.全方位强化管理考核。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根据中高考改革与生源变化,通过招录、返聘、临聘等方式,合理压降教师编制,统筹优化学段、学科教师结构;深化“区管校聘”教师管理机制改革,完善全区教师跨学校、跨区域交流调配机制,统筹用好教师资源,优化全区教师配置;修订完善评价考核办法,出台学校高质量发展绩效年度考核方案,修订完善教师周工作量标准指导意见、教职工及校(园)长绩效考核和奖励分配工作指导意见、骨干教师考核管理办法等。
(五)加强综合治理,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生态
1.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巩固“省依法治教改革试点区”建设成果,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全程网上办、窗口办”改革,规范执行“在线审批、同步公示”审批办件流程,系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全面推进“八五”普法工作,切实发挥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育人作用,多元开展教育系统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师生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控机制建设,加大“三重一大”、职称评定、基建后勤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管力度,组织开展中小学校《章程》制定、修订和备案工作,促进学校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争创省规范档案室。常态化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规范财务管理中心管理,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做好局机关及直属学校预算编制和决算编制工作,从严规范各类经费支出,完成1个以上项目经费重点绩效评价,最大程度发挥财政经费使用效益。
2.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聚焦治安防控、危化品管理、消防安全、燃气安全、校车管理及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推行校园安全“红黑榜”公示制度,高标准推进市新一轮“平安校园”建设;着力推进校园智慧消防建设,全面推进无消控室的学校烟感报警和一键警报广播装置安装全覆盖,加强消控室值班值守和安保队伍配备,有效落实校园燃气和用电第三方维保和专业检查,全面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落实“1530”安全教育机制,扎实做好交通、用电、防溺水等安全专题教育。持续抓好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医(保健教师)培训、师生日常健康教育和管理。开展中小学食堂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管理,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阳光食堂”工程,全力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推进“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落实反邪教、禁毒等工作,加大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开展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合力维护校园文明健康、安全稳定。
3.创优惠民服务举措。深化“双减”改革,落实“五项规范”工作要求,遴选发布2024-2025学年课后服务第三方机构白名单,积极引驻第三方机构优质资源参与课后服务,牵头抓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充分用好区少年宫、居民学校等阵地载体,开展缤纷公益项目进校园、暑期七彩公益安心托班等活动。落实高考、中考各项保障工作,规范做好“两案”办理和信访工作,接受人大、政协询问、调研与协商,因地制宜试点开通学校“定制公交”线路,为学生上下学提供便利服务。扎实做好对青海省民和县、连云港连云区等地教育对口帮扶。健全完善扶困助学体系,严格落实“两免一补”,做好困难学生认定和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制定实施《滨湖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指导意见》。持续推进“四季共读、同心育人”阅读活动,积极争创书香机关、校园。全面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切实减轻基层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加强新闻宣传工作,深入挖掘教育新闻故事,全面推介滨湖教育创新之策、惠民之举、领跑之姿,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