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2-19 13:51 [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号 | 014028901/2025-00708 | 生成日期 | 2025-02-19 | 公开日期 | 2025-02-19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滨湖区民政局 |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其他 |
主题(一级) | 民政、扶贫、救灾 | 主题(二级) | 其他 | 关键词 | 体制,职能,编制 |
文件下载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
内容概述 | 滨湖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 |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滨湖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工作方式,坚持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奋力推进新时代进程中的民政事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一、2024年工作成效及特色亮点
(一)兜底扩面提升社会保障
一是持续提升救助效能。持续开展关爱帮扶,对低收入人口特别是重点关注对象进行常态化探访关爱。1-10月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844万元。积极动员社会慈善力量开展帮扶项目,发放滨湖特色温情帮扶金、医疗救助及帮扶物资74.92万元,惠及低收入人口1285人次。推动保障扩围增效,及时掌握保障对象家庭收入、财产和人员变动情况,实施重残“单人户”认定、刚性支出抵扣、综合评估家庭财产、完善渐退机制、收入核算减免、渐退缓退等措施,放宽低保准入门槛和退出条件,及时跟进申办,实现低保人数正增长。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散居孤儿养育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均有提升。
二是助力精准高效救助。提升信息核对水平,充分运用省、市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对新申请对象进行核查。截至10月,全区1801户、2561人委托进行申请救助信息核对,系统存疑处置率达到100%。完善主动发现机制,采取线上“大数据”比对,线下“铁脚板”走访摸排等方式,强化对低收入人口的主动发现。健全数据共享比对,依托金民工程社会救助信息系统,持续做好数据更新,提升数据质量,建立完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对困难对象开展动态预警,信息及时录入率达到100%。
三是全力强化监督管理。推进集中整治工作,深入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组织开展“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和惠民资金使用管理问题整治”工作,发现问题立行整改,确保政策落实无死角、无遗漏。做好监测摸排工作,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重点掌握流动儿童的个人信息、家庭成员信息、生活照料、教育就学等基本信息,建立流动儿童信息库。全区筛选摸排出流动儿童9827人。
(二)转型升级提质养老服务
一是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推进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蠡园、蠡湖、荣巷等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河埒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启动建设,河埒溪南、北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胡埭富安村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完成改造提升。全区78个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通过率100%,完成3年期满的43家3A以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统一复评工作,新增4A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4家,并开展级新一轮评定申报。42位特困老年人探访率达成100%。全区13名特殊困难老人护理补贴保障达标率100%。1-9月共发放尊老金1313万元,惠及高龄老人18余万人次,预计全年发放尊老金1800万元。
二是聚力养老阵地联动。第二批马山峰影社区助餐点、蠡湖日间照料中心、荣巷社区助餐点等3家创新实践点扎实推进,并同步新增及备选新增及备选滨湖智慧助餐、胡埭居家养老互助等7家创新实践点。蠡湖日间照料中心、胡埭马鞍睦邻中心挂牌“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养老)”。制定《滨湖区锡心医养呼叫平台制度职责汇编》,线上线下联动,线上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医养地图)、居家援助服务、能力评估等基础数据全面完善,线下镇(街道)和村(社区)养老顾问点均100%全覆盖,每万名户籍老人拥有专职养老顾问10名。制定《2024年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计划》,开展人才培训7场,发放特岗津贴36.63万元。
三是健全养老服务供给。出台《滨湖区老年助餐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锡滨政办发〔2024〕31号),建成镇街1+N的多元化助餐供给格局,全域78个社区助餐设施配建到位率100%,实现有助餐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服务可及率达100%。在全市率先发布社会助餐企业名录库,率先实现滨湖全域惠老助餐补贴“随人走”,率先建立惠老助餐金融监管机制,设立全区惠老助餐资金监管专户,率先开展“颐康滨湖”助餐服务品牌化建设和“幸福餐厅”标识推广,发布二批35家社会助餐企业名录库,助力助餐服务,截至2024年10月,实现惠老助餐服务32万人次。开展60周岁以上政府购买服务对象能力评估全覆盖行动,全年完成3865人评估,持续开展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和适老化改造,1-9月接受各类居家援助上门服务的户籍老年1.99万余人,预计全年2.2万余人。
四是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全面覆盖,65周岁(不含)以上老年人保险覆盖率达超70%。开展“重阳节”走访慰问活动,向辖区百岁老人发放重阳节补助14.6万元、养老机构慰问金6万元。开展“民法典宣传月”“防范涉非涉老违法犯罪宣传”等系列活动,组织普法宣传讲座、法治文艺汇演等活动22场(次),发放普法资料、张贴悬挂横幅等约700条(份),拍摄制作宣传短片4部,机构入住老年人识诈防骗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引育深耕提能社会组织
一是创新公益创投实施品质。落实《2024年无锡市滨湖区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创投活动实施方案》,30个项目入选立项,共计投入项目资金132.7万元。成功举办第二届“2024•无锡•滨湖”社会组织公益创新项目大赛决赛暨首批滨湖社会组织公益创新推广点项目建设启动仪式,发布首批区级社会组织公益创新推广点项目。截至10月,累计开展活动372场次,服务人数8124人次,参与社工361人次,志愿者635人次。推出《“最美湖湾区、社聚公益行”2024滨湖公益创投项目动态》专栏四期。项目计划于12月完成结项评估。
二是严格社会组织日常管理。加强登记管理,截至10月,累计办理社会组织行政许可业务事项95件,其中,新成立登记8件(社团3,民非5),变更登记78件,注销登记9件,换届102件,换证102件。加强年度检查,开展2023年度区属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参检376家,参检率为86.4%。按不低于3%的比例开展定期抽查,现已完成现场抽查和财务审计,并指导各抽查组织现场整改。加强等级评估,今年共有11家社会组织申报评估,分别为申报省5A级的1个,市4A级的4个,区3A级的6个。预计11月底完成全年整体评估工作。
三是健全综合监管体制机制。落实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制度,会同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工商联等部门召开《拟成立滨湖行业协会(异地)商会专家评审评估会》,对拟申请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研讨,形成决定依据。办理完成首家区级异地商会“无锡市滨湖区睢宁商会”综合监管登记行政许可审批。积极发挥社会组织联席会议统筹作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配合区委组织部开展领导干部在社会组织违规兼职问题清理规范工作,严把兼职关口,做好督促指导。
(四)务实完善提效社会事务
一是完成婚俗改革试点。完成全国婚俗改革实验试点到期验收。建立无锡市首个景区婚姻登记点蠡湖登记点,开启“婚姻+文旅”婚姻服务新模式。1至10月共完成婚姻登记7660件,结婚登记和涉外婚姻登记量全市第一,“婚育一件事”办理量3350件,全市通报多次位居第一,婚姻登记工作合格率100%。持续打造线上线下互联的“滨湖·幸福课堂”新婚辅导项目,荣获江苏省第一批婚姻家庭辅导典型案例。开展线下新婚沟通谈话800余人次,举办新婚互动活动4场,举办集体颁证活动5场,进行线上授课和线下活动7次。1至10月为1885对夫妇提供了离婚辅导服务,有效化解婚姻危机702对,缓解率37%。挂牌成立“区婚姻家庭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法律援助工作机制。
二是做好基本公共服务。做好全区2024年清明祭扫保障工作,有效保障140多万人次、30多万辆车次的清明祭扫活动。开展殡葬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暨遗体和骨灰规范处置排查整治,定期对山区林地殡葬整治长效管理工作进行督查,防止私埋乱葬和整治坟墓的“回潮”“反弹”。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围绕百日冬季安全风险排查、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殡葬领域“森林防灭火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督导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是规范管理区划地名。有序开展锡苏线第五轮联检工作,联合制定实施方案,成立联检工作组,签订边界建设协议书。地名命名及其延展工作共完成青溪路、文畅路等8条道路命名申报,开展区级文化遗产评定,评定出闾江、直湖港、十里明珠堤、七里堤等4个区级地名文化遗产并成功入选2024年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组织开展城区内道路地名标志设置专项排查整治,积极做好“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工作,上半年共完成184个兴趣点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