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挥文旅资源优势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5-08-26 15:59 [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号 | 014028901/2025-03929 | 生成日期 | 2025-08-26 | 公开日期 | 2025-08-26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滨湖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其他 |
主题(一级) | 综合政务 | 主题(二级) | 机关事务 | 关键词 | 机关,提案,行政 |
文件下载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
内容概述 | 关于发挥文旅资源优势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
提案内容:
一、积极营造“建筑可阅读”为标志的文化旅游风格。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一个地方文化追求的体现,是营造美好生活场景的关键载体。通过大批建筑的营造来重塑城市气质,匹配自然山水以及旅游心理需求,并与周边城市适当错位,打造回归质朴的旅游休闲集聚区建筑风格,既不拘泥于传统,也要避免过于新奇前卫,塑造既不突兀又新鲜别致的建筑文化。
二、积极营造多元开放的文化氛围。文旅融合是旅游发展的关键路径,文化既能提升一个地方的旅游品味,也能最大限度聚集人气。滨湖可以依托蠡湖未来城、“太湖108风景廊道”建设以及古镇古村开发、华莱坞三期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不同体量的艺术馆、图书馆、剧场等公共文化空间,策划开展电影节、戏剧节、音乐节、诗歌节、艺术节等活动,利用户外广告设施或墙绘等举办艺术摄影、公益广告、涂鸦艺术展览,引进国家级、国际级艺术大师来锡驻留,积极鼓励引进文化类商业活动,树立起滨湖丰富多元的文化形象,连接起传统和未来的生活,打造年轻消费主力人群和高端人群共同向往的文艺生活蓝本。
三、积极营造诗意栖居的生活场景。通过规划建设管理上的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和管理治理,打造美丽宜居繁荣的生活街区、小众聚落、民宿群、商业街,鼓励特色咖啡馆、餐馆、酒吧、甜品店、花店、书店、健身房等生活业态发展,积极引导水上休闲运动、郊野徒步、自行车、马拉松等休闲体育活动发展,全面丰富提升“滨湖赏樱”的休闲文化IP内涵,鼓励类似多多花园那样的开放花园、花园民宿、生态农场等“农业+旅游”业态建设,鼓励胡埭花彩小镇朝国内顶级花园发展,引领花园时尚,让市民家门口可以体验时尚美好的花园生活,为滨湖增加一张美丽花园名片。大力开展自然教育、环保公益、文化研学等活动,精心设计建造开放共享的阖闾王城婚礼礼堂和户外婚礼场地,让滨湖能够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人群提供全天候的生活休闲娱乐嘉年华,成为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酷玩之城”。
答复内容:
一、适配客群之变加快理念更新
一是从景区到场景,推进“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游客需求的转变,以景区为核心的传统模式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从需求端来看,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而是更渴望深度体验、互动参与和个性化服务,更加追求融入当地生活、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旅行方式;从供给端来看,技术的进步为场景化旅游提供了有力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旅游企业能够精准把握游客需求,打造出更加丰富多样、个性化的旅游场景。滨湖区将从规划定向、政策引导、资金帮扶、配套支撑等多方面予以支持,鼓励旅游场景跳出传统景区,向城市、乡村、社区等更广阔的空间拓展,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二是从“爆红”到“长虹”,推进“网红效应”向产业发展转化。在“网红景区”赛道越发拥挤、“流量密码”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下,在摸清“天选之子”爆红的规律之后,如何将一时的热度切实转化为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长久动能,是旅游产业更需关注的重要议题。一方面“找准定位”,立足本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核心要素,精准定位细分赛道,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独特“调性”的旅游IP;在进行网络推流时,建立“产业基础+市场目标+承载能力+经济效益”的综合研判机制,保证产业体量与推广声量相匹配。另一方面“修炼内功”,在产品上,大力开发休闲度假、亲子研学、户外运动、沉浸式演艺等强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在服务上,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在配套上,持续完善交通网络,提升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水平,加强景区的智能化建设。三是从“编剧”到“搭台”,推进政府主导向市场作为转向。政府主导模式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长期发挥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日益成熟,这一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一方面,企业长期被动执行政府决策,创新活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受到抑制,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策略,造成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与企业相比,政府难以全面、精准地把握市场走向,容易出现决策与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造成财政投入的回收周期延长,甚至出现坏账,给当地财政带来较大压力,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下一阶段,滨湖区将逐步从“全能型管理者”向“服务型引导者”转型,切实做好政策制定、行政审批、土地供给、平台搭建、基建配套、信息共享、宣传联动等要素保障工作,为企业营造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适配需求之变加快场景焕新
一是以融合促业态,做精消费场景拉动“场景消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旅相助,借助“樱花经济”的蓬勃之势,辐射并激发梅花、薰衣草、油菜花等花卉产业活力,整合“她经济”“它经济”“网红经济”等,推动太湖植物园、九龙湾花星球、雪浪山等景点充实赏花休闲游产品体系。推动富安·状元里项目建设,深挖“状元文化”内涵,融合梯田、茶园、花卉、稻田等自然要素,打造乡村旅游新的增长点。以小南湾、雪浪山等热门乡村旅游点为引领,串联沿湖岸线和自然村落秀美风光,不断丰富滨湖网红咖啡店矩阵,围绕场景“出圈”“出片”,持续擦亮“最美8分钟”“下午四点半”等创新品牌。深化科技赋能,推动智旅互兴,推动灵山博物馆(梵宫)虚拟现实(VR)体验项目建设,推动拈花湾、融创乐园、无锡影都等景区升级迭代“元宇宙”体验场景;以太湖之光、“蛟龙”“奋斗者”号等大国重器为核心,策划开发深海试验室、国家超算中心、集成电路园区“芯路历程”等科普类旅游产品。优化以拈花湾为代表的景区无人机飞行表演项目及“空中赏樱专线”游览项目;与区交通运输局紧密联动,探索开发eVTOL载人游览产品;以度假区为基础完善并推广空中配送体系,打造区域低空文旅“微循环”。提振夜间经济,推动商旅共荣,持续推进景区景点持续深化内部适夜性改造,推动灵山、拈花湾、无锡影都等景区升级夜间表演内容和技术手段,通过“所见即所得”让线上流量线下落地;推动三国水浒城、九龙湾花星球等景区将时令性夜游项目常态化运营,引入夜间餐饮、夜间演艺等消费业态。持续推进度假区、山水城等板块的整体亮化工程,围绕十里明珠堤、环山东西路、山水东西路等重点路段做好街景装饰、夜间标识、景观小品、灯光设施等配套建设,将“夜滨湖”形象打造从景区拓展到全区。鼓励区内各类文化场馆和体育设施延长开放时间,丰富夜场演出、夜场展览、夜读等场景。与商业街区、大型综合体积极联动,探索策划美食、潮玩、手作、房车、非遗、动漫等主题夜市产品。二是以活动聚人气,做强区域引力释放“溢出效应”。以赛事、演艺、展览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无锡马拉松、蠡湖半程马拉松、国际冰球邀请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高等级体育赛事,以及太湖音乐节等高能级演艺活动的引流作用,持续推动阖闾城博物馆与陕西、河南等地国内知名文博、考古机构开展合作交流,提升展陈品质,开发“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展览去旅行”等新型产品,将滨湖打造成为参赛观演看展的“好去处”。同时,持续推动景区不断打磨完善自身品牌演艺活动,完成“拈花戏曲生活季”“三英战吕布”“汉宋奇妙夜”等场景式演艺项目3.0版本迭代。2025年,重点围绕11场演艺、17场赛事,进一步加强景区与食住购娱等消费场景的联动,结合重要活动节点和重大节假日市场,策划系列衍生活动,发布配套优惠措施,构建贯通全年、涵盖全区、涉及全产业链的文旅活动体系。三是以品质带口碑,做优配套服务提亮“城市印象”。打造“大旅游”配套体系,以“太湖108廊道”VI视觉体系为标准,逐步推动全区旅游标识标牌、导览设施更新;与交产集团深化合作,进一步完善旅游接驳系统,构建“旅短游长”“快进慢游”旅游公交体系;与区城管局、街道物业、景区景点协同合作,对现有停车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和扩容,利用道边空间、闲置场地设置旺季临时停车点位。持续加强商业街区旅游化改造,结合绿化小品、工艺雕塑、道旗招牌、灯光喷泉、时令集市等元素布置,打造主客共享的城市景观地标;推动各类庆典、演艺、展览活动“上街入室”,品牌形象、宣传口号、文艺创作“上墙进店”,实现旅游、购物、餐饮客流多向互动。构建立体化住宿供给,积极招引半岛、安缦等国际一流品牌酒店,以酒店品牌效应塑造滨湖住宿“高标准”;推进现有星级酒店持续融入地域文化、艺术体验、智能家居、康养疗愈等元素,通过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住宿体验“高价值”;进一步利用沿湖沿山生态资源,在度假区、山水城板块打造精品民宿集群,以甲级民宿为创建标准塑造滨湖民宿行业“高品质”。提升全流程消费体验,加强灵山国际购物中心(退税点)建设,完成全部景区银联POS机更新,持续推动景区景点落实标识标牌多语种改造、导游导购培养等工作,从消费项目类型丰富度、在地文化IP辨识度、跨境支付操作便捷度等多维度入手,提高入境游客“提袋率”和体验感。持续推进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于“黑车”“黄牛”等市场乱象的打击力度,通过发放商家补贴、消费优惠等措施合理消减重要节假日、重大赛事活动期间商家价格上涨,进一步提升市场环境。
三、适配传播之变加快矩阵出新
一是用好媒体宣传,在大流量媒介上提升形象。深化与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国家级媒体合作,持续优化文旅宣传片拍摄内容和制作水平,鼓励景区景点在官方媒体上投放带有滨湖文旅、“太湖108廊道”形象标识的广告,力争实现全年曝光量超5亿次。建立“大事件+全媒体”联动机制,对无锡马拉松、太湖国际樱花节等重大品牌活动进行全媒体直播,邀请头部旅游博主、知名主持人、明星艺人担任“滨湖文旅推荐官”,通过Vlog日记、主题航拍等形式扩大传播声量。二是发挥平台优势,在强传播渠道内筑牢品牌。持续推进与同程旅业等OTA平台合作的“太湖108廊道”联合推广行动,发挥专属主播、外籍星推官的流量带动作用,全程直播各站次“四季滨湖”文旅招商推介活动,并对滨湖景区的新场景、好项目、大活动进行探店、带货和宣传。同时,与美团大众网合作打造滨湖旅游线上专区,在微信同程旅行小程序上线“太湖108廊道”专项产品,在抖音上线“太湖108廊道”官方商城,提高滨湖产品的可达性和复购率,提升各类文商旅促消费活动的落地性和转化率。三是加强线下互动,在主客源城市中壮大声势。持续举办好“四季滨湖”文旅推介活动,2025年主要以重庆、徐州、南昌等城市为目的地,组织辖区内景区、旅行社与当地旅行商对接合作,促成产品、活动、投资、客流的内外双向互动,巩固长三角地区主要客源市场,积极拓展中西部地区中长途客源市场。同步在目标城市开展与美团合作的外卖员“快闪”、与瑞幸合作的联名饮品等活动。依托“太湖108廊道”视觉体系制作更新一批地图、手册、展板、公仔、立牌、道旗等宣传物料,在长三角高铁枢纽、机场候机厅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互动广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