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

关于无锡市滨湖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2-04 14:35 [ ]

信息索引号 014028901/2024-00594 生成日期 2024-02-04 公开日期 2024-02-04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区发展改革委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报告
主题(一级)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主题(二级)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关键词 规划,经济,管理
文件下载
效力状况 有效
内容概述 关于无锡市滨湖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无锡市滨湖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在无锡市滨湖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朱 岩

(书  面)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滨湖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政策协同靠前发力,“三重压力”有所缓解,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济发展呈现平稳复苏、回升向好态势。

  ——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完成1110亿元、增长6.5%,超年度目标任务0.5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3.9亿元、增长6.9%,超年度目标任务0.9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7.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达到12%,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317亿元、增长11%,超年度目标任务4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240亿元、增速-5.8%,较“稳中提质”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实际使用外资预计完成3.1亿美元,超年度目标任务0.1亿美元。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预计完成205亿元、增长5%,低于年度目标任务3个百分点。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计3.88%,超年度目标任务0.0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预计76%,超年度目标任务1个百分点。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预计1.6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70460元、增长5.1%,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综观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新成效: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GDP、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等6项指标增速全市前三,GDP增速连续三季度位列全市前三,占全市比重较去年底提升0.2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态势明显。创新建立重要改革、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三重”专班推进机制,10大类50项年度重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

  产业创新动能澎湃。优化落实“五个一”产业服务保障机制,全年滨湖“543”产业营收预计1275亿元、增长15%,新增智能网联汽车百亿产业集群,形成滨湖五大百亿产业集群。省重大项目数、投资额均创近年新高,备案落地6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其中50亿元项目1个,超额完成市目标任务。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获批地方政府债券项目22个、资金26.1亿元,项目数量、资金额度均为历史最高。17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创历年新高。

  改革攻坚成效凸显。推动“三区一镇”功能区建设布局。深化全域国资国企改革,常态化实施“拿地即开工”,编制完成高质量产业载体总体发展规划,全年新建产业载体109万平方米,拓展土地空间超3000亩。PM2.5平均浓度绝对值保持全市第一,10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90%,101条新一轮重点整治河道水质优Ⅲ比例100%。

  惠企利民服务加码。率先出台稳岗留工、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太湖湾科创带产业政策2.0版等惠企助企政策,兑现产业政策资金近3亿元,减免税费21.7亿元,有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活力。8大类20项民生实事项目、“微幸福”工程高质量完成。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7.04万元、总量全市第一。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国家评估认定实地核查。攻坚完成安全生产领域“老大难”问题36个,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2023年,区委、区政府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责任担当,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全区经济发展质效回升,市场信心有力提振。但受国际形势变化、市场供需不振等因素影响,预计进出口总额、规上服务业营收等2项指标距离年度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进出口总额方面,受外贸进出口总体环境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我区进出口总额增速虽高于全市平均,出口总额增速全市前三,但总体增速仍未达预期;规上服务业方面,受三年疫情影响,部分行业复苏不及预期,占全区比重较大的华云数据、新新运国际等重点企业营收大幅下降,较大程度影响规上服务业营收目标完成。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虽然我国经济仍面临外部环境复杂、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困难挑战,但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2024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要求,把握好“三个统筹”,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扩大需求、改善民生等各项重点工作,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全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基于以上判断,2024年全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建议安排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

  5.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实际使用外资达3.2亿美元;

  6.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8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6%;

  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超1.65万人;

  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9.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10.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总体保持平稳。

  三、完成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2024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更是滨湖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坚定信心、勇毅前行,统筹谋划释放新质生产力蓬勃动能,着力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的滨湖篇章。

  (一)紧扣关键支撑,强化经济增长综合实力

  “数字化”升级经济监测机制。进一步落实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经济云大脑”作用,及时掌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调整变化,分行业建立重点企业库,强化主要经济指标、重点支撑指标的预警分析精准度。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稳增长决策部署,密切跟踪重点行业、企业经营态势,加大企业走访调研力度,加强惠企政策研究储备,为稳定经济运行提供坚实支撑。“精准化”扩大重大项目支撑。加快民用航空电子系统、卓胜微二期、泰康之家等在手项目启动建设,加大药明生物二期、锡华风电核心装备、中国移动长三角数据中心等进入投资高峰期的大体量项目推进力度,加快投资实物量转化。加强对上争取,做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资金衔接落地。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亿元以上、其中政府性投资75亿元,工业投资80亿元。新引进投资超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不少于1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多元化”激发区域消费活力。依托万象汇、滨湖万达等精品商圈,加快培育和引进高能级品牌首店、旗舰店等,构建“首店+”功能体系,培育总部化发展。丰富湖滨商业街、溪南公馆等夜间消费场景,积极承接各类高品质主题活动,持续打造“爱尚滨纷生活”消费IP。开发太湖108廊道主题旅游线路,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聚焦全区外向型经济前100强规模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形成“双百”企业清单,“一企一册”细化外贸服务颗粒度。做优跨境电商产业园,鼓励内外贸企业积极拓展线上新业务新模式,全年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5亿美元。

  (二)紧扣科技创新,积蓄区域发展内生动力

  “一所一策”深化院地合作。高质量对接清华大学、上海交大、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创新资源,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新增市级以上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5家,推动香港城市大学(无锡)创新中心实体化运作。依托院所经济推进专班,全力推动国家级船舶动力电力试验基地项目、民用航空电子系统等项目建设。谋划构建山水东路科创谷,个性化实施“一所一策”政策,院所经济对地方经济贡献增长率超15%。“梯次培育”涵养创新主体。借力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资源,积极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科技“溢出”效应,批量招引成熟高新技术企业。建强政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和市场需求精准链接,完善“雏鹰—瞪羚—准独角兽”梯次培育体系,培育一批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源头储备,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0家。“筑巢引凤”建强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光子芯谷创新中心等重大载体项目建设,积极构建“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促进高品质科创空间连片成势。有力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储备一批IPO潜力企业,新增过会上市企业2家。深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和“滨湖之光”人才政策,健全完善国际人才公寓、高层次人才公寓等人才安居保障体系,全年新增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00个,新增高层次人才1600人、高技能人才2800人,引进大学生不少于1.8万人。

  (三)紧扣扶优培强,增强新兴产业动能活力

  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产业政策2.0版激励作用,加速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绿色能源等未来产业起势,探索实现更多产业奖补资金“免申即享、即申快享”,全面壮大“543”产业企业群体和产业规模,力争全年“543”产业营业收入超1520亿元,形成七大百亿产业集群。推动企业“五上”发展,实施“中坚企业成长促进计划”,培育更多企业“个转企、分转子、小升规、优上市”,新增“四上”企业200家。加速“五大经济”蝶变。精准招引世界500强、央企区域总部、功能型总部等国际化龙头总部企业落地滨湖,引导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本地龙头企业总部化转型,打造高能级总部基地;布局绿色经济产业园区,构建绿色经济示范标杆场景;培育电子商务、数字文旅等平台,营造“产品+内容+生态”合作圈,构筑平台经济突破点;以软件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基础为依托,全力引育一批数字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智改数转”项目、建成一批数字应用场景,以数字赋能“千行百业”发展;聚力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场景技术支撑,加快低碳技术攻关突破和低碳场景应用,打造全域未来场景城市试验区。加强产业空间释放。围绕度假区梅梁路以北地块、山水城西林片区、南泉工业园等成片地块,综合运用低效腾退、成片开发、闲置用地盘活等手段,形成“产业园区+连片净地+工业上楼”立体保障体系,新增可利用成片工业熟地500亩。结合全域详规编制,深化新型产业用地Mx、生产研发用地Ma用地功能布局研究,重点推进粤浦·富安智造园、复星数字芯产业园、“锡芯谷”产业社区等“工业上楼”项目开发建设,确保完成3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建设任务。

  (四)紧扣提质增效,凝聚改革攻坚磅礴合力

  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对标全国首批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改革举措,升级出台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一网通办”,谋划出台政务服务“云综窗”“证照复用”“无感智能办”等服务举措。在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基础上,进一步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实施“一证多验”,真正实现“建成即投用”。持续推进“三区一镇”改革。紧抓功能区改革“破题”,进一步打破行政边界、优化空间布局、整合发展资源,加快高新区争创步伐,对接掌握省级职能转移情况,持续推动争创工作;不断提高经济发达镇主要指标排名,全力做好三年培育期收官申报工作;推动荣巷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修订,加快荣巷历史街区盘活运营。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全域国企改革工作落实成效为牵引,健全完善区级“1+3+N”和镇(街道)“3+3”国资国企布局,加快推进国企市场化转型。巩固实施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成果,通过区镇财政体制优化调整,适度提高区级财政统筹调控能力,推进各板块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均衡提高。

  (五)紧扣精细管理,统筹城乡建管协同效力

  突出规划引领。全面完成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研究编制南泉科技园、胡埭西拓区详细规划,统筹协调梅梁湖等景区详细规划编制。统筹胡埭镇、雪浪街道、蠡湖街道、华庄街道、太湖街道等镇(街道)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编制年度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切实发挥区重大项目服务保障专班作用,加快推进地铁5号线、6号线等省市区重大项目审批,持续跟进钱荣路快速化改造等重点工程,谋划打造具有滨湖特色的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实施耕地保护“三提两严”行动,建成高标准农田700亩、“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400亩。深化城市更新。加快运河湾重点城市更新单元改造提升,完成市下达的房屋征收、攻坚拔点目标任务。以国家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为契机,依托稻香片区老旧街坊改善更新项目,连片式打造15分钟生活圈,重点推动峰影苑、景丽东苑等24个、8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完成年度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任务。持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和供应力度,有序开展胡埭1812套棚改定销商品房建设。持续推进5个规划发展村现代“美丽农居”建设,完成1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积极争创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提标城市管理。以打造“最干净城区”为抓手,全面实施环卫一体化保洁,扩大“路见本色”覆盖面,打造5个“席地而坐”示范区。发挥“微路长制”作用,构建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执法管理体系。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周边停车难问题,新增各类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增加错时共享覆盖面。推进重点地区风貌控制与保护研究,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建设组群保护,做好老街古巷保护更新。

  (六)紧扣环境保护,提升绿水青山生态魅力

  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加快推动太湖生态清淤竺山湖一期工程、梅梁湖区湿地带试点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深化落实美丽幸福河湖三年行动,加快实施新一轮66条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治理。加速推进重点行业深度减排、全电工地建设等大气项目治理工程,全力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推动臭氧和PM2.5污染“双减双控”,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超市目标。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坚持主要入湖河道“一河一策”,加快直湖港、梁溪河及支浜排污口溯源并开展工程性治理。深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强化土壤监管效能。推进涉磷专项整治,强化企业环境管理。严格落实“三清三治”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切实提升农村污水治理成效。推进长广溪“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新增城镇公共绿地30万平方米。加紧推进绿色转型。开展全区域碳排放、“碳汇”测算开发,探索建立基于滨湖资源特色的GEP核算绿色经济体系,积极创建零碳行政区。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聚芯源创产业园、仙河科技产业园等园区节能降碳,将“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要求纳入“锡芯谷”、复星等新建园区规划,加快打造和谐共融的绿色转型示范区。

  (七)紧扣民生实事,强化百姓幸福生活引力

  厚植民生保障根基。高水平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微幸福”民生工程。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做优“毕业去无锡 就业到滨湖”四季校园招聘活动,打造“1+X+Y”基层就创服务平台,推进星光驿站和零工驿站建设,构建全天候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实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3610”行动,全年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不少于1710人。依托市“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大力推动区级呼叫分中心建设,鼓励市场参与基本养老服务,提升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提优公共服务供给。细化推动蠡湖未来城等地教育规划落地,着力抓好华师大附属无锡滨湖学校、省锡中滨湖分校等项目建设进度,争创全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持续推进“健康滨湖”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区新公共卫生大楼竣工投用,扎实推进雪浪、河埒、胡埭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改建。高品质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开展“百姓百戏 滨湖有戏”系列活动,打造文博场馆大联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筑牢安全风险屏障。深化推进安全生产老大难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厂中厂”专项整治和电气线路安全提升行动,积极预防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依托矛盾纠纷调处服务平台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推行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组团服务模式。延续“六建五协同”小区治理模式,发挥“1+7+78+N”四级社会工作服务平台辐射效应,探索打造“五社联动”机制创新滨湖名片。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统筹化解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新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将围绕高质量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目标定位,凝心聚力、奋楫笃行,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滨湖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