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蕴山水·和合共治”把支部建进小区
发布时间:2025-01-06 13:59 [ 大 中 小 ]
小区是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是党群关系“最后一米”。今年以来,山水城(雪浪街道)聚焦创新组织架构、严密组织体系,全面推行“把支部建进小区”,打造“红蕴山水·和合共治”党建品牌,计划用三年时间,切实形成“组织在小区建立、资源在小区聚集、作用在小区发挥、问题在小区化解”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山水风华”推出《“红蕴山水·和合共治”把支部建进小区》专栏,全面展示山水城“把支部建进小区”实践经验、特色做法以及取得成效,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质效,为推动山水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层基础。
聚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发挥多元主体优势,构建多方互动合作、利益责任契合的小区治理共同体。推进联合执法进小区,建设“红邻执法工作站”,落实职能部门力量下沉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推进社会组织进小区,引入公益性、服务型社会组织,强化小区党支部对社会组织的引领培育,提升基层治理专业化水平。推进民生实事进小区,梳理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开展“滨锋15号·固定服务日”活动,实施“微光成炬”小区微实事项目,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望溪社区雪溪苑B块小区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破解治理难题,发挥多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聚焦民生实事,构建多方互动合作、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共同体。将“唯勤”贯穿问需。小区党支部积极吸纳挖掘居民领袖、热心群众、招募红色楼长,组建由支部党员、红色楼长、居民志愿者构成的“三人行”志愿小分队,通过前期入户摸排,汇集民意民情33条,经过小区党支部会议,将居民呼声最高的“B块健身小广场地面改造升级”项目列为小区“微光成炬”项目。将“唯精”贯穿问计。依托协商议事平台,组织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红色楼长及居民代表召开月度联席会议,拟定项目方案,研究项目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困难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推动资源联动、上下协同。将“唯实”贯穿问效。创建“点单式”立项、“精细化”监督、“共治式”推进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项目施工期间,小区党支部全过程公开公示项目进程,并联合综合执法部门开展“日排查、周调度”监督工作,形成全过程闭环机制。健身广场历时一个月全面完成施工,目前已成为小区居民健身休闲的“新阵地”。
南苑社区南苑新村安置房小区党支部锚定居民诉求为努力方向,通过“群众点菜、支部送单”的方式,采取改进居民需求调查机制、扩大服务范围、优化项目管理流程等措施,高质量推进民生项目落地。问需于民察民情。依托红色楼长、离退休老党员、志愿者队伍,结合固定服务日活动,开展社情民意征集活动4场,形成基层治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领域需求清单,将搭建休闲座椅遮阳棚作为“微光成炬”项目推进。问计于民聚民智。坚持开门问计、集思广益,打造“红苑友邻”理事会,吸收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小区民警、物管会成员、法律顾问等“邻里人才”加入,整合小区优质资源,群策群力办好群众身边事。开展协商议事座谈3次,广泛听取居民对遮阳棚安装点位、安装方式的建议,联合相关部门现场踏勘,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对点位进行优化与调整,将民意民智转化为基层治理“指南针”。问效于民暖民心。突出“实”字托底,召集小区物业、项目相关方、居民代表召开多轮协商,全流程公开公示项目相关进程,联合社区纪检委员常态化监督管理,确保项目顺利落地。目前,小区18个点位遮阳棚已全部安装完成,为居民提供了遮阳避雨、纳凉避暑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