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60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5-08-27 16:23 [ 大 中 小 ]
提案内容:
为深入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解决户外工作者在工作中面临的短暂休息难题,近年来,我市响应各方建议,大力推动户外劳动者驿站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和提升改造户外劳动者驿站上百家,其中不乏获评全国、省“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我区在2022年在全市率先建设了一批驿站(如胡埭镇外卖员驿站),这些驿站一般配备空调、热水、桌椅、微波炉、药箱等基础设备,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
然而,就近几年运行情况来看,户外劳动者驿站的使用率并不理想。特别是外卖、快递从业人员,由于工作时效要求极高,往往无暇停留休息。据观察,多个驿站单日使用人次不足20次,导致大量设施处于闲置状态,未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有效提升户外劳动者驿站的使用率,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更贴心、高效的服务,特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一、增强宣传与引导
利用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等)的广泛覆盖,结合行业APP的精准推送,以及线下广告(如公交站牌、社区广告栏等)的直观展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宣传,提高户外劳动者对驿站的知晓率。鼓励已使用过驿站的劳动者通过社交媒体、工作群等方式分享个人体验,利用正面口碑吸引更多同事和朋友使用驿站服务。
二、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户外劳动者的具体需求,如提供免费WiFi、简易维修工具、专用停车位等,增加驿站的实用性。针对外卖、快递人员对充、换电业务的迫切需求,建议在驿站设立安全高效的换电柜,与国企铁塔公司进行合作,由国企进行兜底服务,确保建设和使用安全。铁塔公司进行驿站充、换电设施的建设,为快递、外卖小哥提供充、换电服务,在充电的同时可以在驿站休息,增加驿站的使用率并与相关企业合作,通过优惠的政策降低换电成本,提高外卖快递人员的驿站使用率。
三、加强合作与联动
加强与区委社工部、司法、人社、公安等部门合作,开展社区型驿站融合共建,推动劳动争议调解、法律知识宣传、心理咨询辅导等活动进驿站,推动驿站从单一服务户外劳动者向综合服务周边群众转型,拓展驿站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联合外卖、快递等平台,将驿站作为官方推荐的休息点,鼓励员工在工作间隙使用。并与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组织等合作,共同举办健康讲座、身体检查、法律咨询等活动,丰富驿站的服务内容,增加驿站的吸引力。
四、合理优化驿站布局
以户外劳动者实际需求为建设指向,围绕贴近实际布点、贴近需求设置、贴近户外职工特点,加强驿站建设顶层设计,对不符合15分钟“服务圈”要求的驿站站点,特别是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处于闲置状态的驿站进行调整,对服务对象确实不需要的站点必要时应予摘牌。
答复内容:
一、优化站点布局与可达性
一是科学规划,做到布局合理。区总工会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联合街道、社区及行业主管部门,对商圈、社区园区、交通枢纽等户外劳动者集中区域开展需求分析,结合居民分布和需求,科学调整驿站布点,确保站点覆盖。
二是注重便捷,推进智能提升。2024年,滨湖工会已与高德、百度地图达成合作,完成驿站位置标注及服务信息上线,实现查询导航功能。完成一批24小时智能驿站建设,首批8个试点驿站增设刷脸门禁、扫码入会等模块,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广。
二、强化设施配套与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基础服务设施。驿站制定设施配置标准,空调、饮水机、微波炉、应急药品、书刊架等物资作为驿站最低配备标准,满足户外劳动者休憩、餐饮、健康监测等实际需求,最大程度提升驿站的功能。
二是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快递员、外卖员增设电动车充电桩;为零工群体设立“零工驿站”,提供技能培训、岗位对接服务。
三、下步工作
下一步,区总工会将广泛发动宣传,进一步提升工会驿站普及率和知晓率。
(一)加强宣传与活动引导。
一是提升驿站知晓率。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与智慧工会平台,提升驿站知晓率。确保驿站统一悬挂带有工会LOGO的标识,在站点入口处设置公示栏,动态更新开放时间和服务内容,确保劳动者“一眼即知、一图即达”。
二是构建工会驿站“常态化+特色化”活动组合。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公益活动,打造传统工会活动(如送清凉、送温暖)主阵地,扩大驿站服务覆盖面和影响力。将各类主题宣传阵地多元化,不定期开展党建、法律、劳模事迹等展览,增强驿站吸引力。通过以上活动组合,工会驿站将实现“月月有活动、人人可参与”的常态化服务,成为劳动者身边的“能量补给站”与“精神栖息地”。
(二)健全管理机制与监督制度。
一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属地化+专业化”协同运维模式,由街道社区落实驿站日常监管责任,同步引入第三方机构承担设备维护、物资补给等专项服务,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开展运维规范培训,优化全流程操作标准,并通过暗访、调研、意见箱等渠道动态收集问题并限时整改。
二是建立预算与考核激励机制。设立驿站运维专项预算,推行“基础保障+提升激励”双投入,注重评优选树,激发长效运维动能。
(三)增强用户参与感与归属感
一是创新互动形式。开展“当一天站长”沉浸式活动,邀请工会干部与志愿者轮值管理驿站,同步设置建议直通车,收集一线劳动者建议。
二是融入社区与文化建设。将驿站打造为基层治理“微阵地”,联动社区发布志愿服务清单,组织劳动者参与社会公益,以行动促融入、增认同。
三是打造工会多层面宣传阵地。发挥驿站布点广优势,开展工会法、安全生产、权益保护等内容的宣传,扩大宣传的覆盖面。
上述措施全面落地实施后,我们将推动驿站服务效能与劳动者需求精准对接,实现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吸引”的转变。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创新与治理赋能,工会户外驿站将逐步成为户外劳动者身心休憩的“暖心港湾”、价值实现的“活力阵地”,切实彰显工会服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