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胡埭镇张野村村民殷富根爱上了在屋前的家塘边晒太阳。说起乡村环境的变化,在这位79岁的老人看来,最舒心的是家门口曾经的土家塘变成了如今的靓水景。
11月中旬,为期3年的区自然村环境提升行动提前完成。地处雪浪、马山、胡埭等山林地区的55个自然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村子的传统肌理、空间形态以及承载乡愁记忆的公共空间得到了充分保护。
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情牵几代人的家塘重获新生,渐成水景。
情有多深 过去过日子全靠家塘水
作为林业大区,我区山林面积达10.4万亩,占无锡市区(不含江阴、宜兴)山林总面积的92%,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胡埭、雪浪、马山等山林地区自然村内分布了大量的家塘,有自然形成,也有人工开挖,主要用作泄洪、救火、灌溉、洗刷等。“早年洗衣、洗菜、农田灌溉及山林救火,都是用这里的水。”在张野生活了一辈子,殷富根说过去家家户户靠家塘。
随着城市扩建,不少自然村拆迁后,一些家塘被填平,另有一些家塘被污染,有的甚至成为臭水塘。“家塘虽已不做生活用水,但它是几代人寄托乡愁的载体,保留提升有着深远意义。”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城乡建设管理科科长章利炳说道。
2017年年初我区启动实施自然村提升改造三年行动,改造涉及村庄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和村庄风貌特色保留等三个方面。改造启动前夕,分布在房前屋后的家塘如何处置引起多方关注,最后“留住家塘”成了村内村外多数的声音。
如何管理 网格化“定人”靠村民自治
据胡埭水利农技站副站长苏栋明介绍,通过清淤、修建驳岸、绿化改造,原先脏兮兮的家塘变成了美丽的水景,泄洪、蓄水功能继续保留。改造后,张野村里的5处家塘一天天干净起来,65岁的吴翠英和79岁的殷富根都见证了这一变化。
事实上,3年时间里,地处胡埭、山水城、马山等山林地区的55个自然村得到改造提升,其中包括了71处家塘,改造提升“充分做到保持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尤其是乡村的传统肌理及承载乡愁记忆的公共空间”。”
重获新生的家塘如何长管?区水利局河长办科长陈宇方表示,作为封闭独立的水系,家塘长管更多要依靠村民自治,同时家塘维护应在新的《村规民约》中有所体现。据悉,目前我区已对境内所有家塘任命了塘长,由村民担任。
今年3月,无锡市全面实施自然村“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三治”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农村河塘纳入河长制范围,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在张野、马鞍、吕王家旦、蔡巷等自然村,治理过的家塘旁都有小船配套,便于“随时下塘打捞垃圾”。
如何共享 “家塘+古道”助推乡村游
家塘成水景,只是西部山林乡村环境改善提升的一个小小缩影,美丽环境正一步步助推乡村旅游走深走远。
殷富根家的正前方是一片茶林,一条从张野家塘边进山至南湾水库的10公里状元古道刚刚贯通。村书记童伟丰说,未来张野将通过整合家塘、古道等元素,提升张野旅游知名度。
离开张野,沿着太湖往西南,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境内的冠嶂古道也开始步入规划,这条10多公里的古道途经古竹、栖云、群丰村等多个完成提升改造的自然村。
度假区招商旅游局副局长纽革华介绍,度假区12个行政村(社区)9个涉农,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和平、万丰、群丰、嶂青等4个村在环境提升后先后获评美丽示范乡村。从明年开始将对示范村旅游开发进行全面引导,一方面村内增加景点、住宿等配套,另一方面利用村外山林资源打造旅游新线,通过旅游带动农民致富,让游客共享美丽乡村环境。
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林为民在接受采访时称,相比其他地区,把美丽乡村环境和周边的山林资源进行充分结合后,有助打造特色更“特”的湖湾乡村旅游,军嶂古道、状元古道、冠嶂古道是“体育(健身)+农业”的典型代表,随着更多美丽乡村的打造,今后乡村游类型将呈现更加多样化。
今年7月,我区首次走出无锡推介乡村旅游,“今后这样的推介将常态化运作。”林为民说,今后马山和南泉间的太湖隧道通车后,湖湾美丽乡村将串联成带,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 |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网站声明|隐私安全|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版权所有: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苏ICP备08115729号-2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0842 网站标识码:320211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