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9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5-08-26 16:12 [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号 | 014028901/2025-03936 | 生成日期 | 2025-08-26 | 公开日期 | 2025-08-26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区发展改革委 |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函 |
主题(一级) | 其他 | 主题(二级) | 其他 | 关键词 | 提案,函,政府信息,公开 |
文件下载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
内容概述 | 对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9号提案的答复函 |
提案内容:
(一)载体有效支撑,科学谋划总部经济布局
立足滨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总部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与周边地区实现错位发展。一是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注重在优化载体空间布局上做加法,以空间换资源,让寸土产出更多“黄金”。二是按照集聚明显、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思路,科学配置各类软硬件和资源要素,帮助入驻企业快速链接上下游,产业要素实现高度粘合、高效流动。三是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总部经济发展的超前指导,通过组织高峰论坛、行业交流、俱乐部沙龙等多种形式,加强企业总部之间、政府与企业总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以创新为主导,融合互通、和谐共荣的总部经济文化。
(二)政策精准滴灌,提升总部管理服务水平
聚焦“金融、人才、市场”等核心诉求,持续优化总部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不断提升政策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一是对符合标准的龙头型总部企业,按照“一个主体+一个载体+一系列政策”的模式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统筹解决用地、资金、服务等问题,以确保最大程度整合资源、实现精准滴灌。二是重视初创型潜在总部企业的培育,通过以赛代评、项目路演、人才申报等形式吸引初创企业落户,对于部分优质项目给予一定金额的天使轮基金支持。利用好基金工具,通过金融资本撬动产业资本,发挥基金乘数效应。三是为“引智”与“引资”并重,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健全人才评价标准,适当放宽政策适用标准,针对不同标准的人才设立更详细、覆盖面更广的优惠政策。
(三)专班跟踪推进,集中资源“招大引强”
围绕“543+X”产业导向,瞄准综合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平台总部、新质总部等五大类型,有的放矢开展招商工作。一是找准定位。定期梳理区域内总部企业的新业务、上下游资源、生态圈合作伙伴等,形成目标库和清单化项目推进表,对重点企业明确专班专人跟踪推进,通过“一企一策”精准对接,让总部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二是主动出击。围绕研发、贸易、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密切关注好、追踪好一批成长性高、发展潜力好、创新活力足的新锐企业主动上门招商,为“总部经济”发展增添更多优质项目“新面孔”。三是培育存量。对业态模式新、发展潜力好的成长企业按发展类别进行筛选,鼓励和推动区内存量优势企业通过内生发展、扩能扩产、对外兼并等途径,发展总部经济。
答复内容:
一是强化企业总部招引。聚焦契合滨湖的优质企业,构建龙头引领生态布局,创新场景机会推动新质总部合作落地。加强重点企业招强引优。建立总部企业动态招商信息库,紧盯央企、国企、百强民企,联合专业机构,摸排企业增资扩产信息,锁定中电科、中国长城互联网等总部企业名单,寻求合作契机,推动区域公司总部落户滨湖。瞄准新业态、新平台等领域企业,积极对接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头部企业,策划设立结算、采购、运营等功能型总部。密切关注追踪好一批成长性高、发展潜力好、创新活力足的新锐企业,引导和支持新质企业来滨壮大自身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助推发展升级为总部企业。拓展头部企业生态布局。构建“龙头引领、链条协同、生态共荣”的总部经济发展格局。系统梳理产业链细分领域情况,深化高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核心装备等多个产业链条分析,清单式梳理区域布局、要素短板,精细化匹配目标企业、适合落地板块。持续推进药明、辉瑞、华瑞、中铝等龙头企业凭借资源优势,投资、培育、招引产业链相关企业集聚滨湖。鼓励有实力的龙头型总部企业建设“区中区”“园中园”,形成产业链式效应,带动产业乘数效应。创新场景工作释放机会。依托滨湖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深入挖掘基础设施、技术测试、产品市场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拓展“低空+”、具身智能、无人驾驶等场景。定期征集发布场景创新两项清单,及时促进场景项目合作,打造场景创新示范,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超级场景。推动中交投资、宁德时代、浪潮云洲等头部优质企业在滨湖落地总部项目,搭建场景资源共享平台,集聚新质总部资源。
二是加快存量企业培育。紧盯重点存量企业总部化发展,深化梯度培育,优化惠企服务,布局特色载体,确保总部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全周期推进总部项目落地见效。构建“全信息共享、全过程跟进、全链条保障”管理机制,建立动态跟踪台账,定期掌握项目进展,助力已签约项目加快推进,促进已落户项目加快运营。持续助力五洲监理、云途半导体、金果供应链、采木网等已形成地方贡献的总部项目,实时跟踪、定期走访,逐一分析企业发展战略、投资方向,高效畅通总部企业转化路径,加快企业税源归集。分梯度培育总部企业后备力量。完善总部企业储备库,靶向施策、梯度培育,助推企业加速形成总部功能形态。深入挖掘梳理业态模式新、发展潜力好的“准总部企业”,对云途半导体、中微亿芯、科麦特等专精特新、独角兽、高新企业等开展常态化跟踪,提速打通企业总部发展梗阻。加强后备企业上市辅导,对睿龙科技、湖山智能等意向企业开展跨部门、一链式“联合会诊”,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金融支持、交流平台,做大做强滨湖上市总部企业总量。塑特色构建总部经济载体园区。因园制宜,合理布局产业业态,打造特色总部集聚地。加速峰影合成生物装备产业园、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园区建设,规划布局先进制造型总部集聚区;聚焦锡芯谷人工智能装备产业园、粤浦富安智造园等已建成园区,加快形成产业新锐总部集聚区;围绕山水东路科创谷、蠡湖未来城等优质地段园区,甄别遴选高端项目总部集聚,确保黄金地段产生黄金效益。
三是优化总部发展环境。持续提高惠企服务“便捷度”、要素保障“支撑度”,栽好枝繁叶茂的总部发展“梧桐树”。完善总部经济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出台营商环境7.0政策,实施好迁移登记一地一次办、连锁机构登记集中办理便利模式,持续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常态化开展重大项目专班服务,为重大项目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鼓励总部企业申报知识产权项目,引导总部企业在关键技术、核心领域等方面开展专利导航分析,助力提升知识产权能力。强化总部企业要素保障。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要求,不断延伸项目全链保障。优化提升产业政策,因企施策助力项目提速增质;围绕土地、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等,做好市级争取和区内调配;上线全区楼宇载体智慧化管理平台,为前线平台招商资源配置、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支持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参与总部企业项目投融资,加快总部企业及其所属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