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市(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

滨湖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7-03 15:08 [ ]

信息索引号 014028901/2023-08378 生成日期 2023-06-30 公开日期 2023-07-03
文件编号 锡滨委发〔2023〕11 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滨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综合政务 主题(二级) 文秘工作 关键词 机关,方案,行政
文件下载
效力状况 有效
内容概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2023年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无锡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3》等文件落地见效,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造企业“敢干、敢闯、敢投”的最优营商环境,持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对标国际国内高标准市场体系,结合滨湖实际,制定本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2023年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无锡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3》等文件落地见效,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造企业“敢干、敢闯、敢投”的最优营商环境,持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对标国际国内高标准市场体系,结合滨湖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准,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为重点,强化系统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自觉践行“无事不扰、有事必到”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创新体制机制,保障企业权益,加强公正监管,持续擦亮“宾至如归•有呼必应”营商品牌,进一步提升滨湖营商环境影响力。

  二、进一步增强机制保障力度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

  1.加快落实《无锡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无锡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3》,结合滨湖实际,持续完善市场、政务、产业、法治等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举措。(区发展改革委、区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抓好省、市改革事项清单,编制《滨湖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事项清单》《滨湖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考评事项清单》。(区发展改革委、区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政策供给

  3.聚焦激发企业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制定出台《滨湖区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企业“五上”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区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聚焦稳增长、促消费,加快落实《滨湖区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着力放大政策效应、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市场发展信心,全力以赴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区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聚焦企业敢干、敢闯、敢投,研究制定《滨湖区关于贯彻落实“四敢”精神的实施意见》,营造“亲商爱商,尊企护企”浓厚氛围,精准化排忧解难,制度化提优环境,系统化培优扶强。(区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健全重大政策评估评价制度

  6.落实联席会议机制,定期调度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不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优化调整政策,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区发展改革委、区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7.健全第三方参与涉企政策评估制度,贯彻落实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充分听取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区工商联、区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8.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广应用公平竞争审查在线监测评估系统,探索建立重大政策措施会审制度,建立健全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区市场监管局、区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深化“考核+督查+例会+创新”推进机制

  9.高效落实营商环境季度联席会议、双月督查通报等机制,推动各项指标争先进位。将创新评价加分作为贯穿全年的常态化工作,持续挖掘创新亮点,引导各指标承担部门构建与省市条线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全力争取上级工作支持。(区发展改革委、区各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

  三、夯实市场服务

  (一)健全市场准入退出机制

  1.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整合企业开办实名验证信息、企业登记信息和银行开户备案信息,便利企业开立银行账户,便利企业分支机构、连锁门店信息变更。依托全链通平台,将企业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企业社保账户及住房公积金缴存账户开通等合并为一个环节办理,累计用时不超过8小时,实现“一窗领取”全部实物。探索行业综合许可证改革,建立营业执照由商业银行帮办代办、登记机关远程登记、办事群众自助获取的“政银合作”新模式。(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持续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全面推行“住所在线核验”“一照多址”“一证多址”等改革。扩大住所(经营场所)信息申报承诺制实施范围,全面开展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改革。对于实行集中办公或住所托管的市场主体,探索建立市场主体集群登记地址库,拓展住所(经营场所)集群注册登记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深化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优化简易注销和普通注销办理程序,健全清算注销工作,拓展简易注销适用范围。落实歇业备案制度,开展建立市场主体除名制度试点。(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工程项目建设审批

  4.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在土地供应前,开展地质灾害、压覆矿产、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防洪、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评估,并对文物、历史建筑保护对象、古树名木、人防工程、地下管线等进行现状普查,形成评估结果和普查意见清单。推进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发展改革委(国动办)、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水利局、区文体旅游局、滨湖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提升工程建设审批服务质效。按照全领域、全覆盖、全流程要求,优化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功能,归并单部门事项办理入口,开发“拿地即开工、拿地快开工”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程网办。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实现中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全流程承诺办理时间由50个工作日压缩至40个工作日。(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滨湖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持续推动“多测合一”改革。分阶段整合规划、土地、房产、绿化、人防等测绘测量事项,根据市级统一测绘技术标准,加快统一本地区测绘成果格式。推动“多测合一”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测绘成果共享互认机制,对验收涉及的测绘工作,实现同一阶段“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发展改革委(国动办)、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7.推进“小型低风险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扩大低风险项目简易审批和小型低风险项目告知承诺制审批的范围。针对工程建设项目类型特点,形成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的标准化、规范化、极简化的统一开工条件,推行告知承诺制。(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行政审批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8.优化工程建设联合验收方式。深入开展联合验收“一口受理”,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方式,简化实行联合验收的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对已满足使用功能的单位工程开展单独竣工验收。(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发展改革委(国动办)、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公共基础设施报装

  9.完善水电气讯联合报装机制。推行水电气讯等区政接入工程涉及的行政审批在线并联办理,推动实现水电气讯业务全流程线上流转,推进公用事业“统一规划、一表受理、联合勘察、联合验收”。拓展亮证办电、办水、办气业务场景,提升接入服务便利化水平。公布水电气网(宽带)报装全程服务时限,连接服务满意率98%以上。(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供电公司滨湖(经开)分部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0.便利用水用气报装。拓宽办理渠道,推进水气业务“一窗式”受理服务,探索业务报装全程电子化。提升服务质量,接入工程施工完成后,提供抄表收费、缴费告知、异常提醒等“管家式”服务。(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1.便利企业获得用电。建立供电公司与政府部门的定期会商、报备机制,推动政企共担机制常态化运作。全面推广“不动产+供电”过户联动办理,实现证照线上传递、供用电合同线上签订。提供园区企业客户“开门接电”、“刷脸办电”服务。优化35千伏及以上业扩报装流程,建立弹性接入工程规划方案,支撑我区重点产业发展。(责任单位:供电公司滨湖(经开)分部、区发展改革委、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2.提升新能源产品消费服务水平。开展充换电设施服务专项行动,推行“开门接桩”,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容量低、充电难问题。探索推动第三方充电服务商进小区,提供公共充电服务。开展“车网互动”研究测试,推动规模化电动汽车负荷参与电力需求响应。(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供电公司滨湖(经开)分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不动产登记

  13.推行不动产登记“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推行新建商品房首次转移登记“一件事”和二手房过户(不动产+水电气)“一件事”服务,推动高频不动产登记“一件事”全流程网上办理。(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国投公司、区税务局、供电公司滨湖(经开)分部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推进“线上苏小登”服务。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线上平台功能,推进“跨省通办”事项扩容,实现更多登记业务线上办、不见面。拓展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实现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中“亮证”应用。扩大不动产登记所需政务信息共享范围,通过在线核验等方式推广“免证办”服务。简化不动产非公证继承手续,公布适用的情形和操作流程,试行“依告知承诺制办理”的不动产继承登记。(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国投公司、区税务局、供电公司滨湖(经开)分部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5.推进不动产登记服务智能化。探索登记智能客服、登记智能办理、智能辅助审核,打造智能服务大厅,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

  16.提升企业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加大线上服务推介,普及“带押过户”登记服务,提升线上服务比例,推广“不动产登记+金融”系统直连模式。丰富线上线下缴款渠道,推广工业企业高标准厂房分幢登记和涉税业务“一次收费、后台分账”服务。完善不动产登记“五联五通”服务机制,实现更多项目“竣工即发证”“建成即投用”。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收集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税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纳税

  17.提高办税服务效率。全面推广数字化电子发票,优化电子税务局配套功能。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出口退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误收多缴退税办理流程改造提速,降低企业办税成本。进一步拓展企业涉税数据开放维度。对代征税款试行实时电子缴税入库的开具电子完税证明。升级完善“批量零申报综合套餐”,实现所有税种零申报“一键”办理。探索开展大企业税收事先裁定服务。构建以大企业协调员为桥梁的“总对总”沟通机制。(责任单位:区税务局)

  18.提升智能办税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广智能微税厅的建设,拓展非接触办税触角。优化推广企业所得税“一键申报”功能,推动对代征税款试行实时电子缴税入库的开具电子完税证明、全国车船税缴纳信息联网查询与核验。进一步推动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优化电子税务局应用新办企业“套餐”服务与票种核定自动受理审批服务。推行“集中部署+智能应答+全程互动+送问办询评一体化”征纳互动服务模式,持续优化事前精准推送、事中智能辅导、事后服务评价纳税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区税务局)

  19.延伸企业办税服务。加强与银行、街道、邮政等部门的协同共治,推进办税自助机进社区、进网点。进一步拓展企业涉税数据开放维度,积极推进涉税费信息共享,强化税收信用数据增值应用,引导银行做优“银税互动”产品,推动纳税信用有效转化为信贷信用。推行企业年度报告“多报合一”改革,采取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宣传,提升企业自主填报意识。不断完善税费争议解决机制,保护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智慧税务中心建设。借鉴长三角跨省迁移简化做法,符合信用条件企业无需办理税务注销再开业。(责任单位:区税务局、区司法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优化政务服务

  (六)服务标准化

  20.深化拓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深入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适用对象事先信用核查。加强告知承诺事中事后核查,根据证明事项特点实行分类核查,对无法通过数据共享核查相关证明事项信息的,可采取上门调查、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核验。对办理不动产登记涉及的部分事项试行告知承诺制。进一步完善虚假承诺信用惩戒机制,对作出不实承诺的,依法终止办理、责令限期整改、撤销行政决定或者予以行政处罚,并纳入信用记录。(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行政审批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1.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优化完善“无锡市网上中介超市”,按照《无锡市网上中介超市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为项目单位减材料、减环节、减成本、减跑动,提高中介服务质效。(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2.规范招标投标行为。加快全流程电子化改革,保持建设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不见面开标率在90%以上。深入推进预算300万以下的集中采购项目实施全流程电子化,重点提高分散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率。投入使用长三角远程评标协调系统,开展好远程异地评标。部署应用智能辅助评标系统,推进评标全程智能化、客观评审标准化、数据分析精准化。推动招标投标领域数字证书兼容互认,落实CA移动证书接入交易平台。探索建立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在项目招标公告发布之日前至少30日发布招标计划。(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利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服务便利化

  23.持续推进“一网通办”改革。发挥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支撑“一网通办”作用,加快实现200项事项“省内通办”、162项事项“跨省通办”、120项事项“长三角一网通办”,推动依申请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到100%。推行企业办事“一照通办”,企业通过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在线登录多部门业务系统,就可办理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登记、报税等多个不同事项。加快建成“一人一档、一企一档”政务服务主题库。推进公民身后“一件事一次办”,及时维护殡葬类政务服务信息,强化殡葬行业监管,重点规范殡葬服务价格秩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税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4.扩大电子印章应用范围。拓展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企业活动和个人生活中的应用,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层级电子印章互认互验。扩大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和应用范围,在市场准入、项目申报、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纳税、金融等领域加大互信互认应用推广。(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大数据管理局、区城运中心、区公安分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5.优化综合窗口服务。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要求,推进政务服务大厅综窗改革,落实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制,实现企业群众线上只登一个入口或线下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一件事。试行公安服务“一窗通办”。(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税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6.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加快实施同一事项全区通办,推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卡申领、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和结算等高频个人事项,以及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涉企经营许可等高频涉企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加快形成“线上一张网,线下有大厅,身边有‘e’站”的15分钟便利服务圈。(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服务数字化

  27.推行线上移动端服务。整合各类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通过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含小程序等),解决政务移动应用程序数量多、重复注册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网上办事引导功能,优化页面设计、简化办事操作、提高系统稳定性,规范在线咨询、引导服务,创新在线导办帮办、智能客服等方式,辅助在线办理,实现“一看就能懂、一点就能办”。(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大数据局、城运中心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8.建设智慧高效“总客服”。推广12345热线智能客服应用服务。落实“一号响应、统一受理、按责转办、多级联动”的工作机制,运行“微幸福”民生工程、“一企来”企服热线等平台,健全常态化沟通机制和营商环境投诉处理机制。用好“好差评”“体验师”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机制,推动实现有效差评100%整改、实名差评100%回复。(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大数据局、城运中心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9.深化数字政务服务。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广“免申即享”、“一码办事”、智能审批等创新模式。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归集、共享、交换、应用机制,打破信息孤岛。以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为核心,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加强重点系统政务数据的协同服务,积极争取国家数据场景授权和属地回流。(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局、城运中心、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赋能产业服务

  (九)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开工

  30.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审批“一件事”改革。推进服务保障重大建设项目试点,优化完善重大项目“线上专窗”“线下专区”“热线专席”,设立重大项目服务会客厅和工程建设审批服务专班、专员,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代办服务。规范实施“项目前期策划”,加强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指导,开展施工图审查“多审合一”,实施施工许可证分段办理。探索实施对重大建设项目在部分办理条件实施承诺制的前提下,先行发放桩基施工许可。(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滨湖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1.提升重大产业项目服务水平。落实重大产业项目服务专班和区领导联系服务制度,按照“逐项梳理、精准服务、高效办理”要求,服务好已开工重大产业项目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设备通关等要素保障。(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城管局、区国投公司、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滨湖生态环境局、供电公司滨湖(经开)分部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企业用地

  32.优化产业用地供应。推进工业用地供应“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准入和服务模式,加大项目服务保障力度,构建精细化、动态化、系统化高效运行的供应、使用和评估全流程服务模式,实现供应方式、服务模式、管理形式的标准化、双信制、定制式全链条菜单服务。根据小微初创企业、生产型企业、生产研发企业、高科技企业等不同产业需求,加强建设用地标准引导,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分段出让、带方案挂牌等差别化土地供应方式,支持混合产业用地供应。(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企业人才

  33.拓宽多渠道引才方式。围绕“543”产业,着眼解决重点企业高层次或高技能紧缺人才岗位需求,为重点企业提供高端人才寻访、小型洽谈会、人才速递、赴外招才引智等服务。举办“名校优企”校企对接活动,健全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机制,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深入推进校企资源精准对接。(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4.强化人才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人才发展专项计划,特别加大高端人才、国际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政策支撑。根据省市要求,实施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相关工作。建强人才大数据中心,做优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人才分类认定,多渠道精准帮助解决人才安居、就医、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优化落实大学生租房、生活和购房补贴政策,调整大学生补贴发放流程,提高补贴兑现效率。(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大数据局、城运中心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5.提升企业员工多元化配套服务。建立全区统一公共就业服务数字化平台,优化就业、求职援助、培训、就业补贴等服务。深化企业员工录用“一件事”和就业参保登记一体化改革。完善劳动投诉申诉处理、争议解决等工作机制,提升咨询、指导、调解等服务效能。(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十二)企业融资

  36.推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引导银行创新制造业融资特别是制造业中长期融资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首贷企业贷款规模。聚焦“专精特新”企业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完善金融产品服务产品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按照省市部署,推广“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模式。探索创新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风险分担、风险补偿、投贷联动和质物处置机制。鼓励银行将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纳入到我区科技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范围。(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人才创新中心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7.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持续用足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对受疫情影响的普惠小微企业,支持银行机构继续实施延期还本,扩大随借随还贷款投放。推进无缝续贷增量扩面,持续深化信贷风险补偿。推动银行机构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8.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培育发展绿色金融组织体系,鼓励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保障绿色金融业务开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绿色票据、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鼓励可持续金融服务领域创新,支持民间资金投资绿色行业。(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9.创新企业融资方式。扩大无锡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进一步提高平台企业覆盖面与平台信贷服务覆盖面。完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持续扩大科技风险补偿贷款规模和覆盖范围。(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科技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0.降低企业融资服务成本。推动银行严格落实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切实降低账户服务收费、转账汇款手续费、票据业务收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确保应减尽减,能免尽免。(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科技创新

  41.完善区域创新合作机制。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链分工协作,积极对接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创新要素、高端资源和合作平台,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配套产业链布局联动,建设高质量产业链生态圈。积极参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合作(无锡)试验区建设,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滨湖科研院所创新优势,瞄准重点产业方向,主动寻求与粤港澳地区一流科研院所战略合作,精准实施“一所一策”,加强两地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为两地企业赋能服务。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2.完善科技创新机制。聚焦“543”产业,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应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探索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3.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开展数据确权和授权运营探索,实现对数据主权的可控可管,探索区域一体化、场景牵引等不同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推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有序开放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产生的部分公共数据。深入推进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城区建设,探索打造IPv6+物联网、IPv6+车联网示范应用工作。(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局、城运中心、区财政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外贸外资

  44.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进一步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支持金融机构为海外仓企业和项目提供定制化的跨境资金结算便利。(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5.提升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进一步做好安商稳商、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外国投资者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类企业,支持企业以跨国并购、境外上市、境外发债等方式引进国际资本,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大力实施“千企万人海外商洽拓订单行动”,鼓励企业出国参展洽谈,助力企业稳订单,多元开拓国际市场。(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公共服务

  46.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加快异地就医报销、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体体验等一体化服务,进一步拓展“一卡通”适用范围。实施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商业、养老、医疗、社保等便民事项,整合构建“15分钟为民服务圈”。促进多层次医保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发展改革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文体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监管服务

  (十六)公平市场竞争

  47.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全面清理对企业跨区域经营、迁移设置的不合理条件,清理涉及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着力破除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对外地企业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建立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制度,建立健全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8.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持续清理违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投诉、公示、抽查制度以及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组织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反垄断合规培训,引导企业建立反垄断内部合规体系。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健全遏制乱收费、乱摊派的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及区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事中事后监管

  49.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完善“双随机”监管工作机制,在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应急管理、消防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制定完善执法工作指引和标准化检查表单,规范日常监管行为。拓展部门联合抽查的范围,将各部门检查频次高、对企业干扰大且适合合并的检查事项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有效降低检查频次,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推动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区智慧市场监管系统及其他涉企系统互联互通。进一步理顺审批和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审批、监管信息“双推送”“双回路”机制,实现审管联动一体化,提升审批监管效能。(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城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应急局、滨湖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0.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根据省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推广“汇总取重”工作法,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危险化学品、燃气、特种设备、建筑工程质量、非法金融活动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和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重点领域及新兴领域中涉及多部门监管的事项,积极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分事项建立健全相关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解决突出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司法局、区城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应急管理局、滨湖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1.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允许对食品自动制售设备、无人售货商店等自动化、无人化新业态的经营者发放食品经营许可或办理食品经营备案。探索建立企业合法权益补偿救济机制,在债务融资、政府采购、招投标、招商引资等领域,探索建立补偿救济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在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领域,贯彻落实惩罚性赔偿和内部举报人制度,提高举报奖励标准。在部分重点领域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机制,整合日常监管、“双随机”检查、监督评审、抽查抽检、监督处罚等各种监管手段。加快药品领域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将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经营和使用环节质量监管纳入“智慧监管”覆盖范围。(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水利局、区商务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区公安分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滨湖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2.加强信用监管。建立健全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的精准监管新体系,加快规范各类信用承诺标准。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市场监管、税收管理、医疗卫生、进出口、劳务派遣、生态环境等领域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积极完善企业信用修复帮扶机制,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修复“两书同达”主动提示机制。建立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加强政府信用管理,做好政府承诺和社会监督工作,完善政府失信处置机制。推动长三角征信链建设。(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商务局、区卫生健康委、滨湖生态环境局、区税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3.持续推行柔性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在更多领域建立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受惠面,减少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当干扰。修订完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促进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文体旅游局、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滨湖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知识产权保护

  54.优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服务。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工程,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贯标扩面提质。加强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服务,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一对一或集中等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指导服务。加大知识产权强企培育,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充分发动企业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省市区各级知识产权项目,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加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加快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平台等专业化载体建设。畅通知识产权领域信息交换渠道,加强非正常专利申请撤回工作,加大查处商标侵权力度,开展专利巡回评审工作。(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5.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强化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政企协作”,加强重点商品、实体市场、电子商务等领域知识产权执法力度。高质量推进无锡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运行,健全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协同保护、专利导航、知产运营“六位一体”综合服务机制。深化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保护协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建立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办案团队。坚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审判团队,深化技术类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做好“法律+技术”结合型审判人才梯队建设,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等领域的保护力度。强化数字赋能知识产权治理,全面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助力企业“走出去”。(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商务局、区公安分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护航法治服务

  (十九)法律服务

  56.完善涉企法律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涉企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推动在创业园区等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持续推进“律护企航”“产业链+法律服务”等行动,积极服务重点企业、民营企业、涉外企业、小微企业和产业链等相关企业。深入开展“法企同行”护航行动,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充分运用“两微一网”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涉企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法律服务。(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法院、区检察院按职责分工负责)

  57.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合规报酬权益。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完善政府部门、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全面落实职工培训政策措施。推进企业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直补快办”,支持企业更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护,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逐步提高灵活就业人员获得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完善流动人才档案市区联动服务机制,持续提升档案服务效能。(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法院、区司法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8.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深化商业秘密保护“固定门诊+专家巡诊”服务,推广商业秘密在线保护公证、“区块链+公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远程视频公证服务,允许港澳投资者使用简化版公证文书。优化律师事务所核名管理。强化公职律师作用发挥,积极推行公职律师制度,发展公职律师队伍,健全完善公职律师使用机制,充分发挥公职律师职能。试点设立首席公职律师,参与单位重大决策过程。(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司法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解决商业纠纷

  59.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金融调解组织等解纷平台作用,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两诉中心”矛盾解决职能,提升全区法院商事案件诉前调解案件分流率和诉前调解成功率。推动建立预防、化解行政争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行政应诉、复议工作定期通报和重点行政争议会商机制。(责任单位:区法院、区司法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办理破产

  60.健全完善市场化破产机制。健全破产管理人监督指导制度,进一步便利破产管理人查询破产企业财产信息,允许破产管理人经身份核验后,依法查询有关机构掌握的破产企业财产相关信息。充分运用“府院联动”机制,优化破产企业土地、房产处置程序。推行破产预重整制度,建立破产重整税费优惠和信贷支持机制。健全司法重整的府院联动机制,建立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机制,细化实施细则,完善市场主体拯救和退出机制。优化破产案件财产解封及处置机制。健全企业重整期间信用修复机制,依法依规调整对破产重整企业实施的相关信用限制和惩戒措施。建立经营异常企业公益清算退出机制,进一步压降经营异常企业数量,提升区域市场主体质量。(责任单位:区法院、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税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执行合同

  61.推进民商事审执质效升级。建立审限问题常态化督查机制,切实解决违规延长、扣除审限问题,持续开展长期未结涉企民商事案件专项清理,确保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充分发挥法官会议智库咨询、适法统一、强化监督管理等功能,促进正确适用法律,提升审判质量。加强民商事案件诉讼全流程管理,压缩各环节审理周期,加快推进在线保全、在线鉴定机制,提高保全和委托司法鉴定对外服务事务全流程在线办理的比例,进一步压缩审理期限。运行执行案件全流程节点监管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执行案件实行“可视化”监管。优化“物联网+执行”模式,提升物联网技术在执行领域的深度运用。建立健全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强化定期通报、综治考核和联合惩戒。(责任单位:区法院、区司法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2.推动在线诉讼服务。推动现有在诉讼服务全面改造升级,向社会公众提供立体化、一站式、全方面的网上诉讼服务,提供全要素信息。积极推进法院诉讼费、涉案款收缴电子化和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提升窗口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建设法院信息协作查询平台,供各协执单位等需求部门使用,满足办事窗口对案件信息的核查。(责任单位:区法院、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大数据局、城运中心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规范法治建设

  63.规范执法行为。持续推进落实行政执法的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的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制度,加强住建、教育、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的执法检查,坚决制止和纠正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执法行为。(责任单位:区法院、区纪委监委、区检察院、区教育局、区司法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4.推动营商环境法治化。深化企业合规改革试点,探索侦查阶段、审判阶段、执行阶段合规,将引导企业合规经营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加强立案监督,杜绝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等违法情况,强化主导责任,准确打击侵犯企业权益犯罪。(责任单位:区法院、区纪委监委、区检察院、区司法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四)亲清政商关系

  65.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落实党政领导定期与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建立党委、政府与企业分场次、有计划、有重点的沟通协商制度,根据领导分工、业务领域和工作实际,分层次与民企、外企进行沟通协商、听取建议。拓宽意见建议反馈渠道,加强与各级行业协会商会联系沟通,及时听取各行业各领域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发挥各领域服务专员专班作用,及时了解和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责任单位:区委统战部、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商务局、区工商联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保障措施

  (一)加大推进力度。要健全区领导联系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机制,加强对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区营商环境工作的协调推进、跟踪调度、督促落实。区各相关部门要勇于落实“四敢”要求,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来抓,结合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建立专班推进机制,全力抓好重点任务推进落实。

  (二)完善推进机制。区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对上争取和工作协同,主动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探索推出一批具有我区特色的创新案例和举措。要聚焦省对区考评重点和市场主体关注难点,查漏补缺、精准整改,推动各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要压实工作责任,加强跟踪督查,落实通报制度,注重考核激励,提升推进实效。

  (三)加强宣传推广。要广泛宣传推介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全面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经验和典型案例,向省、市推介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机制和创新成果,不断扩大我区优化营商环境知名度和影响力。

 

图片解读:http://www.wxbh.gov.cn/doc/2023/07/03/4035199.shtml

新闻发布会:http://www.wxbh.gov.cn/doc/2023/07/03/4084085.shtml

 

文章来源:滨湖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