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开展2024年社会救助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苏民助〔2024〕2号)和省、市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苏扶助困幸福万家”为主题,聚焦困难群众,面向社会大众,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解读社会救助政策法规,推广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做法和先进事迹,汇聚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推动社会救助扩围提质增效,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阵地建设,宣传党的政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好用好《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夯实思想理论根基。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重大部署要求的宣传普及,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各方力量。传递好党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注关爱,稳定困难群众的政策预期。
(二)聚焦主责主业,解读救助政策。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单位〈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23〕39号)、《关于切实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苏民助〔2023〕5号)等政策文件精神,加大宣传,做好解读。重点做好低收入人口范围和认定标准、家庭收入核算办法、家庭财产认定标准、重残“单人保”、低保渐退缓退等政策的解读,以及低收入人口能够享受的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等救助帮扶措施的宣传,让困难群众清晰地了解政策内容,及时获得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传递救助声音,展示救助成效。从党委政府重视、民政牵头负责、部门协同推进、社会共同参与等角度,全面展示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推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市局重点实施“六个一”活动:解读一套社会救助政策、招募一批暖心联盟单位、制作一个服务项目视频、编印一本服务案例汇编、讲述一群先进救助者事迹、连载一册综合帮扶故事。各地民政局要用好基层阵地,宣讲群众关心关切的救助政策,以直观数据、具体案例、工作成效等宣传展示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典型、优秀案例和创新做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群众身边的社会救助故事。
(四)畅通求助渠道,回应群众诉求。主动向社会公布社会救助热线,保持电话畅通,做好政策解答,及时记录转办困难群众求助。做好线下办理渠道的宣传,告知群众申请救助的经办机构、服务窗口以及社区(村)社会救助协理员的姓名、电话,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做好线上办理渠道的推广,介绍“省内通办”流程,“锡心助”小程序等线上申请手段,方便困难群众及时获得救助。
(五)严格工作纪律,树立作风形象。以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逐章逐条学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推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自觉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主动公开信访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把约束激励转化为担当作为动力,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努力维护群众利益,让每一位救助工作者都成为群众心中“为民爱民、清正廉洁”的民政形象代言人。
三、相关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视。各市(县)区民政部门要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把开展社会救助宣传月活动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政策知晓率,提升救助对象和社会公众对社会救助工作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持续深入宣传,形成浓厚氛围,推动社会救助宣传月活动走深走实。
(二)加强筹划组织。各市(县)区要结合实际,做好重点内容宣传。明确宣传工作负责人,细化实施方案、保障工作经费,周密组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坚持正面宣传,积极引导舆论,主动与宣传、网信等部门和新闻媒体沟通协调,合力开展宣传工作。
(三)增强宣传实效。根据受众的年龄、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点线与面上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力戒敷衍应付思想,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 |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网站声明|隐私安全|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版权所有: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苏ICP备08115729号-2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0842 网站标识码:320211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