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滨湖万象汇下沉广场,黑白琴键流淌出悠扬旋律,“夏日钢琴音乐会”正温情上演,台阶上坐满了侧耳聆听的市民。与此同时,几公里外的蠡湖北岸,星光音乐会的舞台已亮起灯光,金海心、柏松的名字让等候的观众不时发出欢呼。这个夏天,无锡的公园草坪、景区湖畔、商圈广场化身“移动音乐厅”,一场场无门槛的路边音乐会,不仅让市民触手可及音乐的美好,更用旋律编织出城市的归属感与亲切感。
“场景融合”的舞台背景
当钢琴声响起,滨湖万象汇下沉广场百余名市民或坐或站,把小小的演奏区围得满满当当。“在家门口就能听音乐会,比去音乐厅更自在。”家住附近的市民王女士说,她特意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来,“孩子第一次这么专注地听音乐,还问我下周能不能再来。”这场音乐会是2025蠡园开发区公益小剧场的户外场次,作为无锡文化惠民的重要载体,其公益小剧场早已形成成熟的运营模式。此前在湖景戏院室内场地,12场由社区居民、文艺骨干主演的演出,场场座无虚席;今年新增的户外展演,把舞台搬到了商圈广场,每周末邀请专业歌手、民间演奏爱好者登台,让夏夜多了份浪漫。
“从室内剧场到露天广场,不是简单的场地转移,而是文化服务的‘扩容升级’。”蠡园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这种“场景融合”的魅力,在蠡湖北岸的星光音乐会现场展现得淋漓尽致。昨晚,金海心、柏松在蠡湖边献唱,粉丝们手中的荧光棒与湖面星光交相辉映。接下来的7天,非遗评弹、江南民谣、京剧等演出将轮番登场。不难发现,这些音乐类演出场地,或是在湖光山色的蠡湖湖畔,或是在烟火气浓厚的现代商圈,自然与人文景观化作独特舞台背景,让音乐与生活少了距离,多了亲近。
打破隔阂的“社交货币”
不久前,在苏宁广场举办的第九届无锡原创音乐节现场,“00后”女生举着手机拍抖音,“60后”大爷跟着音乐旋律打拍子,举着孩子的“80后”父母轻声哼唱。当主唱喊出“全场一起唱”时,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声浪瞬间汇成一片海洋。“音乐是最不需要翻译的语言。”带着父母来听音乐会的市民小张感慨道。
这些充满烟火气的音乐场景,不仅温暖了城市的夜,更成为新的“社交货币”,吸引了众多音乐类综艺前来录制:今年4月,无锡拈花湾景区迎来《很高兴认识你》音乐会,周迅、阿雅与音乐人一同开唱,以千万级流量登顶热搜;7月,《我们好极了歌会》又在此录制,黄子弘凡、大张伟的活力舞台,让拈花湾成了全国网友的“向往之地”。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近年来线上音乐会的观看人数逐年递增,“结合城市当地美景的音乐会,观看人数比普通室内音乐会平均多出30%”。观众不仅为音乐而来,更为“音乐+美景”的沉浸式体验买单。
“音乐+消费”激活城市活力
当音乐与消费数据产生共振,路边音乐会的经济价值开始显现。比如第九届无锡原创音乐节,苏宁广场提供的“音乐节消费账单”颇具说服力:8月8日至10日音乐节期间,晚间9点后客流比白天峰值高出40%,附近餐饮区翻台率达3.8次,3天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外地游客占比从往年的25%跃升至40%,周边酒店入住率连续三天保持95%以上,甚至有上海乐迷包车前来“听音乐会+游景区”。这种“音乐引流、消费留人”的模式,在公益小剧场同样得到验证。无锡万象汇综合体相关数据显示,音乐会举办期间,商场晚间客流较平时显著增加。“以前周末晚上8点半后商场就冷清了,现在音乐会结束还有顾客在这里排队等位。”某餐饮店经理指着等位区的折叠椅笑道。
这种“音乐+消费”的生态正在向更深处延伸。8月29日至31日,荡口古镇将启动“七夕良缘 爱在荡口”主题活动,其中“寻谣计划”童谣音乐会尤为引人注目——音乐人小河带领团队深入无锡乡村采风,将本土童谣重新编曲,将在华氏义庄前的古戏台上演。而梁溪区正计划通过科技赋能,打造一批“小而美”的音乐空间,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成为“爱乐之城”的生动注脚。
来源:江南晚报
![]() |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网站声明|隐私安全|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版权所有: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苏ICP备08115729号-2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0842 网站标识码:320211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