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区科技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

区科技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23-07-03 10:42 [ ]

信息索引号 014028901/2023-07122 生成日期 2023-07-03 公开日期 2023-07-03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滨湖区科技局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科技、教育 主题(二级) 科技 关键词 规划,科学,技术
文件下载 文件下载
效力状况 有效
内容概述 区科技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五湾五城”建设的启动之年,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跃升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科技局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区主导战略,蹄疾步稳推动科技创新各项重点工作阔步迈进,持续为“五湾五城”功能区建设和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一、2023年上半年科技指标完成情况

(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目标:3.85%

实绩:已完成填报工作,企业填报数为45.6亿,最终数据需等国家统计局核准。

(二)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

目标:有效高企数775家。

实绩:完成高企预申报工作,第一批推荐上报企业53家。

(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目标:76%,该项为高质量考核监测指标。

实绩:1-4月,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05.5亿元,同比增长8.7%,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5.8%,保持全市第一。

(四)技术合同成交额

目标:110亿。

实绩:今年1-4月我区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35.4亿元,占全市登记合同成交额的28.86%,其中一季度经省中心核减后,我区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2.76亿元,占全市完成的30.85%,列全市第一。截至68日我区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48.5亿元,目标完成率44.09%

(五)院所经济对地方综合贡献率

目标:年增长15%以上。

实绩:今年1-5月,驻区12家省部属科研院所、3家新型研发机构及下属企业入库税收共计3.80亿元,同比增长160.3%。今年院所税收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军工院所实施税改新政后(202211日起新签订的军品合同需缴纳增值税),部分军工院所已体现缴纳的增值税增幅较大。

二、2023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企业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持续壮大。健全梯度式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一是量质并举壮大高企队伍。组织开展高企预申报工作,成立高企服务专班,持续开展入园区、入企业、送服务活动,采取“上大课+开小灶”模式,提供高效精准服务,截至目前,第一批推荐上报企业53家。二是梯次培育科技型企业。持续抓好“三类”企业培育,加快形成“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梯次提升格局,形成大中小企业创新矩阵,组织第一批次三类企业培育库入库申报预计66家,其中雏鹰31家,瞪羚32家,准独角兽3家。三是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坚持目标导向和上下联动,发动挖掘符合条件的企业“应评尽评”做好跟踪辅导与精准服务,截至目前,第一二三批通过评价企业达到561家。

(二)聚焦科创平台,创新能力建设稳步提升。围绕战略科技力量和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发展基础。一是聚力打造重大创新平台。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建设稳步进行,推进设立量子科技专项基金,强化项目研发和引育,全力打造新一代量子科技产业集群;清华大学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签约落地,引进张亚勤院士团队,培养智能产业领军人才队伍,带动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化创新和集群化发展。二是全链条提升科技孵化能力。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提升科技孵化能力加紧载体功能调整优化,构建高效、完备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功能体系,组织推荐申报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3项,省科技副总项目14项,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67项。

(三)聚焦科技招商,高端创新资源不断汇聚。持之以恒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加速国际国内创新要素集聚,持续扩大创新发展“朋友圈”。一是深化大院大所合作共建。专题拜访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深入对接未来技术学院合作;牵头召开2023滨湖大院大所新春座谈会、滨湖区大院大所区长沙龙、“院所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深化与驻区大院大所合作共建,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二是大力开展科技招商。成功举办《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第二届生命科学创业大赛总决赛、马山生命健康产业座谈会、2023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滨湖分论坛、2023芯片大会·前沿科学论坛、“天下江南人·智汇太湖湾”第三届江南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华东区域赛等一批有知名度、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吸引人才项目落户滨湖,新增无锡添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大生道(无锡)药品销售有限公司等9家注册资本超千万元的企业

(四)聚焦院所经济,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精准对接驻区高校院所“上下游”资源,提升对驻区院校科研成果就地承接转化能力,加快打造滨湖“现象级”院所经济。一是加强院所经济顶层设计。究编制《滨湖区院所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组建院所经济挂钩联系服务专班,设立4个院所经济(成果转化)重大项目推进专班,实施“一所(院)一策”战略,开展院所协税护税工作,实时动态掌握院所税源信息,助力大院大所发展壮大。二是高效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发挥院所经济产业链链主带动作用,依托湖湾院所联盟开展“开放共享 协同发展”政产学研合作推进会暨“无锡职院”开放日活动、东南大学—滨湖区政产学研合作交流会暨庆祝无锡校区成立35周年系列活动之集成电路专场活动等系列创新活动,促成无锡职院与山水城、蠡园街道、胡埭镇、清华无锡研究院分别签订校地、院校合作协议,与区内4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五)聚焦科技服务,优质创新生态加快构建。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加大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一是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紧扣创新主体实际需求,升级太湖湾科创带高企培育政策,加大对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区外高企招引的扶持力度;全面优化生命健康产业政策,新增合成生物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学研合作支持。滨湖获评为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的地方(无锡唯一)。二是加大人才项目服务力度。开展多场次人才政策解读会,深入走访科研院所和企业,挖掘高层次人才项目,截至目前,推荐申报火炬计划项目6个,推荐申报青拔计划项目7个,推荐申报万人项目10个。三是提升科技融资服务水平。鼓励企业通过风险补偿入库备案,持续加大“锡科贷”“苏科贷”等金融产品投放额度,为科技企业注入资金活水,截至目前,今年我区风险补偿贷款共计发放191笔,合计6.04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2023年上半年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扎实进展,但对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创新型企业培育后劲不足。我区有效法人企业数增长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经过长期的培育挖掘,现有存量企业申报高企的通过比例偏低,创新主体的“源动力”不足。二是科创载体建设存在短板。园区配套规划尚存在空白,产业空间饱和,公共服务配套存在短板弱项,缺少高品质科创载体专业规划团队,影响园区招商发展。三是人才引育成效不高。人才服务针对性和全面性较弱,省双创、“太湖人才”以及“滨湖之光”等高端人才和创业团队引进乏力,同时还面临上海、苏州、杭州等地“虹吸效应”,一些企业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四是创新要素交叉融合不够紧密。驻区院校的技术创新与区内企业市场需求衔接耦合度不高,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渠道不畅。

四、2023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阶段,区科技局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要求,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紧紧围绕“五湾五城”功能区建设和“543”产业体系发展目标,聚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科创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集聚、创新生态优化等重点工作,加快以高水平科技创新供给驱动赋能滨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烙下深刻“滨湖印记”。

(一)更大力度培育创新集群。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攻坚计划,优化升级孵化培育体系,发展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一是强化创新型企业招引。围绕“543”产业体系,多渠道引进成熟型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核心城市“溢出”的创新型企业,融合运用产业链招商、存量招商、基金招商、重要城市驻点招商等“组合拳”,构筑多点联动、多方推进、多面覆盖的招商矩阵。二是聚力壮大高企数量。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源头储备、发掘、培育和服务工作,优化有效高企和潜在高企的动态跟踪与服务机制,以服务促进本地高新技术企业稳心留根,全力推动辖区内“小升高”、“规升高”工作。三是深化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积极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库入库规模;持续完善“雏鹰—瞪羚—准独角兽”梯次培育体系,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推动存量企业提质增效,加快培育一批头部创新企业。

(二)更高标准建强科创平台。提质增效做强现有创新平台,加快共建前沿性创新平台,引聚高端人才、技术,打造太湖湾科创带创新发展“智核”。一是布局战略科技力量。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力推动太湖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推动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建设,力争建成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推动量子计算机等变革性技术在滨湖落地转化;支持清华大学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能力建设,尽快赋能滨湖人工智能发展。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支持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完善创新孵化服务体系,扩大辐射范围,持续提升孵化服务能力及影响力;深化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东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的政产学研合作,打造一批硬核科技新地标;支持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能力建设,在高性能计算、高端芯片等重点领域争创国家和省科技创新中心。

(三)更高频率开展科技招商。秉持开放视野、战略眼光,立足“8+8+N”招引体系,优化招商路径,提高招引成效,加速汇聚各类高端创新资源。一是不断深化科技交流。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承办第十一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仪式等各类科技活动,吸引顶尖科技人才、前沿科学技术向滨湖集聚。二是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突出“高精尖缺”引才导向,深入实施“滨湖之光4.0”人才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的招引培育力度,推进实施“吾+”人才公寓统筹管理分配方案,细化人才医疗、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和操作流程,切实提高滨湖对人才的向心力和吸引力。

(四)更深层次强化院地合作。落实校地院地合作共建机制,健全“院所经济”高质量发展全要素支撑体系,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加快形成长三角技术创新策源地、科创生态优势地、成果转化先行地。一是推动院所产业化项目落地。保障院所产业化用地需求,积极承接院所自身项目及关联项目落地,加快推动航空工业雷达所民用航空电子系统、七〇三所无锡分部船舶动力电力试验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紧密对接中船集团、中国电科集团等院所上级单位,积极招引一批院所总部型企业或子公司在滨湖落地。二是打造院所经济示范园区。举全区大院大所合力,通过院院合作、院企合作、跨界联合、外协引进等,打造具有科创带气质的标志性未来科技产业园,承接院所新的发展领域项目、产业链关联项目,成为全区高端人才园区、高端产业园区。三是加快孵育企业上市进程。聚焦院所关联企业中高成长性、规模型、科创型企业,重点推动航天新气象、中微亿芯、无锡沐创、江苏慧易芯等企业上市,打造一批院所经济标杆型企业。

(五)更强举措发展未来产业。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站位、更有力的举措,快速切入未来产业细分赛道,明确落实“六个一”要求,尽快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大力推动合成生物研究发展。依托《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成为资本等,以“平台+基金”合作模式,聚焦合作生物领域中平台型企业、总部型企业、研发型企业,以基金招商新型模式,提前谋划布局合成生物上下游产业链,加快一批合成生物企业引进,引领行业发展。二是加快推进量子科技产业发展。以蠡园开发区为中心辐射全区,持续推进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建设,建成专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需求的光子芯片前沿研究和产业化支撑平台,打造相关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区。三是聚力攻关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大力推进清华大学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落地建设,突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培养领军人才、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经济示范高地。

(六)更高品质优化创新生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营造新型科创服务生态。一是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坚持把强化政策供给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完善各类产业专项政策,推动政策落地生效,为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提供强力保障。二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园区、产业园区等创新载体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实现科技资源共建共享。三是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建立完善“孵化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全过程科技投融资模式,拟定发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暂行管理办法,探索设立市场化运作的天使基金,匹配“543”产业体系,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支撑。

文章来源:滨湖区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