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生态环境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

无锡市滨湖生态环境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8-04 14:28 [ ]

信息索引号 014028901/2025-03506 生成日期 2025-08-04 公开日期 2025-08-04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滨湖生态环境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主题(二级)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关键词 污染,治理,总结
文件下载
效力状况 有效
内容概述 无锡市滨湖生态环境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环境质量保持全市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28.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1.2%,均位居全市第一;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比例达到100%2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保持类。

(二)实施新一轮太湖治理。排定24个省市级治太项目,截至目前已完工6个、开工建设12个、前期阶段6个。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太湖流域马迹山水系及湖滨缓冲带生态治理工程正在开展中央资金申报积极推进蓝藻观测巡查工作,重点时段组织人员对重点易发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查,密切关注重点水域或其他异常水域水质变化,及时开展分析研判。

(三)提升水环境整体质量。组织开展主要问题支浜的加密监测工作开展入蠡湖河道加密监测每周研判全区水环境存在问题,根据水质变化动态调整加密监测和重点溯源排查河道名单坚持水岸同治、系统治理,完成322个问题排口的整改工作。开展直湖港、长广溪等重点河道污染源排查分类研判,完成初步问题清单梳理。完成横大江、龙延河、等河道溯源排查。巩固涉磷企业整治工作成效,确保涉磷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四)推进精细化大气治理加强国控站点周边巡查,工地六个百分百落实不到位、餐饮油烟治理不到位、道路保洁不到位等问题纳入滚动整改清单,督促落实立行立改,实现问题动态清零。启动绩效分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清单填报工作,指导39个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绩效分级评定。持续推动换热器、铸造、工业涂装、汽修等重点行业大气治理,进一步实施低VOCs源头替代和高效治理技术替代。排定大气治理工程项目202项,目前已完成165项,完成率81.6%。完成42家铸造企业和2家家具企业整治提升

(五)保障全方位土壤安全加强6个高风险地块的分类管控。运用无人机进行定期巡查,进一步落实落细分类管控措施,及时整改苗头性问题。推动重点监管单位制定年度自行监测计划,并按时序要求开展监测。督促众合公司开展搬迁后的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十五五”地下水国控点位监测井点位选址。严格污染地块用地准入,进一步规范评审程序、强化质控管理。

(六)开展固危废污染防治。推进2项“无废城市”重点项目,其中丹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搬迁新建项目已完成生产设备安装,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申报材料已提交市局审核;胡埭镇固危废集中分拣中心项目已完成固废产生情况的前期摸排,正在编制可研报告。强化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推动小量产废企业危废管理规范化,将1041家企业纳入小微危废收集体系。推进机械加工企业固危废整治,完成560家企业的含油金属屑整治,督促12家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企业提升危废贮存设施管理水平。

(七)加强系统化环境监管。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任务涉及我区共13个,已完成整改4高效组织专项执法行动,累计检查184厂次,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决定8起,开展常态化生损工作案件5件。梳理更新五大类污染防治设施企业名单,检查重点污染防治设施企业18厂次,发现环境问题2个,均已完成整改梳理信访矛盾突出区域,制定第一批餐饮油烟“禁设区”清单和滨湖区餐饮油烟整治方案初稿。落实局长接访下访、重点信访领导包案制度,1-6月共受理信访142件,办结率100%

(八)开展全链条项目服务。落实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源头替代项目建设,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审批各类建设项目16个,劝退不符合规划、产业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2个。建立全区重大项目台账,并逐一建立“环评审批服务信息卡”,将省市重大产业项目、排污许可证新申领企业纳入全过程服务范围,组建专班开展现场服务,为企业提供全面指导和支持积极做好芯卓湖光、锡南科技、中维建筑等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推进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库建设,完成22个项目减排量的储备指标入库。抓好全区环境容量的统筹调度、高效使用,为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做足准备、留足空间。

(九)夯实现代化治理能力。持续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以站点周边、经营面积5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重油烟餐饮等为重点,实现在线监控安装联网全覆盖督促116家企业和1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提交隐患自查情况,完成率100%推动信息公开,通过局微信公众号及时公开本年度环境执法检查计划,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依托监测监控智慧平台,运用在线监测、用电监控等信息化手段推进非现场执法,尽量减少环境执法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十)打造更和谐自然生态全速推进长广溪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方案部署实施的6项重点工程已完成4项、正在建设2项。运用新媒体矩阵加强宣传,在滨湖生态环境共发布微信95期,刊发和转载各类信息205条,被无锡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录用26篇,国家、省、市、区级主流媒体上刊登新闻报道71篇。在梁溪河泰康浜、长广溪湿地公园开展生态研学活动邀请观鸟爱好者参与体验军嶂山猛禽保护区观鸟摄像头慢直播。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四进活动。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全力强化治太保源。强化“一项目一监督”,突出工程性举措,全力保障全区新一轮太湖治理工作见实见效。积极对上争取资金补助,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加密太湖、蠡湖周边蓝藻观测点位巡查监测频次,重点关注蠡湖、梁溪河及梅梁湖东侧等区域,及时发现、即刻响应,避免发生负面舆情。强化区级统筹,切实提高水环境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突发情况能即时响应、有效控制,太湖连续18年实现安全度夏。

)持续加强大气管控治理。推动全区涉VOCs重点治理项目。推进铸造和换热器行业整治“回头看”、家具行业和加油站大气治理、老旧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有效削减大气污染排放,最大程度实现污染物减排。聚焦夏季臭氧污染,分析地域污染特征,实施科学治污举措。评估加油站油气回收运行情况,减少挥发性有机物前体物排放。以“本底清除、区域控源”目标,通过各类走航车的定期动态监测,掌握扬尘源、道路源污染物分布特征,加快工地限时整改进度,提升扬尘管控成效。

(三)切实提升土壤监管效能做好高风险遗留地块定期巡查工作,确保风险管控措施长期有效。对重点监管单位搬迁后地块土调工作给予积极指导,主动了解工作难点痛点,确保项目流程合理合规。加强第三方单位管理,推动土壤调查水平提升,确保土地出让质效合一。

(四)不断提升固废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按质按量有序推进。充分利用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各级下发的线索核查任务,并分析各企业危废产生、转运、处置情况,严防非法转移、倾倒。坚持源头防控、过程监管、末端治理、后果严惩,完成电动自行车废铅蓄电池专项整治、化纤纺织企业安全生产全链条整治。

)着力优化环评审批服务。严把项目环评准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提高产业布局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匹配度。强化环评单位监管水平,加强环评文件技术复核,督促第三方单位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创新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服务模式,开展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简化企业排污许可证内容变更管理流程,减轻企业负担。

)有效提升环境监管效能。规范开展涉企检查,提高问题发现率,以高水平执法能力保障高质量环境保护。通过在线数据变动发现重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闲置、不正常运行等问题,从单纯的污染物排放管理转变为全过程管理,提升智能化问题发现、精准化监管服务水平。坚持主动下沉一线,通过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指导企业建立污染防治台账,规范危废储存、转移流程,将环保管理要求细化到原料采购、生产操作、末端处理等各个环节。

(七)加速健全生态监测能力。持续开展主要问题支浜的加密监测工作。开展水质溯源排查,根据问题症结科学布点监测,客观编制排查报告,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借助多方力量,对太湖湖体总磷、梁溪河总氮波动的成因开展研究分析。依托监测监控智慧平台,提高数据传输有效率,强化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确保全区在线监测监控工作高质量开展。定期开展水气自动监测站点防人为干扰巡查,确保站点正常运行。加强社会化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开展质量检查,发现弄虚作假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八)源头化解环境风险隐患。继续推进环保督察交办问题的整改,确保按期完成整改销号。切实巩固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工作成效 ,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巩固提升,确保 散乱污企业问题改彻底、改到位、不反弹。规范高效开展环境应急处置演练,现场检验“安全生产三年强基提能行动”工作成效。继续完善餐饮油烟信访矛盾突出的区域整治方案,确定各部门职责分工,加速推进重点区域餐饮油烟整治。

       (九)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长广溪生态岛试验区重点项目,力争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组织生物多样性观测站验收,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质量控制。加强生态空间日常巡查,探索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对自然生态破坏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移交,及时处理。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引导公众为滨湖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无锡市滨湖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