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绘就湖岛新画卷——解锁马山乡村振兴的“共富密码”
发布时间:2025-03-10 10:56 [ 大 中 小 ]
3月8日,“苏韵乡情 醉美无锡”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无锡)暨魅力滨湖乡村行活动在风光秀丽的马山启幕。
无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良,无锡市滨湖区委副书记、滨湖区人民政府区长李平,无锡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戴泉,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黄维恭,无锡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夏琰,无锡市滨湖区委副书记、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贾效兵,无锡市体育局副局长李海红,无锡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晓庆,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徐新宇,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金承洲,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叶新,中国农业银行无锡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孙国强,无锡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欣等出席活动。
活动以4条春季赏花主题线路为核心,依托马山特色景观打造春游亮点,同步推出文旅消费券、宠物友好巴士专线及"千年古道"线上轻越野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深挖滨湖人文内涵。同期举办的农文旅市集汇聚30余家本土商户,展销非遗手作与农特产品;亲子体验区通过投壶、蹴鞠等传统游戏活化民俗文化;湖畔舞台以本土民谣乐会融合湖光山色,多维呈现马山春日文旅新场景。
活动现场,1600余市民及亲子家庭通过13.5公里骑行或4、7公里徒步路线,深度体验马山的生态之美。精心设计的环湖路线串联七里堤、庙下优品村、冠嶂森林步道等文化地标,让参与者在运动中感受湖光山色与人文历史的诗意交融。
这场以山水为幕、以产业为笔的文旅大秀,恰似一把金钥匙,开启了马山乡村振兴的“共富密码”。
当游客沉醉于冠嶂古道和庙下优品村的乡村风光时,一场关于土地增值、产业升级、生态变现的深层变革,正在太湖之畔悄然生长——从节庆引流到产业深耕,从生态“底色”到共富“成色”,马山正以“三产融合”为笔,在太湖之畔挥毫泼墨,勾勒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2024年全域农业生产总值突破1.8亿元,占全区比重超35%,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三农”答卷。
筑牢粮仓根基:数字赋能打造湖岛“金饭碗”。 在马山,粮食安全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2024年,这里的水稻总产量达到了800吨,小麦总产量250吨,优质蔬菜供应量3000吨,粮食蔬菜生产量实现“双突破”。这背后,是马山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是1463亩高标准农田的全面建成。通过建设自动化灌溉系统、生态排水系统、气候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有效降低作物病虫害,构建起“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同时,马山也始终不忘强化农业“科技内核”,通过定期组织农户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培训,不断完善应急保险体系,建成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种子、农药、化肥等应急物资,确保灾后及时恢复生产。鼓励农户参保农业保险,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在这里,每一粒粮食都承载着对安全的坚守,每一片农田都蕴含着对未来的希望。
激活产业基因:一颗杨梅到万亩茶园的“增值密码”。 马山的产业振兴之路,是一条特色鲜明、活力十足的道路。这里自然基底深厚,杨梅、茶叶等农副产品闻名遐迩,经过数年的砥砺深耕,现已形成“万亩梅林、千亩茶园”的规模。马山以“土特产”为核,巧打“特色牌”,善谱“融合曲”,打出“节庆+电商+物流”产销组合拳,用“土特产”做实乡村振兴大产业。从枝头红到云端火,马山杨梅以“夫椒三式”演绎产业跃升传奇——第一式扎根土地,1995年斩获“中国杨梅之乡”,奠定百年产业根基;第二式触电云端,冷链专线鲜果48小时直达全国,在“同城半日达”的基础上,推出“江浙沪8市半日达”,以实现马山杨梅“一路快跑”。同时开展直播带货,以大数据助力杨梅销售,果农户均销售额超3万元;第三式价值裂变,杨梅酒、饮品、文创礼盒等深加工链延伸,一颗浆果身价飙升数倍,“小浆果”变身“致富果”的同时,更进一步提升了马山杨梅“地理标识”的品牌效益。 与此同时,千亩茶山正掀起一场“静默革命”:物联网传感器化身“数字茶农”,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驱动智能灌溉系统精准作业;区块链技术为明清贡茶烙上“数字身份证”,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流程溯源。200亩五星认证示范茶园时茗园不仅辐射带动周边2000亩茶园价格跃升20%,更带动了周边66户茶农增收创收,织就一条“传统技艺+硬核科技”的黄金产业链。在这里,科技不再是实验室的冰冷符号,而是田间地头的“增收密码”;土地不仅是生产的载体,更是生长着文化IP与数字基因的“未来试验田”。
重塑乡村肌理:古村落的焕新之路造就诗画IP的诞生。马山的乡村建设,是一幅精雕细琢的画卷。2024年,累计投入3000万元实施了一个优品村、三个重要节点村项目建设,古竹社区顺利通过省级特色田园验收,西村社区绿美村庄建设获评省级绿美村庄,社区人居环境水平提档焕新。通过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建成7公里冠嶂山森林步道,盘活群丰庙西、和平悦湖山庄等闲置资源,引入精品民宿、田园综合体等多个农文旅项目。2024年乡村旅游接待量突破1400万人次,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与此同时,将乡村农业与观光体验紧密结合,衍生培育出杨梅深加工、茶旅研学等6条产业链,打造了小南湾农文旅综合体、群丰庙下优品村等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不断做活“土特产”,逐步托举农户“共富梦”。在太湖之畔这片希望的沃野上,马山街道正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奋力谱写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浩荡太湖潮涌千帆竞,锦绣马山业兴万象新。在这片镌刻着千年农耕文明的热土上,马山以山水为卷、以奋斗为笔,将“共富密码”书写成波澜壮阔的时代诗行。从稻浪翻涌的沃野到茶香漫溢的青山,从古道寻幽的乡愁到云端跃动的商机,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振兴的传奇,每一颗果实都在闪耀着创新的光芒。未来,马山将继续以“三产融合”为舟,破浪于乡村振兴的浩瀚蓝海,让太湖之畔的“富春山居图”永绽生机,让共富之光照亮每一寸田园、每一张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