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生态环境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6-30 14:37 [ 大 中 小 ]
今年以来,滨湖生态环境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推动全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环境质量状况
空气环境质量。1-6月,滨湖区PM2.5平均浓度28.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9%,全市排名第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0.1%,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五;臭氧超标天数累计18天,同比减少10天;降尘量为2.6吨/月•平方公里。
水环境质量。1-6月,滨湖区国考断面优Ⅲ比例为75%,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90%;全区250条区综合整治河道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231个,占91.67%,同比上升16.97个百分点;无Ⅴ类和劣于Ⅴ类断面。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精准推进太湖治理。强化水源地保护。根据水源地管理要求,每季对水源地范围进行全覆盖巡查。组织雪浪街道、准保护区重点企业开展了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的桌面推演,提升企业、社区、街道和区政府的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和应急能力。加强蓝藻巡查打捞。切实提升打捞工作效能,截至6月,累计出动2028人次对全区39个太湖沿岸区蓝藻水华观测点位进行巡查观测,出具报告52份;投入打捞人员32593人次、船只5207船次、车辆128车次,吸藻泵311台次。加快推进重点工程。今年我区纳入太湖治理重点工程项目共10项,总投资约3.05亿,截至目前已开工9项,开工率90%,已完成形象投资约1.21亿,其余1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全面推进621家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目前已完成整治546家,完成率87.9%。
(二)提升水环境质量。实时监测溯源排查。通过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无人船走航、水质指纹、快速监测、布点采样、加密监测等方式对国省考断面及其支浜、重要闸泵站开展溯源排查,今年以来开展溯源25次,形成报告17份。强化水环境执法。对国省考断面上游及周边涉水企业、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开展执法检查。通过日常巡查、突击抽查等方式,对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和在线监控运行情况进行监管。对全区两家污水处理厂开展常态监控,全力确保达标排放。重点项目跟踪推进。10项年度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截至目前已完工5项、实施中4项。积极推进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积极开展美丽河湖创建,梁溪河示范段美丽河湖申报材料已上报市级评审。组织开展一级支浜入河排污口底数排查工作,加快推进入河河道排污口的初步排查梳理工作。对全区4家涉氟企业进行现场排摸评估并开展整治工作。
(三)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常态落实内源管控。围绕空气站点周边的施工工地、餐饮行业等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查整治。每月组织开展柴油车路检、重点工地入户和非道机械检查,限期对超标机械进行维修,做到达标排放,减少内源污染。加快推进工程治理。加快推进包装印刷行业整治、铸造行业企业整治提升、VOCs源头替代项目“回头看”、餐饮油烟整治或“回头看”等大气治理重点任务,截至目前350个治理工程项目已完成340个,完成率达到97.1%。精准溯源科学管控。组织开展颗粒物、积尘、VOCs走航等精准溯源排查,通过走航监测、无人机航拍、现场寻源取证等手段,锁定现阶段存在的污染源,通过实时数据监管、空气质量预判、空气质量污染成因分析等编制分析报告,为大气污染防控和精准治理提出科学合理建议。
(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邀请业内专家、土地使用权人、调查单位召开综合研判分析会,并开展现场检查,扎实推进原无锡市化工助剂厂地块分类管理措施落实;其他4个高风险遗留地块和1家已关停高风险企业退出地块均已落实制度性管控或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措施。不断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督促列入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年度计划中的4家重点监管单位按照时序要求开展自行监测;督促3家2021年度已开展一轮隐患排查的重点监管单位继续开展“回头看”;督促2家土壤和地下水重点单位完成周边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未发现特征污染物超标情况。有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会同区自规分局开展了5次重点建设用地的土壤调查评审工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五)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委托编制滨湖区“无废城市”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闾江口藻水分离站二次提能工程项目已完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与众合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搬迁项目正有序推进。进一步加大小微危废收集体系推广力度,截至目前纳入小微系统企业共832家,优化小型医疗机构医废集中收集体系,全区小型医疗机构共计258家,均已纳入系统。将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样板单位创建成效推广至全区其他产废单位,全面提升我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在上年度胡埭小型工业园区收集试点的基础上,要求全区两家一般工业固废收集单位继续扩大收集推广力度,根据市局要求提档升级,充分提高自动化水平,优化分拣工艺,提高分拣中心管理规范性。
(六)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1-6月共完成140家次双随机检查。组织开展“首季争优”、涉铝灰(渣)专项、水性漆、建设项目自主验收等专项检查,对违法生产、非法排污等违法行为予以依法查处。开展国控点常态化执法检查,保障我区大气质量提升。在周末、法定节假日期间,组织强化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企业利用节假日排污的环境违法行为。1-6月,累计出动1810人次,检查850厂次,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决定38起,处罚金额270万余元,移送涉嫌刑事案件1件;共计调处各类环境信访192件,其中涉水19件、涉气138件、涉噪声27件、涉固废3件、其他类8件,信访处理率100%。扎实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15件交办信访整改销号工作,目前其中8件已向市政府申请销号。
(七)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建设项目环评准入。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严格规划环评审查和项目环评准入,强化环评审批阶段源头管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23年上半年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42个,否决、劝退不符合规划、产业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2个。推进园区限值限量管理。对照江苏省工业园区(集中区) 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方案与排污总量指标管理办法,推动蠡园经济开发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核定工作,实施园区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科学有效管理。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针对辖区换热器行业特点,对马山28家换热器企业的建设项目、有机溶剂使用、“三废”产生及处理情况全面梳理,开展清洗工艺替代,目前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11家。
(八)提高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环评审批服务,主动靠前介入,积极做好江苏锡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风电核心装备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无锡凌博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电动两轮车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及动力总成系统建设等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积极指导蠡园街道的梁溪河支浜河汊口生态提升工程项目申报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切块资金,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项目支撑材料。积极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在执法的同时,积极向企业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提供必要的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响应省、市优化执法方式助力经济大盘的政策要求,落实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事项清单,今年以来下达不予处罚决定1件。
(九)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开展长广溪生态岛试验区建设项目,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滨湖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已完成中期评估,共记录到鸟类120种、哺乳动物11种、昆虫125种、维管植物359种、大型真菌43种、两栖动物4种、爬行动物5种,合计667种物种,其中不乏一些在其他地方罕见的物种。开展2023年六五世界环境月宣传,在长广溪湿地公园发起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生态探访活动,于5月22日发布2023年滨湖区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片。开展环保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四进”活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公众关心生态环境,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营造全社会携手共谱生态文明乐章的浓厚氛围。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滨湖生态环境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力强化治太保源。对照国家、省市治太总体方案和各条线规划要求,认真落实2023年太湖治理重点工程,积极实施污染减排、生态流量保障、生态修复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继续组织落实太湖安全度夏期间的观测巡查工作,全力保障太湖安全度夏和水质安全。
(二)大力提升水环境质量。打好水污染防治硬仗,扎实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落实工业污染、生态清淤、蓝藻打捞、调水引流等治理措施,重点做好国省控断面水质分析,实时关注水质状况,针对超标因子,认真排查问题原因,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三)精准实施大气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加快推进各大气工程项目落地见效。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特征污染物治理为重点,加大工地扬尘、餐饮油烟、交通污染、超标非道机械等治理力度。持续做好污染传输过程和重污染天气防范应对,常态化落实日常巡查,做好现场情况调度上报,发现污染问题立行立改。实时分析大气污染状况,精准锁定大气环境污染源,实施差异化应急管控,推动滨湖区大气质量提质增优。
(四)深入推进土壤监管。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高风险遗留地块各项管控措施按时序进度开展。继续强化监督管理,按时序进度落实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自行监测工作。结合自规部门信息和地块出让预公告信息,提醒各板块提前安排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报告的质量控制和专家评审预留充足时间,保证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五)全面加强固废管理。强化固体废物收运体系建设,年底前将排污许可证企业纳入系统进行监管。以年产废量100吨以上企业为重点,推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申报转移电子化。积极配合市、区相关部门推进“无锡智慧环卫云”系统建设,配合建立园林绿化废弃物信息化系统,配合建设“无废城市”智慧管理平台。
(六)着力强化环境监管。继续做好巡查巡视工作,进一步强化对涉 VOCs 工业企业、餐饮油烟、移动源、国控站点周边、问题河道等专项执法检查,结合园区提升改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创建,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标准完成生物多样性摸底调查。加快推进生态岛试验区建设,继续与各相关部门对接,及时掌握工程项目动态,深入挖掘相关工程项目,梳理建设任务与重点工程。积极与省厅沟通协调,明确最新要求,按后续通知完成试点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