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区应急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结果公开

关于答复进一步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提升我区市民应急能力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5-08-27 12:16 [ ]

信息索引号 014028901/2023-11839 生成日期 2025-06-26 公开日期 2025-08-27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滨湖区应急管理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主题(二级) 安全生产监管 关键词 科学,信息,安全生产
文件下载
效力状况 有效
内容概述

提案内容:

背景情况

公众的安全应急知识关乎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我区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安全应急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居民安全应急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各类灾害事故中,还存在着诸多因为当事人应对方式方法不当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灾害事故新特点、新情况的不断涌现,进一步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提升居民应急能力十分必要。

问题分析

1、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不够经常化。目前,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主要集中在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日等时间段进行,形成了一定的宣传声势,营造了宣传氛围,但其他时间段相对缺乏,形成真空半真空地带。另外,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等不够丰富,居民也缺少主动获取应急知识的渠道。

2、宣传教育合力尚未有效形成。应急知识宣传面对的是所有公众,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各类渠道。目前看,应急、消防、卫生、教育等部门都开展了相应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但不同程度存在着单打独斗的情况,缺乏整体性和统筹安排,一些资源还不能很好利用。

3、针对公众的应急知识训练不够。目前,应急知识体验、实践场所比较缺乏,相应的设施设备不足,虽然通过宣传,做到了一定的入脑入心,但由于缺少模拟实战的训练,在真正遇到灾害事故时仍可能出现应对失误。另外,在小区开展的逃生等演练覆盖范围较小,大部分公众缺少实际锻炼。

建议

1、常态化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一是在集中宣传教育基础上,推进日常宣传教育,做到应急知识宣传教育365天在线。二是结合冰雪雨雾天气行车安全,车辆、火场、地震逃生等实用技能,丰富宣传教育内容,打造宣传教育精品。三是改进宣传教育形式、手段,综合运用文字、图片、海报、微视频、动漫、宣传画、标语横幅、滚动字幕等,用多元化形式推动公益宣传“看得见”,建立适应分众化、差异化要求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方式,不断提高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的影响力。

2、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的统筹整合。一是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的合力,利用好各种宣传教育渠道,建立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主阵地和宣传教育矩阵,形成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的点、线、面,实现宣传教育广覆盖。二是相关行业、部门要积极发挥作用,推动行业领域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特别要加大高危行业相关安全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三要把安全应急知识普及纳入国民教育,重点加强学生群体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坚持安全应急知识教育从小抓起,广泛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校园安全公开课、“小手拉大手”安全应急家校共建、线上虚拟体验和线下示范模拟训练等。

3、推动应急知识实训,提高居民应对灾害能力。一要加大应急知识体验设施设备建设,建立一个综合型的应急教育场馆,进行体验式,实操性教育训练,方便市民进行应急知识体验。二要在应急知识进社区活动中,把应急知识实训纳入其中,用好应急志愿队伍和基层应急队伍在应急知识进社区。三是要加大小区应急逃生等演练的覆盖范围,实现人人参与,做到人人熟悉。

 

 

答复内容:

年来,滨湖区应急管理局把提升全民安全素养作为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突破性的工作来抓,全面普及安全知识,拓展安全阵地,完善安全机制,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聚焦“五个一” 建设,夯实应急服务基础​

积极践行 “五个一” 建设标准,即打造一个固定的功能场所、构建一套应急管理架构、培育一支应急志愿者队伍、配备一批应急处置装备、完善一套应急管理机制,在山水城、荣巷街道、河埒街道开展社区应急驿站试点建设,全力构建集宣传培训、安全巡查、应急演练和突发事件处置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应急服务驿站。​

目前,山水城石塘社区应急救援驿站已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自202411试点建设以来,该驿站创新推出“立体式” 宣教矩阵。在日常宣传方面,网格员带着“安全小贴士”敲门入户,楼栋微信群推送图文并茂的应急要点,让应急知识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已累计开展应急培训60场,培训内容涉及火灾逃生演练、急救技能实操、自然灾害应对等,覆盖居民1800余人次,真正实现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常态化。其余试点点位也在有序推进建设中,未来将逐步扩大应急服务驿站的覆盖范围。

二、创新“党建+应急”模式,凝聚宣传教育合力

筑牢社区“前哨站”以山水城(雪浪街道)石塘社区应急救援驿站为示范,我区积极探索“党建 + 应急”基层治理新模式。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成立由社区书记任组长的应急救援驿站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以退役军人、消防员为主力的“应急先锋队”,并与无锡蓝天救援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其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常态化开展心肺复苏、火灾扑救等技能实训。同时,推动部门间协同合作,指导滨湖区石塘社区与育红教育集团、滨湖区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签订《三方合作框架协议》。育红教育集团组织学校教职工加入社区应急救援服务驿站志愿者队伍,共同开展应急志愿服务。

打造全域“安全联盟”创建“应急先锋·安全联盟”党建品牌,成立“助企暖企”“清患铸安”“创安惠民”3个攻坚党支部构建以区应急局党委为主体、各基层应急管理部门党组织协助、全区50余家上市拟上市企业党组织共同参与的联盟组织体系,经验做法在《中国应急管理报》刊登统筹蓝天、龙天、民安三支社会救援力量,按照“一队一专”思路,在水上救援、通信保障,医疗救援、危化品救援等领域,形成“就近调配、快速行动、有序救援”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构建群防共救新格局。依托社区应急救援驿站,吸纳村居(社区)党员、居民、退役军人、网格员等不同群体组建志愿队伍,以驿站为圆心辐射形成5分钟救援圈”,带动群众参与防灾减灾,实现应急资源“一线汇聚”、宣教合力“全域激活”。

三、丰富宣传实训形式,提升市民应急能力

在宣传教育方面,以“安全生产月”“全国防灾减灾日” 等活动为契机,联合蓝天救援队等多部门开展“应急演练、安全培训、专题宣讲、普法上门、现场宣传咨询、线上竞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近年来,累计开展多场活动,如“安全宣传咨询日”主题宣传活动、政府开放月等活动,众多群众参与其中。蓝天救援队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应急演练中模拟火灾、坍塌等场景,指导群众掌握逃生疏散、伤员急救等技能;在专题宣讲中,队员们结合真实救援案例,深入浅出讲解各类安全隐患防范要点。推动安全宣传“五进”活动,持续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安全生产专题宣讲,8名区领导、24个区级行业主管部门、7个板块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区、镇(开发区、街道)有关负责人和企业家作安全生产专题宣讲健全“执法+普法”工作机制,每周在“滨湖应急”微信公众号推送“以案说法”专稿信息,已发布57期典型案例曝光,点击人数超6万人次,其中8件案例被市级以上媒体录用,有效推动企业提升“爱查风险”“善解隐患”意愿。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大量安全常识,制作并高频次播放科普宣传视频、公益广告。此外,胡埭镇开展安全宣传“亮屏行动”,在住宅小区、企业宿舍安装信息发布屏,将安全宣传延伸至居民八小时“工作圈”之外,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在实训能力建设上一方面依托社区应急驿站,配备消防设备、医疗急救包等齐全的应急物资,建立“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快速处置”的应急响应机制,创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处置。另一方面,强化“实战”意识,突出“精细”标准,聚焦“全员”目标,大力开展应急演练。指导区级部门和板块开展应急演练,组织学校、医院、寺庙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响应速度、组织指挥、现场研判、救援实施、转移输送等各方面能力结合安全宣传体验馆、社区24小时安全空间站,并运用幻影成像、立体投影、环幕影院、震动模拟、动感仿真等先进技术,采用互动体验的形式,让群众模拟参与家庭灭火烟雾逃生等方面内容已有众多市民参与实训体验,切实提高市民应对灾害的实践能力。同时,着力夯实基层应急硬件基础,在无锡影都、拈花湾、融创乐园、融创茂和滨湖万达广场5处人员密集场所设置自救互救站,在全区764个点位设置应急广播,并在246家电气焊作业企业推广安装使用“锡芯焊”电焊智慧开关520套,有效管控一线员工违规动火作业风险。      

未来,我区将持续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统”上强化综合监管优势,推动各部门构建多元化安全宣传“新格局”;在“新”上探索立体式宣传矩阵,创新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新路径”;在“实”上深化全民安全素质提升,培育全社会安全文化“新风尚”,不断提升市民应急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文章来源:区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