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更高水平的滨湖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5-08-26 15:04 [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号 | 014028901/2025-03927 | 生成日期 | 2025-08-26 | 公开日期 | 2025-08-26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滨湖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其他 |
主题(一级) | 综合政务 | 主题(二级) | 机关事务 | 关键词 | 机关,提案,行政 |
文件下载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
内容概述 | 构建更高水平的滨湖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的提案 |
提案内容:
一、突出规划引领。进一步完善滨湖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布局,加快构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城乡覆盖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积极推进建设体育地标设施和区级全民健身中心。
二、突出功能提升。发挥滨湖山水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各类载体,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围绕环太湖、环蠡湖持续打造滨湖本土赛事IP;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
三、突出多元融合。要进一步打造“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成立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社团;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四、突出增能赋能。要提档升级体育产业能级发展,培育体育领域智能体育和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等消费新业态,增强体育消费粘性,促进体育消费迈上新台阶。
答复内容:
一、滨湖体育发展情况
(一)资源配置更优 体育设施日益完善
因地制宜扩大增量资源,丰富体育设施品类,利用城乡“金角银边”、闲置用地等,更新提升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二代智能路径(驿站),加强室外体育设施管护。完成全区78个社区(村)“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全区拥有体育设施数量6500余件,建成体育公园23个、笼式足篮球场27片、健身步道350余公里,新建百姓健身房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6.44平方米。辖区内拥有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4个,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站2个。环太湖风光带彩虹跑道、冠嶂森林步道、胡埭状元古道、樱花步道获得全省最美跑步路线称号;胡埭人民公园、胡埭村西河头公园荣获省最美乡村体育公园称号;滨湖“千年古道”焕新项目获得市“民心工程奖”金奖,状元古道、军嶂古道、惠山森林公园登山步道获评无锡市十大最美古道(步道)。
(二)组织网络更实 全民共享健身快乐
体育组织网络逐渐成形,各组织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全区建有区级体育协会1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个;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500余人,体育特色团队220余支。举办有规模的赛事活动502项次,不断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供给,购买公共体育服务150余项,惠及市民数十万人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收获荣誉180项次。经常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2%,全区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6.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日、区运会、国民体质测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等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全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是无锡市“十佳健身活动”之一,每年各项赛事精彩纷呈,传统与潮流运动相结合,每年参与人数达到万余人,成为滨湖最具影响力的百姓体育嘉年华。
(三)赛事品牌更亮 体旅融合彰显特色
山水资源禀赋,滨湖以赛为媒,优化比赛场地等“硬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软实力”,培育打造“路、冰、雪、水”特色赛事,成功打造一批国际品牌赛事。举办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无锡铁人三项亚洲杯、国青男篮国际挑战赛、中国帆船城市超级联赛、环太湖国际帆船拉力赛、中国家庭帆船赛、无锡太湖鼋头渚赛艇邀请赛、无锡太湖女子半程马拉松、中国江苏体育舞蹈公开赛等各类赛事超过百余项次,参赛运动员超10万人,现场观赛群众和游客数量超过200万人。举办中国青少年冰球国际邀请赛、中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冰轮之星*滑起来全国总决赛、国家花样滑冰等级测试等各类冰雪比赛,冰雪场地全年吸引人流量达50万人次。环蠡湖半程马拉松成为“世界田联标牌赛事”和中国田协“体旅融合发展类赛事”的典型案例。蠡湖水上运动基地和融创文旅城获评无锡市文商体旅消费新场景。无锡蠡湖体育旅游基地被省体育局、省文旅厅评定为省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二、构建滨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打算
(一)全民健身注重全龄友好。一是完善硬件设施。统筹优化设施布局,一是在城市更新、美丽乡村等专项工作中,因地制宜扩大增量资源,充分利用闲置用地、复绿场地、小游园等资源,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二是梳理辖区“金角银边”,嵌入式布局;同时重点布局群众急需的足球、篮球等球类场地,丰富体育设施品类。二是提升软件服务。加强室外体育设施管护,提高维护效率。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激励,指导全民科学健身。推广八段锦等全龄普适健身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科学运动、健康生活理念,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二)精心办赛彰显滨湖特色。持续擦亮滨湖品牌赛事。在持续办好现有蠡湖半马、环太湖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赛事供给,积极举办国际、全国性赛事活动,提高赛事经济贡献度。培育打造冰雪水特色赛事。依托蠡湖水域资源、融创冰、雪场地,举办各类冰、雪、水上赛事活动,培育打造具有滨湖特色的冰雪水特色赛事。丰富开展“悦动滨湖”大众赛事。办好“悦动滨湖”篮球联赛、高层次人才运动会等关注度好、参与人数多、比赛周期长的群众性赛事活动,形成“月月有赛事”“各镇(街道)有特色”的体育氛围。通过构建多元化赛事体系,进一步展现滨湖发展形象。
(三)多元融合增强体育文化。一是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强强合力提升后备人才培养水平。要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发展体系,优化青少年体育发展模式,提升青少年体育发展质量,切实推动体教融合落到实处。二是体旅融合提升消费新动能,跟着赛事去旅游双倍赋能添活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相互搭台,以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为“体育+”注入源动力,促进体育成为拉动消费、激活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三是体卫融合守护全民健身安全,整合资源做强医体硬实力。聚焦不会健身、难以坚持等痛点难点,探索构建较为完善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推进科学健身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广大市民共享体育事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