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结果公开

对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1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5-08-26 16:19 [ ]

信息索引号 014028901/2025-03937 生成日期 2025-08-26 公开日期 2025-08-26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区发展改革委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主题(一级) 其他 主题(二级) 其他 关键词 提案,函,政府信息,公开
文件下载
效力状况 有效
内容概述 对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1号提案的答复函

  提案内容:

  一是优化楼宇规划。根据滨湖区各板块的产业优势、发展潜力以及写字楼分布情况,制定详细的区域写字楼产业布局规划,明确不同区域写字楼的主导产业方向,如在蠡园开发区重点打造科技创意类写字楼集群,鼓励软件、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等企业入驻等;调整租金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在我区写字楼内注册并实际运营的企业,根据其产业类型和发展阶段实行差异化税收优惠;对部分办公楼进行改造,如酒店、医疗、养老场所等。

  二是建设智慧楼宇。建设楼宇经济管理平台,实时动态监测楼宇企业数据,助力管理者在企业服务、产业招商和资源配置方面更加科学高效;对现有楼宇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包括但不限于建设智能门禁系统、高速网络设施、智能照明与空调控制系统、智慧物业管理平台等,提升写字楼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满足企业数字化办公需求。

  三是强化人才配套。为写字楼内企业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人才引进落户、子女教育入学、医疗保健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定期在写字楼内举办人才招聘会、技术交流会、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在写字楼集中区域规划建设或改造一批人才公寓,优先保障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重点的企业人才入住,并给予租金优惠;制定写字楼周边商业配套规划,鼓励商业企业在写字楼周边布局多元化的商业业态;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布局,鼓励共享出行服务,在写字楼周边多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等。

  答复内容:

  一是强化楼宇顶层设计。落实载体发展规划。结合滨湖区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全区产业载体发展规划,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和产品设计的适配性,合理布局产业核心和功能配套的融通性,推动“一楼宇一品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引导优质产业资源集聚,推动产业生态链群发展,原则上一个载体聚焦一个主导产业,严格把控入驻载体企业产业方向,着力引导高端业态集聚和形成规模效应。优化楼宇运营机制。积极探索楼宇经济培育新模式,积极对接华润、城开、太湖智谷等优秀集约办公运营商及优秀公共服务平台,对喜年中心、佳城国际等社会楼宇,结合产业链策划招商和产业运营,引导楼宇物业由提供基础性服务向提供运营招商一体化服务转变,有效提升楼宇服务品质与效率。提升空间利用效率。通过优化内部空间、融资改造升级、提高产权自持比例等方式,分类施策提升存量楼宇资源。建立税收亿元楼宇和准亿元楼宇服务库,针对蠡湖大厦、科创中心北楼、龙山大厦等具备发展潜力的楼宇,加快引进一批优质企业;针对振发大厦等存在纠纷楼宇,推动国有平台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资产回购、司法拍卖等方式尽快盘活;针对530大厦、恒大发展大厦等老旧、闲置楼宇,加快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楼宇出租率,充分焕新全区产业发展活力。

  二是推进智慧楼宇升级。建设楼宇智慧管理平台。统筹全区楼宇资源管理,建立完善楼宇云管理平台,结合现有蠡园开发区智慧园区项目资源,由点到面,实现楼宇数据采集、分析、招商等功能的一体化管理。以“经济云大脑”平台为基础,通过“一员一长”以及信息化等手段,常态化采集楼宇企业地理空间、产业结构等多维度信息,建立“一楼一档”,推进数据上云,为企业服务、风险防范、招商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撑。拓展楼宇多元招商路径。依托区镇两级联动、多方协同的招商机制,发挥楼宇数字化管理平台作用,打通“招商一件事”平台,精准推动行业关联招商、产业链招商。围绕已建、在建楼宇基础信息以及入驻企业的产业类别、主营业务、产销环节等数据,推进运河湾·现代产业发展中心、国投智园等重点楼宇的实施定向式、个性化招商。围绕头部企业、链主型企业加大招引力度,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具身智能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高质量楼宇“雁阵”。

  三是提升要素保障力度。完善楼宇载体多元配套。统筹配置产业发展和生活居住、公共服务等各类功能的空间和设施比例,加快推进5G、光伏能源、智能电网、智慧停车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商务区内的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推广太湖智谷科技园、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载体多元商业业态模式,引导商业零售、餐饮休闲、文化娱乐和医疗卫生等服务项目在楼宇周边合理分布,持续推进科产城人融合发展。深化“吾+”人才安居工程。在经济活跃、产业密集区域综合考虑学校、医院和大型商超等公共配套,分层分类筹建“人才公寓”,全力满足区内重点企业人才安居需求,在市级租房补贴的基础上叠加区级“吾+”安居政策,助力人才低成本入住,同时,把公寓打造成人才引育、青年集聚的重要阵地和抓手,常态化举办文化沙龙、交友联谊等活动,为各类人才提供高品质生活空间。建设启用“滨湖人才港”。整合全区包括人才落户、子女入学、职业技能培训等12项政务服务事项及财务、法律、金融、科创等公共服务,推动“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定期联合高校举办人才招聘会、创新创业路演大赛,在全市打造最美环境、最高效率、最优服务、最佳体验的“一站式”人才服务超级综合体,让人才轻松实现服务“一键享受”、供需“一网对接”。

文章来源: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