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结果公开

对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46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5-08-26 16:27 [ ]

信息索引号 014028901/2025-03940 生成日期 2025-08-26 公开日期 2025-08-26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区发展改革委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主题(一级) 其他 主题(二级) 其他 关键词 提案,函,政府信息,公开
文件下载
效力状况 有效
内容概述 对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46号提案的答复函

  提案内容:

  一、抓产业。目前滨湖区优势产业中的软件信息、生命健康、集中电路吸引人才较多,说明产业是人才聚居的根本。滨湖区要聚集543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特色园区建设,强化高端产业导入,做强做大产业。发挥滨湖大院大所多优势,大力发展院所经济,让高校和科研机构成为人才引进的重要平台。

  二、出政策。继续优化升级“滨湖之光”人才政策,用政策支持和创新举措吸引大量高层次才人和高技能人才。支持创业青年,提供启动资金和免费载体。实施“吾+”人才安居工程。擦亮“毕业去无锡,就业到滨湖”引才名片,打响“青睐湖湾”引聚品牌,营造“智汇滨湖,就在湖湾”人才氛围。

  三、“美起来”。要持续注重提升滨湖城市功能和生活品质。注重文旅融合,优化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塑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同时,还要积极发展教育、医疗和商业资源,提供均衡配的套设施,吸引大量中青年居民。要让滨湖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品质生活优势打造为滨湖区的鲜明城市IP。

  四、“走出去”。从数据看前五年江苏籍、安徽籍、河南籍大学生来锡就业最多。江苏省内盐城、徐州、泰州籍大学生位居前三位。建议重点锁定上述目标区域大学生,同时关注东北、和中西部内陆高校和职校,为大学生举办走进滨湖的实践活动、就业滨湖的招引活动。出台同学引荐政策、教师推荐政策,增强口口相传的吸引力。

  五、“红起来”。要重视网红城市对人口、尤其是年轻人的吸引力。滨湖区不仅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要积极推动文旅融合,依托山水优势打造各类网红景点,依托华莱坞、湖滨商业街等打造网红场景。特别是要大力推动夜间经济的发展,引入首店经济和网红品牌,举办各类夜间活动,打造属于年轻人的滨湖夜生活。积极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推广,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不断提升滨湖对外知名度和吸引力。

  答复内容:

  扩容产业载体提供就业。

  一是聚焦重点片区拓展空间。加快山水东路科创谷规划建设,聚焦西林科技创新园、南泉成果转化园,布局高校院所科研技术转移转化型产业业态。高水平打造蠡湖未来城,重点推动香港侨福TOD、中信泰富未来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超级总部集聚地。合理优化鸿翔片区等重点增量板块的产业空间配比,布局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聚集,增强区域经济韧性。二是聚焦未来产业集群化布局。坚持“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发展模式,聚焦未来产业,打造“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建设申威信创产业园等10大特色园区,培育单项冠军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三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依托区域内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推动建立“产业创新联合体”、“人才联合体”。2024年,清华无锡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健适医疗器械无锡中试平台等4个中试平台列入省级培育库。

  升级支持政策吸引人才。

  一是创新升级人才政策。优化“滨湖之光”4.0政策,提供最高千万至亿元创业支持。实施“青睐湖湾”工程,为大学生提供落户、创业等全链条服务。深化山水东路科创谷“人才特区”政策,鼓励科研院所成果就地转化、科研人才自主创业。二是推动专项申报工作。推动“双招双引”,将人才项目融入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申报各级人才项目与产教融合基地,成功申报1家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三是保障引进人才福利。落实“吾+”安居工程,提供生活、购房补贴及人才公寓;推行“三免三对接”服务(含交通卡、景区券等)及免费青年驿站。

  实施城市更新保障民生。

  一是加快地块征收工作。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实施老旧新村提档升级,推动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推动现状建成区加快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二是推进生活配套建设。完善商业、教育、医疗、物流等相关配套规划,导入更多优质资源,提升区域功能品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承载,提优路网支撑体系,围绕产业、居住、旅游休闲、商务交流、防灾减灾等功能,提升相关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

  广辟引才渠道链接资源。

  一是构建科研人才对接平台。开通“十城百校”揽青专线,实施“揽青合伙人”计划,定向引进青年人才与项目;推进博士后“澎博计划”与“星光计划”。二是强化“智汇滨湖”赛事品牌。依托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无锡校区、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资源,高规格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链接资源、促进转化、增强人才吸引力。三是举办专场招聘活动。组织区内40家骨干企业走进西安、重庆、成都、广东、深圳、桂林、吉林等诸多高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2024年全区新引进大学生1814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522人。

  打造文旅品牌提升知名度。

  一是加快开发旅游项目,推动“十五五”文体旅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依托丰富湖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如太湖湾花美茶香之旅、太湖108廊道)。开展太湖水上旅游项目开发,规划建设水上码头,探索水上旅游、水上运动、游艇游船等经济新业态。升级乡村旅游点(小南湾、九龙湾),打造特色美丽乡村。二是承办优质文旅活动。承办无锡马拉松、环太湖自行车赛等高规格赛事及太湖音乐节、明星演唱会,打造观赛目的地。探索“苏超”足球城市联赛流量转化途径,加速文旅“流量”变“留量”。三是培育夜间经济生态圈。开发景区优质夜游项目(如拈花湾“AI塔”、鼋头渚夜樱、融创奇妙夜等),举办夜游消费季活动。拈花湾、融创文旅城等景点获评国家级、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多家单位入选“无锡夜游好去处”。

文章来源: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