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110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3-07-19 19:32 [ 大 中 小 ]
吴红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对中小学劳动课程实施的一点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滨湖教育一贯重视中小学生劳动生活技能的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学校教育全学段。
一、落实校内劳动教育
1.上好劳动课程
我区严格落实2022版劳动课程标准,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比如,在烹饪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
第二学段(3-4年级),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
第三学段(5-6年级),做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
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
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
第三学段(5-6年级),种植与养护1-2种当地常见的蔬菜、盆栽花草、果树等,或根据区域相关规定,合法合规饲养1-2种常见家畜,如兔、羊等;
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等。
除了烹饪和农业劳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从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方面,对每个学段作出了不同的规划。
2.用好校内劳动场所
目前,根据学生校内劳动教育需要,各校均在校内创建了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包括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劳技教室等。各校充分利用校内劳动教育场所,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树立劳动意识,提升劳动技能。
- 推进校外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场域从学校扩展到家庭甚至社会,是未来一个时期劳动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1.共建校外劳动教育基地
为进一步拓展区内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场域,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合作共建了一批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如花星球、雪浪山生态园、富景生态园等。在合作共建中,区教育局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在对各基地原有资源摸排的基础上,就课程设计、活动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创建,给学生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育场域,更贴近自然,寓教于乐,更好地提升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2.指导家庭生活技能教育
近年来,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生活技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教育延续性和有效性,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重视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庭的事情分着做”等,从小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意识。在教育局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各校积极开展劳动家庭作业的研究,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劳动家庭作业的内容,利用家庭教育的便利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
3.加强其他生活技能教育
学校也会采用“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和消防部门合作共育,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火灾过程中的逃生技能,了解和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并让学生亲身操作。比如灭火器的使用,学校每年都会更换一些药粉到期的灭火器,这些灭火器就会被用来给学生进行实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使用方法。
三、多元化的劳动评价
劳动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必须采用多元评价。一方面劳动教育更加强调知行合一,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操作性特点,最终落脚点在于人的全面、终身发展;另一方面,学习者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是动态的、多维度的变化,更需要面向未来、面向人的终身发展的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在形式上可以是展示评价、分享评价、竞赛评价相结合,在结果上应当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科学、公正。
多元评价在主体上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学校场域内外相关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对接家庭场域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反馈单、师生会议、三方会议等途径,让学生、家长、教师充分交换意见。例如,疫情期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居家小厨神”“整理小达人”“培育小豆苗”等活动,开学后总结各方面的评价结果,有效促进了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劳动能力的提升。
感谢您对滨湖区教育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促进滨湖学子健康成长。
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
2023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