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放射性核药研发,湖湾院所联盟全链条科创生态体系加速构建
荣巷街道是无锡市为数不多的高校院所集聚地,也是党外知识分子的汇集地。新春刚过,湖湾院所联盟成员单位——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就迎来“双喜临门”:
▲产值上,2023年迈上3亿元新台阶;
▲研发上,投资1.74亿建设的科研中心投入使用,中心布局新设的“核分子影像”技术平台和放射性药品GMP生产车间打造出一条从研发到临床应用的紧密“上下游”。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街道聚合院所统战资源,加速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湖湾院所联盟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近年来,荣巷街道统战科积极引导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科技创新、建言献策、服务社会等方面积极担当作为,充分彰显行业领域“领头羊”和统战工作“生力军”的优势作用。
一方面,邀请江苏省无党派代表人士、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专家蒋平国等党外专家挖掘航空领域技术瓶颈并给出合理建议;另一方面,以生物技术部主任助理张珏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党外知识分子瞄准放射性药物研发高质量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将创新理念精准“挂链”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人民生命健康上。
张珏指出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学科,对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重大疾病的诊断和诊疗具有重要作用,因核药有可视化、可定量化、无耐药性等多个优势,核药(分诊断类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类放射性药物)的临床需求日益增加。截至2023年10月,全球已有64款放射性新药获批上市,近8成放射性新药用于诊断,治疗领域放射性药物占比还不高。目前,我国已实现了131I、177Lu等部分治疗用核素的自主稳定供给,多个放射性药物也进入临床研究。但近十年正式获批上市的放射性新药仅有3种,其中2种为进口药品,1种是国内首仿药。
单打独斗不如合作共赢。在滨湖区委统战部的指导下,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不仅与湖湾院所联盟成员单位建立沟通机制,还实现了政产学研合作。作为国内重要的核医学研究基地,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核药的创新开发,建有国家卫生健康委核医学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填补了国内空白,极大地支持和推动了我国核医学的发展。据该所副所长杨敏介绍,国内现有1148个核医学科室,每年核医学检查量约340万人次,检测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由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单位发布的《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指出,2035年全国将实现一县一核医学科的目标,包括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在内的研究机构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巨大机遇,目前省原子医学研究所SPECT诊断类放射性药物配套药盒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70%。在治疗类药物的研发上,原子所也已成功研制了11种药物。未来研究所将持续聚焦一流(Best-in-class)、领先(First-in-class)双维度治疗类新药的开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创新核药临床转化只是荣巷发力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缩影。作为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的重要承载地,荣巷街道手握院所“王牌”,助力推动滨湖区委统战部迅速搭建全省首家太湖湾院所联盟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联盟成立以后成功吸引长三角7家院所成为新会员。进入“十四五”以来,助力全区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2023年院所经济税收贡献达5.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6.8%,全市第一。
据悉,2024年,荣巷街道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将全力支持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布局更多重大创新平台,扩容可转化、可落地的科技成果项目库,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成势见效。在产业项目落地上,依托湖湾院所联盟瞄准供需对接,精准匹配地方应用场景、企业技术需求,通过聘任“科技副总”、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等,缩短从“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周期,全方位助力构建全链条的创新生态体系。
多年来,荣巷街道深度挖掘院所研究成果转化潜力,针对国家和省级重大技术专项、企业定制化研发等需求,为院所和滨湖民企的联合技术攻关牵线搭桥。同时,打通政产学研合作全环节,积极参与区湖湾创投联盟,凝聚辖区金融创投机构优势力量,加大金融服务实体质效。引导各金融机构、创投资本对融创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布局,为高端科研成果走出院所与高校,进入市场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金融支持。
![]() |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网站声明|隐私安全|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版权所有: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苏ICP备08115729号-2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0842 网站标识码:320211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