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8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5-07-10 14:06 [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号 | 014028901/2025-03592 | 生成日期 | 2025-07-10 | 公开日期 | 2025-07-10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滨湖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其他 |
主题(一级) | 其他 | 主题(二级) | 其他 | 关键词 | 规划,统计,经济,管理 |
文件下载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
内容概述 | 对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8号提案的答复函 |
张正峰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滨湖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布局扶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特色产业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提案中对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就我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从政府投资、政策扶持、营商环境、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作为提案办理单位,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现就您的提案内容结合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向您汇报如下。
一、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我局根据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特色园区建设“六个一”(一份园区规划、一个主导产业、一支专业团队、一批创新平台、一套扶持政策、一只产业基金)要求久久为功抓推进,工作成效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设成效不断提升。我区坚持“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发展模式,以高品质园区建设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了2个批次特色园区认定工作,第一批(2023年)我区共有2个园区认定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分别是度假区的国际生命科学园、蠡园开发区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第二批(2024年)我区共有1个园区认定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山水城的申威信创产业园。2024年,无锡市将暂未达到认定标准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园区列入市级重点培育名单,我区共有7个园区入围,培育数量全市第一。
(二)建设规模持续扩大。近段时间以来,我们深入度假区等7个板块和滨湖产业、华莱坞文化2家企业,对园区建设情况展开了全面、细致的深入摸底,目前全区重点推进建设的各类特色产业园区已达29个,其中度假区5个,山水城5个,蠡园开发区4个,胡埭镇5个,河埒街道3个,荣巷街道1个,蠡湖街道2个,滨湖产业3个,华莱坞文化1个。园区基本覆盖“543+X”产业布局,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合成生物装备等未来产业园区加速布局。
(三)产业领域覆盖广泛。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集中了3个园区,其中生命科学园以生物医药大方向为主,峰影合成生物装备产业园偏重合成生物装备制造方向,健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则偏重医疗器械方向;在低空经济产业领域有4个园区,蠡湖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夏家边数字产业园)、山水城的南泉民用航空电子产业园、车联网产业园各具特色,其中南泉民用航空电子产业园更偏向航空制造领域,度假区的灵山湾低空智造装备产业园刚刚起步,将致力于打造整机制造、复合材料、科技研发、飞控系统、商业运营等全覆盖的低空经济生态链;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有2个园区,锡芯谷人工智能装备产业园以发展智能计算和AI芯片研发设计领域为主,蠡湖未来城AI产业园则重点推进总部经济和应用场景落地;具身智能产业领域有1个园区,复星具身智能产业园聚焦人形机器人、智能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加快具身大模型、运动控制和本体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除此之外,在集成电路、软件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数据产业、量子科技、数字影视、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均有涉及。
(四)运营能力逐步攀升。多个园区设立了独立的运营管理主体,合理配置专职管理人员数量,加快打造专业化运营团队,29个特色园区当中,有21个园区基本上配备了运营团队,基本解决了有的问题。多个园区搭建了创新平台,汇创算力数据产业园建有源清聚力众创空间、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健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建有健适医疗器械无锡中试平台(建设中);“两机”产业园建有燃气轮机关键技术清华大学无锡应用研发中心;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有虚拟影视5G联合实验室等。多个板块为园区适配了产业基金,蠡开设立了蠡开现代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有国联开弦基金,复星具身智能产业园有无锡滨湖南钢星博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二、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简况
人工智能产业:2024年,我区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业务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0.5%,脉得智能、太初电子等企业增速超50%。全区以《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和《发展规划(2023-2027)》为纲领,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并分解营收增幅等核心指标至各板块。产业链布局上,78%企业集中在山水城和蠡园开发区,覆盖基础支撑、技术产品、应用示范全环节,但技术产品层仍需强化。重点打造锡芯谷人工智能装备产业园、蠡湖未来城AI产业园等特色载体,聚焦AI研发、集成电路及元宇宙领域。依托清华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加速智慧交通、医疗、物联领域技术转化与人才集聚。同步成立产业推进小组,建立39家企业的监测库及月报机制,动态跟踪发展。全年举办江南大学中法研讨会、太湖对话、CCF太湖论坛等高端活动,持续提升产业影响力,推动创新生态建设。
人形机器人产业:滨湖区以《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引领,重点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建设。核心项目宇树科技文娱机器人总部已与江南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完成市场化公司注册并签约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2400平米生产基地,同步启动太湖明珠大厦机器人驯化基地建设,在公安、教育等领域形成首批应用场景采购计划。产业链方面已集聚中微亿芯(智能芯片)、信捷电气(伺服电机)、芯感智(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形成基础支撑层优势。载体建设成效显著,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27栋厂房结构封顶并启动招商,计划2025年9月竣工投用;聚芯源创产业园入选市级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完成基坑施工进入基础建设阶段。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依托清华大学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联盟等平台强化技术转化,通过参与世界机器人大会等行业活动把握前沿趋势,智能机器人产业专班统筹推进全链条发展。
三、存在问题
按照市特色园区“六个一”(一份园区规划、一个主导产业、一支专业团队、一批创新平台、一套扶持政策、一支产业基金)建设要求,逐条进行分析比对,我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加紧解决。
园区规划方面:按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应制订一份产业定位清晰、发展路径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特色园区发展规划的要求,虽然我区做了全区载体建设规划、特色产业园区全景图,但和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要求还不相匹配。
主导产业方面:按照特色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原则上不低于50%(未来产业园区不低于30%)的要求,全区除国际生命科学园等园区外,普遍存在主导产业集聚度不高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园区招商以去化和盈利为主、未精准筛选与自身产业定位相匹配的企业。
专业队伍方面:按照每个特色产业园区应组建一支能招商、会投资、精服务的专业运营团队的要求,在摸排的29个园区当中,大部分园区虽然配备了运营团队,但这些团队还不够专业,不是独立的运营机构,部分团队只是起到物业管理的作用。
专项政策方面:按照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应制订一套资金扶持、产业准入、金融服务等政策措施的要求,目前我区对园区的政策扶持主要依赖《滨湖区加快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政策意见2.0版》,缺少针对园区发展的专项政策。
创新平台方面:按照特色产业园区应至少配备一个面向园区产业发展的市级以上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和产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的要求,我区专门服务园区的创新平台不多,大部分园区则缺乏成熟的创新平台支撑。
产业基金方面:按照每个特色产业园区应构建一只以上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投资基金的要求,我区虽然成立了自主管理基金无锡鼎祺母基金及其子基金,也有多只市场化基金,但是这些基金和园区配套还不够紧密,需要按照园区产业发展要求进行全方位适配。
四、下阶段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加快把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具备更强产业竞争力、科创驱动力、区域带动力的增长极和动力源。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编制特色园区专项规划。围绕“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鲜明、产城深度融合、特色错位发展”目标,高标准编制《无锡市滨湖区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5-2030年)》,进一步明晰园区主体功能定位,明晰各园区产业定位及重点发展方向,引导园区走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道路,为特色园区建设提升提供精准指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中,目前初稿已完成。同时指导有条件的园区,编制园区专项发展规划。
二是深化健全特色园区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推动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相关要求,按照“创建一批、培育一批、建设一批”的工作思路,指导园区按照“六个一”的要求进行对标建设,逐个园区分析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持续提升园区建设水平。落实特色园区挂钩联系、统计分析、保障激励等各项工作机制。推动健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等9个相对成熟的园区争创市级园区,峰影合成生物装备产业园等10个基础较好的园区尽早达标,深海装备技术产业园等7个园区加速建设,国际生命科学园等已认定的3家园区按照已认定市级特色园区现场评估复核要求,加速优化完善。
三是加紧出台特色园区支持政策。无锡市级支持园区建设的政策已经出台,我们将尽快研究出台全区特色产业园区配套支持政策。重点围绕项目招引、行政审批、平台建设、要素保障、人才保障、金融服务、财政支持以及对上争取等方面进行梳理,在资金、土地、能耗、环境等指标以及对上争取给予倾斜,编制《关于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尽快印发实施。鼓励各板块结合实际研究推出各自特色产业园区专项政策,切实调动全区上下推动特色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强化特色园区建设要素保障。提速载体建设,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持续深化低效载体清理,加快“工业上楼”项目建设,联合相关部门,做好道路交通、电力管网、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规划建设。加强算力及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资源升级。大力培育引进市场化园区管理服务商,布局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线等平台建设。拓展用好现有产业基金,加快组建重点产业投资发展基金,为园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五是加大力度培育新兴特色产业。坚持“外引内培协同,强化产业链条”整体思路,聚焦AI芯片、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推动全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和延链工作。同时,大力培育本土品牌,积极推动零部件企业沿着产业链向整机生产方向“延链”发展。立足以典型场景为牵引,大力促进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推广。精准聚焦工业制造、公共安全、教育、医疗、商业等多个关键场景,精心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典型应用场景,以此加快产品的应用落地推广速度。
区工信局将协同其他相关部门以“六个一”工具包为抓手,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加快我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所提的建议,也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继续关注我区经济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使我们能更好地为企业、为园区服务。
无锡市滨湖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