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滨湖区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3-01 11:19 [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号 | 014028901/2023-11797 | 生成日期 | 2024-03-01 | 公开日期 | 2024-03-01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滨湖区农业农村局 |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体裁 | 其他 |
主题(一级) | 农业、林业、水利 | 主题(二级) |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 关键词 | 农村,农民,总结 |
文件下载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
内容概述 | 2023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 |
2023年,滨湖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锚定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重大任务,聚焦乡村振兴主线,固本夯基、融合创新,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一)农业产业提级,展现“争先之势”
1.落实生产保供“稳”的要求。加快实施农机化“两大行动”,滨湖区成功纳入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名单,先后获评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和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新建雪浪街道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全区水稻插秧机均安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水稻机插秧率达到80%,位居全市第一。严格执行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个1612亩,建成马山1个千亩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田。已连续两年荣获“江苏好大米”金奖,优质食味稻米普及率超96%。进一步优化蔬菜生产区域布局,编制完成《滨湖区市属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方案》。继续做好生猪保供工作。
2.找准产业发展“进”的节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推动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因地制宜打造滨湖高效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农业“三园”量质齐升。充分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引领作用,联合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院校建立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合作平台4个。绿色农业提质扩面。2023年新建省级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个,实现全区杨梅生产绿色防控全覆盖。新增绿色食品17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77.5%,跻身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实施省级“马山杨梅”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示范标杆工程,建成马山杨梅地理保护工程展示馆和品种繁育基地。水军锅巴、马山杨梅荣获省级“苏韵乡情百优乡产”称号。农业执法优中提亮。滨湖区作为无锡唯一代表区县,助力江苏代表队荣获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滨湖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被市委评为“‘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先进集体”。立足民生安全和产业发展高度,始终坚持采用“盲抽”方式,全年开展地产农产品定量检测1158批次,合格率均达标。在全市率先制定发布“六个一”动物诊疗行业专项整治方案,探索促进动物诊疗行业数字化监管、健康化发展新路径。持续巩固太湖退捕成效,完成滨湖区渔政指挥调度中心二期项目,有机结合“技防+人防”加强重点水域动态监管。
3.激活乡村旅游“新”的动能。滨湖区已初步形成以农业园区、美丽乡村为载体,以特色茶果、精品花卉、湖湾风光为特色亮点的乡村旅游格局。2023年启动并实施滨湖区乡村旅游发展三年培育计划,高水平打造“太湖108廊道•湖湾乡落”农文旅品牌IP,发布IP形象代言人“垚垚”和“淼淼”、研发精品乡村旅游线路3条,赴长沙、湖州、上海等地开展滨湖农文旅推介6次,精心策划小南湾“踏青音乐节”“小田生活艺术季”、九龙湾“花朝节”等休闲农业活动。
(二)乡村建设提质,渐显“格局之变”
1.生活生态环境转绿转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三清三治”专项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召开专题会议,创新建立“5+3”工作推进机制,全面发动各方力量,加快实现乡村旧貌换新颜。全区涉农板块、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新改扩建农村公厕7座。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回头看”专项行动。推进已建成农村生态河道长效管护工作,完成新建农村生态河道7.35公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开展造林绿化986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9.8%,新建省级绿美村庄2个。
2.美丽示范乡村交织交融。滨湖区镇村布局规划已完成并获得市政府批准。深化“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指导涉农板块做好尧歌里等规划发展村居民点规划。对建成区外的自然村,实施“3+4+20”(3个优品类村庄、4个重要节点类村庄、20个其他类村庄)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整治。截至目前,优品类村庄已完成规划编制并基本完成一期建设,重要节点类、其他类村庄的提升改造已完成。2023年累计培育省级生态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成功命名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
3.富民强村提速,激发“活力之源”。坚持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集体经济转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强化“4+1”监管信息平台日常运维和监督,马山街道嶂青社区获评市级“一村一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共同富裕典型示范村。累计建成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7家、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23家。其中,2家专业合作社成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员。坚持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1+4”乡村治理体系,胡埭镇鸿翔村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入选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1篇、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