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区科技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

区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24-02-05 15:51 [ ]

信息索引号 014028901/2023-11689 生成日期 2024-02-05 公开日期 2024-02-05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滨湖区科技局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科技、教育 主题(二级) 科技 关键词 科学,技术,总结
文件下载
效力状况 有效
内容概述 区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

  2023年,区科技局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区主导战略,统筹推进育主体、建平台、聚资源、优生态等重点工作,持续为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一、2023年工作亮点

  一是不断壮大创新企业集群。深入实施新一轮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做大做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集群。2023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共组织申报450家,有效高企达740家;三类企业培育入库182家(雏鹰113家,瞪羚64家,准独角兽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备案入库1209家。全区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6.2%,保持全市第一。

  二是加速打造现象级院所经济。充分发挥滨湖科教资源优势,健全落实院地合作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持续做强“院所经济”。组织召开滨湖区院所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建立“一所(院)一策”工作机制,组建4个院所经济重大项目推进专班,民用航空电子系统、国家级船舶动力电力试验基地等一批院所项目签约落地,太湖实验室海洋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航光电无锡分公司揭牌成立。2023年,院所经济入库税收5.5亿元,增长37%。

  三是加快构筑重大创新平台。主动融入创新网络,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内重点高校开展战略合作。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香港城市大学“无锡先进纳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签约落地,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建设稳步进行,主体建筑封顶,光子芯片中试线首批设备已入场;新增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众创社区3家,市重点实验室8家,省科技副总项目5项,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项,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家。

  四是持续汇聚高端创新资源。不断深化科技交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第七届全国量子物理青年学者研讨会、第二届生命科学创业大赛总决赛等一批重大活动,新增科技型企业1361家,集聚高端人才117人。费卡华瑞两款产品获批特医食品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实现我区该领域“零的突破”。

  五是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生态。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制定出台《滨湖区院所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升级优化太湖湾科创带高企培育政策、生命健康产业政策,滨湖获评为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的地方(无锡唯一)。深入实施“滨湖之光4.0”人才政策,“滨湖之光”高层次领军人才项目立项26个,“太湖人才计划”项目立项32个。持续加大“锡科贷”“苏科贷”等金融产品投放额度,2023年,我区风险补偿贷款共计发放520笔,合计14.87亿元。

  二、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区科技局将围绕区委、区政府要求,紧扣“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等重大要求,着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重大平台建设、院所经济建设、高端人才引育、创新生态优化等重点工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聚力培育创新主体,实施创新企业集群“领航行动”。建设创新企业“速生林”。健全创新型企业分类培育机制,支持成长性好、发展潜力足的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形成“雁阵式”创新企业发展格局,加强有效高企和潜在高企的动态跟踪与服务机制,推动存量企业提质增效,高新技术企业数800家。涵养创新源头“蓄水池”。围绕“543”产业,聚焦重点地区,拓展招引途径,全方位、多渠道引进成熟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以赛引企工程,引培一批产业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打造创新服务“新高地”。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加快完善各类产业专项政策,采取“上大课+开小灶”模式,深入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提升孵化器、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大学科技园的服务水平,引进第三方专业管理团队,以服务促企业稳心留根。

  (二)致力于“筑巢引凤”,实施创新平台“筑基行动”。高质量推进重大平台建设。支持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建成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推动量子技术落地转化;大力推动清华大学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能力建设,推动“无锡先进纳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实质运营。高标准提升科技孵化能力。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扩大创新孵化辐射范围,新建市级以上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5家。主动融入长三角、对接大湾区,在沪、深、港等地设立科创飞地,帮助企业推进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聚焦成果产业化,实施院所经济“增量行动”。细化“一所一策”颗粒度。加快实施《滨湖区院所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主动靠前服务,以个性化实施“一所一策”为抓手,深层次推进院地合作。提升院所经济贡献度。围绕山水东路科创谷建设,推动深远海装备无锡研发基地二期、民用航空电子系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以产业化项目推动院所贡献度持续增长,院所经济对地方贡献增长15%以上。加强“科创+产业”紧密度。建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高质量开展项目路演、科技成果对接等活动,促进创新资源和市场需求精准链接,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超百亿元。

  (四)打造最美栖息地,实施人才引育“登峰行动”。深化产才融合体系。继续推进“滨湖之光”4.0政策实施,建立全方位“1+N”人才政策,围绕战略性技术,实施“揭榜挂帅”,积极引进顶尖团队和人才。打响人才招引品牌。在全国重点城市开展“太湖杯”“智汇滨湖·共创共赢”等系列赛事,探索“以赛代评”机制,丰富“以赛引才”内涵,不断擦亮“智汇滨湖”引才名片。优化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搭建人才发展舞台,强化人才金融支撑,营造优越生活环境,推动建立人才安居住房供给保障体系,在就医、出行等方面提升服务,保障人才子女入学需求,支持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五)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实施未来产业“腾飞行动”。大力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全力支持现有企业发展,依托药明生物、华瑞制药等企业资源优势,推动落地迭新项目,促进其持续增长;加快推进健适医疗二期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健适医疗上市培育,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嫁接一批优强项目,推动合成生物等新增长点引入,生命健康产业营收增长15%。加快推进量子科技产业发展。持续推进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建设,建成专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需求的光子芯片前沿研究和产业化支撑平台,打造相关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区,量子科技产业营收增长20%。

  (六)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创新生态“优化行动”。不断优化支撑强劲的金融服务。加快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加大科技风险补偿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人才贷等信贷产品投放力度,推广“锡科贷”“苏科贷”“滨信贷”等金融产品,为科技企业注入资金活水。持续打造影响广泛的主题论坛。积极合作组织“2024芯片大会•前沿科学论坛”“光量子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太湖(马山)生命与健康论坛”等活动,吸引顶尖科技人才、前沿科学技术集聚。

文章来源:滨湖区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