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五湾五城” | 红沙湾科学城,未来几何?
发布时间:2024-07-18 17:01 [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号 | 014028901/2024-03600 | 生成日期 | 2024-07-18 | 公开日期 | 2024-07-18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山水城 |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其他 |
主题(一级)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主题(二级) | 建设规划 | 关键词 | 规划,建设,设计 |
文件下载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
内容概述 | 解码“五湾五城”|红沙湾科学城,未来几何? |
近年来,滨湖高起点谋划“五湾五城”发展格局,以蠡湖湾未来城、运河湾现代城、红沙湾科学城、灵山湾生态城、九龙湾智造城的高标准建设,塑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气质和特色产业空间,打造区域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无锡滨湖发布推出《解码“五湾五城”》专栏系列报道,聚焦“五湾五城”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全景呈现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的未来轮廓。
日前,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发布了一款名叫Sora的视频生成模型,再次震惊全球科技界。这也是继ChatGPT后,OpenAI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实力。颠覆式技术的喷涌而出,透露出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而科技创新成为竞争的核心。
作为无锡高校院所密度最高的板块,科创是滨湖自带的气质,更是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标志。面对科技创新浪潮的席卷而来,滨湖顺时而动、应势而为,着眼于长远发展,在山水城高起点规划布局红沙湾科学城。随着概念规划的落地,红沙湾科学城正缓缓揭开面纱,这片充满科技创新活力的沃土,将为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植入一颗“超级心脏”,注入强劲生命力。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本质上是用一种空间逻辑来生产价值。此次红沙湾科学城概念规划,由深规院、Hassell联合体操刀设计,前者起步于1990年高速发展的深圳,拥有深厚的学术理论功底、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强大的专业攻坚能力;后者是拥有逾80年历史的国际设计公司,尤为关注更好地把国际经验和中国本土的特质和文脉相结合、打造更加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案。
纵览世界各地科学城的发展历史,作为一个时期国家重要的发展平台,其发展动力和空间模式与城市的融合互动愈来愈紧密。聚焦北京、上海、武汉不难发现,一流科学城的规划逻辑,大多以满足国际顶级科创人才需求为前提,通过“风景宜人、生活放松、灵感迸发”三大核心关键,构建一幅科产城人融合发展图景。比如,北京未来科学城内建设了面积3.14平方公里的滨水公园;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空间布局强调塑造舒展起伏、疏密有度的城市空间形态,形成“湖光山色入城,蓝绿活力交织”的田园都市。
红沙湾科学城地处无锡市滨湖区东南侧,紧邻太湖新城核心区,其建设逻辑紧随新加坡纬壹科技城等世界一流创新新城开放、多元、融合的营城趋势,依托军嶂山脉等自然资源、南泉古镇等文化资源以及融创文旅城、南泉科技园等科研生活文旅资源点,倡导科学城与自然、产业、城市和文化的“最大程度交互”。作为滨湖区科技赋能、转型升级的精妙发力点,红沙湾科学城是推动区域发展格局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的强劲引擎和重要抓手之一。“概念规划着眼滨湖发展实际,确定了红沙湾科学城‘太湖湾科创带科技策源中心’的定位,优化了滨湖区拥湾发展、南向开放的格局。”据概念规划主创团队介绍,这座科学城被定位为“一心三区”。太湖湾科创带科技策源中心:发挥多层次门户与中心价值,策动太湖湾科创带,推动整个环太湖未来的产业发展与创新职能的聚集,同时带动整个无锡的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先锋产业策动区:专注于生物、智慧、环境、智造;协同创新枢纽区:牵引制造业升级、促进区域科研交互;未来城市示范区:在保育基础上实现生态价值、应用科技践行低碳。
俯瞰红沙湾科学城概念规划图,江南大学、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高校院所尽在蓝图之内,密集坐落的科创资源让这片热土的科创浓度遥遥领先。其实早在2020年,红沙湾科学城就在《无锡市太湖湾科创带国土空间规划》中被定位为太湖湾科创带C核引领区——太湖湾科创带、锡澄中轴两大创新走廊的交汇点。同时,红沙湾科学城所涵盖的西林片区以及江南大学,在太湖湾科创带国土空间规划及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的“一核三湾、一城十元”结构中,被定位为“山水科创核”。“无锡滨湖制造业基础扎实,并且红沙湾科学城周边自西向东已初步形成了制造业集群、高校院所集群、科技服务集群、商务商业集群等产业集群,具备短链创新的基础。”从概念规划主创团队获悉,编制规划紧扣“产业升级需求”“生态景观优势”两条主线,总体呈现四大创新特色,即尊重无锡滨湖制造业为基的现实、从自然风景取势、关注存量资源利用以及预留体现生态智慧理念的复合绿环。从红沙湾科学城概念规划总体空间布局来看,军嶂山、长广溪和贡湖湾引领的“三带一环四大单元”格局十分清晰。其中,风景创新带东起雪浪山、西至军嶂山的片区,规划为“一廊、一轴、五片”的整体空间结构,为基础科学策源提供原真自然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此外,还将依托长广溪湿地构建“一轴一环一心,多级水网”,为产业的共性技术开发提供的街坊式交互空间,以混合密度促进交流。
在四大分区之下,结合各分区的产业配置将形成多个不同的开发单元,包括共性技术开发单元、基础科研策源单元、创新集成交流单元、公共配套服务单元等,共同勾勒出红沙湾科学城的科创功能布局。概念规划中的共性技术开发单元将配备企业研发空间、研发总部基地、技术交流共享空间、产品的中试生产空间,同时配套法律咨询、金融支持、专业技术服务等;基础科研策源单元以前沿科学探索、核心技术攻关、基础研究策源为主导功能,同时配备科学技术应用研究平台;
创新集成交流单元将打造以行业协会、国际联盟、巨擘企业集聚的创新发展片区,以集成技术创新、会议会展交流、国际组织集聚为核心功能,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推广与输出。公共配套服务单元将以市民公共生活服务、科技产业服务为主,集聚商业消费、科技金融中心、创新孵化等多种生产生活服务空间,全面助力红沙湾片区科学技术、公共生活、科技人才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太湖湾岸带的大生态基底中,山、田、丘、溪、湿地等多种生态要素被整合形成“一带三廊”,为科技交流交互、创新集成在太湖畔田园中提供开阔场所。届时,红沙湾科学城将通过科技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全力引进一批科技企业、科创项目、载体平台,谋划布局“大装置”集群,打造更多“国之重器”,为促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开放是滨湖山水的特色。以蠡湖为例,一座座公园的建成使环蠡湖开放景区38公里岸线全部贯通,体现了“蠡湖拥抱城市、城市亲近蠡湖”的理想构思。如今,这种开放融合的理念也融入到了红沙湾科学城的设计中,一个由生境融合环、韧性海绵环、活力交互环、绿色碳汇环构成的复合设施环,引人入胜。未来,这里将以“韧性基础设施+健康设施+低碳+智能交通设施”,构建集成基础设施,营造标志性景观、科技服务与未来场景。可以想象,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高科技企业以及高端人才将在这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这里也将成为共生、内生、共融的创新生态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