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市(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会议报告

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

发布时间:2023-01-12 16:53 [ ]

信息索引号 014028901/2022-11336 生成日期 2023-01-12 公开日期 2023-01-12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滨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综合政务 主题(二级) 文秘工作 关键词 机关,报告,行政
文件下载
效力状况 有效
内容概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滨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滨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滨湖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在历经2018年区划调整后预计再次突破千亿、占全市比重创近四年最高,较好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各项事业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一、经济运行在承压前行中回稳向好

  主要指标稳中有进。高效运转“稳增长”服务、“两链”护航、协税护税等工作专班,制定落实区级稳增长、助企纾困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兑现产业政策资金5.2亿元、纾困资金6400余万元,减免区镇两级载体租金7400余万元,推动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加速向好。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75亿元、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亿元(同口径)、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长0.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6.5%;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66亿元、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亿元、增长8%;进出口总额37.2亿美元、增长6.9%,其中出口27.1亿美元、增长13.4%;实际使用外资5.4亿美元。

  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60个,完成投资29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65个,完成投资75亿元。大型深海装备研发基地、小南湾乡创综合体等一批省市级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隆盛新能源、中国移动长三角数据中心等一批计划新开项目顺利启动,芯卓产业园一期、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按期竣工。强化“双专班+督查”工作机制,实现锡华风电核心装备项目“拿地即开工”、勘睿半导体项目“签约即发照”。建强全区“8+8”招商服务体系,成功举办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滨湖金秋经贸洽谈会和生命健康、集成电路、元宇宙等多场专题签约活动,新引进注册资本超千万元企业1200家,新签约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个、近五年最多。

  消费贸易稳定恢复。精心组织开展太湖山水文化旅游节、爱尚滨纷生活、悦享生活节、新能源汽车消费月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购车补贴1000万元,出台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10条措施,鼓励发展“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力促消费持续回暖。我区获评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融创文旅城入选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采木工业互联网、锡鹿国际贸易2家公司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蠡园经济开发区获评省级服务贸易基地。创新打造滨湖开放型经济专项服务品牌,制定区级外资扶持配套政策,完成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8.7亿美元,实现跨境电商出口额3亿美元、增长61.5%,新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省级外资企业总部培育库各3家,山水城电子商务产业园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十佳。

  二、发展动能在创新驱动中加速积蓄

  产业集群加快壮大。建立健全“543”产业体系,每个产业均设立首席服务专员和推进小组、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编制专项规划、完善扶持政策、明确专业园区。五大优势产业支撑作用凸显,国际创新药产业生态圈顺利构建,健适医疗无锡创新总部建成启用,国家智能汽车交通运行安全质检中心获批运行,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旅游等产业营收规模均超百亿,马山生命科学园入选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50强,我区获评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四大特色产业能级持续提高,无锡数字文化产业园、碳中和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荣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两机”产业产值增幅超50%。三大未来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长三角元宇宙联盟、无锡元宇宙创新产业园挂牌成立,光子芯谷创新中心启动建设,省人工智能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腾讯无锡智慧产业总部成功落地。锡南科技顺利过会,方盛股份成功登陆北交所,我区企业上市实现沪深北三大证券交易所全覆盖。

  重点改革成效明显。组建设立区大数据局、科创中心、投促中心,实体化运作区城管委、城运中心、建管中心。区级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镇级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全面推开。有力构建营商环境4.0政策体系,创新实施“沙盒监管”模式,在全国首创涉案企业合规“红黄牌”监督评判机制,推出全省首个区县级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强制清单。发行全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我区入选首批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县域)。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市九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环卫一体化作业改革试点启动。胡埭镇入选省经济发达镇培育对象。

  科创活力持续迸发。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83%,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17家、有效期内高企达到660家,新招引科技型企业1200家,新增市级“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15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5.5%、全市最高。新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派克新材料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工装自控入围中国机械500强,我区获“江苏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督查激励、全市唯一。驻区院校与区内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交易额超亿元,清华无锡研究院孵化企业清耳话声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出台全市首个高技能人才专项奖励激励政策,“吾+”人才安居工程启动实施,筹集高端人才安居用房1000套,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9人、省“双创博士”53人,均创历史新高,新增高层次人才839人、高技能人才3937人,新引进大学生1.3万人。新开工建设各类载体92万平方米,滨湖(上海)中心正式揭牌。南钢星博、新创星程等一批政府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组建成立。

  三、城乡面貌在精雕细琢中日益焕新

  空间布局日臻优化。“五湾五城”格局初步形成,红沙湾科学城、灵山湾生态城、九龙湾智造城完成概念规划国际方案评选,蠡湖湾未来城、运河湾现代城规划和城市设计基本稳定。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划定方案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批,镇村布局规划(2022版)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雪浪、河埒等地区控制性详规完成动态更新。新型用地布局持续优化,形成产业用地分类盘活“一张图”,工业园区“六抓六促”腾退低效用地1470亩、清理整治低效企业超300家,处置批而未供土地超1900亩、超额完成市定任务。

  城乡发展日趋协调。运河湾、荣巷等片区城市更新有序实施,无锡太湖植物园一期开工建设,太湖郊野公园首批项目顺利完成,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52万平方米,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0部,稻香片区老旧街坊改善入选首批省级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完成房屋征收153万平方米。金城西路东蠡湖人行天桥启动实施,南湖中路、安南路等道路完成升级改造。推动高品质住区建设,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35个,新建节能建筑120万平方米,华润悦府项目获评“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合格村比例达到95%,建设现代“美丽农居”682户,打造市级最美村庄1个、特色田园乡村2个。建成一期高标准农田873亩,山水城获批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

  城市管理日渐精细。深入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智慧城管”平台完成扩容,城市管理物业化深化提标,城市管理单元合格率100%、优良率98.5%,河埒街道北桥人家小区入选省级党建引领物业管理示范点。全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区”,组建城市管理“红旗班”提标环卫保洁,建设“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项目5个,拆除各类违章户外广告1.65万平方米,主次干道沿线垃圾桶“撤桶建点”任务全面完成,马山街道获评国家卫生乡镇。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73个,新(改)建公厕33座、小游园15个,更新城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276处。开展“城管进社区”行动,“城警联动”机制高效运作,停车秩序和市容秩序巡查监管进一步强化。

  四、环境质量在压茬攻坚中有效改善

  河湖治理系统实施。全面开展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五大工程”,实施“美丽河湖”项目58个,完成箱(管)涵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建成市级排水提质增效达标区9个,提优支浜水质20条,梁溪河北岸9.3万平方米建筑外立面改造、蠡湖东部区域畅流活水试点工程如期完成,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101条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河道优Ⅲ比例达到91%,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成效位列全省涉农县(市、区)第一等次首位。完成治太重点工程24个,打捞蓝藻35.5万吨,环太湖大堤(滨湖段)主体工程全部完工,连续15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和“两个确保”。

  污防攻坚有力深化。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问题整改全部办结、反馈个性问题整改完成并报市级销号。有序实施年度大气治理项目831个,系统开展工地扬尘管控、大气污染防治和微环境保洁,深入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重点行业企业源头治理和减排实现全覆盖,PM2.5平均浓度全市最优。常态化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深化,小微企业危废和小型医疗机构医废集中收集体系全面建成。

  生态保护不断加强。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深入开展涉水、涉气、涉危废等专项检查。实施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水源地生态补偿、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等工作有序推进。全面推行区镇村三级林长制,新增成片造林204亩、城镇公共绿地35万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均位列全市第一。严守耕地保护底线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8501亩。马山西太湖湿地公园成为全市面积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生态湿地。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五、民生福祉在补短提质中持续增进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成立全市首个商圈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718人,扶持自主创业3206人,落实公益性岗位、社保“两项补贴”和稳岗补贴1.1亿元。制定落实温情救助、“齐心抗疫”特殊困难群众纾困帮扶等政策,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622万元,实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11个,区慈善基金会获评全省“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加强“一老一小”保障体系建设,每千名老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51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100%,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225户,打造友邻客厅32个,建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6家,全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达到22家。建成市级五A“残疾人之家”2个。省双拥模范区创建实现“八连冠”。2022年是民生实事项目人代会票决制的第一年,经全体代表票决通过的8大类24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

  社会事业有力提升。调优山水城、美湖等重点片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南师大滨湖实验学校九龙湾分校启动建设,太湖高中“太湖书院”开班,建立K12教育高质量品牌联盟,成立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通过省级评估。市九院创成全省首家三级甲等骨科医院,马山、荣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省社区医院,海吉亚医院正式开工。完成“百宅百院”活化利用项目5个,建成开放公益特色小剧场7个。更新提升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一批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建成投用,成功举办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和第四届高层次人才运动会。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完整全面准确把握和执行中央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加强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以快制快应对多轮输入型疫情,最大程度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建行政调解服务中心6个、委员会4个,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535件。新增法律援助站点5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37件。强力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中央、省交办重复信访事项和重点人员化解稳定率100%,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期安保维稳任务,我区获评省信访工作示范区。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成启用区应急指挥中心,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行业领域百日攻坚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食品安全保持“零事故”,全区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六、自身建设在从严从实中不断加强

  厉行法治依法行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高效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145件、政协委员提案133件。打造法治小区建设示范点9家,建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实施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镇(街道)数字执法系统试点推广,“八五”普法扎实开展。行政复议审结率、行政首长应诉率均保持100%。我区创成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牢记宗旨为民施政。着力提优政务服务,开设“融驿站”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米”,“成全e站”政务服务自助办理终端实现全覆盖。规范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万余件,依申请公开30件、答复率100%。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开通群众办事“直通车”,受理“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市长在线·民声留言板”等平台群众诉求5.3万余件、“作风面对面”反映问题44件,办结率均为100%。51个“微幸福”民生工程全部完成、满意率100%。

  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重点领域廉政风险,严肃整改省市委涉粮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深化重大政策措施、预算执行、政府投资等全过程审计,政府性债务规模、债务成本、债务率实现“三降”,公共资源交易节省资金超5亿元。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支出稳步压降。

  同时,全区人武、外事、侨务、对台、民宗、文联、人防、科普、物价、统计、档案史志、防汛防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老龄、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极不寻常,面对宏观形势日趋严峻、多轮疫情冲击影响以及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等复杂局面,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这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力监督的结果,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广大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向驻区单位,向驻区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滨湖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奋斗伴随艰辛,成绩充满汗水。回顾一年的发展和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才能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我们深切体会到,区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有力依靠。我们必须高效响应、全面落实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咬定奋斗目标,积极主动作为,与时俱进深化和完善发展思路举措,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发展竞争中抓住机遇、赢得先机。我们深切体会到,广大群众和企业的全力支持,是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最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真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拿实招助力企业发展,才能赢得企业广泛支持、获得群众充分认可。我们深切体会到,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一线同志的勤苦付出,是实现年度发展目标任务的最重要支撑。我们必须磨砺工作作风、强化鼓励激励,打造一支勇担当、善争先的干部队伍,才能在关键时刻、重大斗争和完成重要任务中,汇聚起攻坚克难、共同奋进的强大力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外部环境依旧错综复杂,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疫情仍是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标志性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储备还不够多,科教资源比较优势尚未转化为创新驱动发展优势,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依然不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根基还不稳固,区域形象功能距离现代化国际化标准还有较大差距,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城市公共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还存在一些风险隐患,政府服务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主动作为、攻坚进取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对此,我们将切实强化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五湾五城”建设的启动之年,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跃升的关键之年。当前,虽然面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抬升、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疫情扰动恢复周期未知等多重挑战,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尤其是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释放一系列政策利好,加之国家重大战略交汇叠加,自身发展根基持续夯实,滨湖高质量发展正迈入关键机遇期。新蓝图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新挑战呼唤担当。新的一年,我们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记“三个务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滨湖新实践。我们将只争朝夕、锐意进取,以改革的决心、创新的举措,积极破解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难题,统筹功能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将“五湾五城”建设“规划图”变成“实景图”。我们将砥砺实干、争先创优,以挑大梁、扛重责的干劲闯劲,比学赶超、加压奋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展现滨湖担当、扩大滨湖份额、凸显滨湖地位。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市委工作会议部署,根据区委五届四次全会、区委工作会议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持续做强区域综合实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推进区域融合协调发展,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让滨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更好、成色更足,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滨湖新实践中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增加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实际使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做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更加稳定

  提高现代产业竞争力。围绕建设更具韧性和活力的“543”产业体系,升级构建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1+N”政策体系,完善落实各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五个一”产业服务保障机制,配套建强促进产业发展“工具包”,推动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五大优势产业、四大特色产业、三大未来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25%、20%。精准招引区域型总部、功能型总部企业,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向总部化转型,新增总部企业10家。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智改数转绿提”步伐,引育一批智能制造服务商,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鼓励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创建,实施智能制造标杆项目80个,培育省级智能工厂2家、绿色工厂1家,数字经济营业收入增速达到10%以上。有序抓好“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新增“四上”企业180家、上市企业2家。组织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力。绘制投资热力图、招商靶向图,配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开展招商“百千万”行动,新引进注册资本超千万元企业1800家、投资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1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紧盯“五库”“五率”,强化重大项目“双专班”服务,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常态化,上机数控总部、药明生物科技园二期、无锡影都四期五期等项目加快推进,锡华风电核心装备、隆盛新能源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策划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备选清单,探索建立同领域项目整合策划机制,梳排产业载体类、基础设施类、民生实事类等政府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70亿元。

  增强消费升级拉动力。大力推广“太湖108廊道”品牌,提升拈花湾、无锡影都、荣巷古镇等特色文旅街区,举办“四季滨湖”文旅推介等活动,打造“轻休闲”“微旅游”“夜生活”等旅游新产品,带动文旅市场消费复苏。支持推动知名品牌新品首发首展、落地品牌首店,鼓励河埒万达广场、融创文旅城、湖滨商业街等重点商圈、商街开展数字化转型,打造消费服务特色街区。打响爱尚滨纷生活等消费活动品牌,更大力度提振汽车、房地产等大宗消费,线上线下融合、供需两端发力释放消费潜力。加大网络服务商及电商团队招引力度,推动央诚5G、热度传媒等拓展直播功能,打造直播电商集聚地。加强基层供销社组织机构建设,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扩大对外开放影响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积极对接上海“1+8+5”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探索特色园区合作共建,推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互联共享,主动承接产业项目、科教资源等溢出效应,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指导重点企业争创省级出口品牌。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展博会,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巩固扩大出口产品市场份额。支持引导企业转型开拓跨境电商业务、布局建设海外仓,依托重点产业建设跨境电商集聚孵化区,新增转型企业10家,跨境电商交易额超3.6亿美元。扎实做好“三对”工作,推进连云港连云区南北结对帮扶合作。

  二、聚焦高水平创新,推动区域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持续提升区域创新浓度。深入实施新一轮创新型企业培育攻坚计划、后备高企提升工程,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新引进科技型企业1200家,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市级“雏鹰、瞪羚、准独角兽”入库企业140家,有效期内高企达到760家。研究出台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快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未来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与上海交大、香港城市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新引进新型研发机构2家。精准对接驻区高校院所“朋友圈”“上下游”资源,建立“院所+技术经纪人+企业”转化对接机制,探索实施特色产业园院地校地合作新模式,提升对驻区院校科研成果就地承接转化能力,保持“院所经济”对地方贡献增长10%以上。大力引育“高精尖缺”人才,制定特色科研人才政策、评价办法,深入实施“吾+”人才安居工程,提高“滨湖人才卡”含金量,创新打造人才公园,新增创新创业人才项目40个、高层次人才900人、高技能人才2800人。

  持续提升要素供给强度。提质扩容产业空间,深化工业园区“六抓六促”,持续推进胡埭工业园南区、南泉科技园、蠡鸿工业园等园区低效载体腾退,确保腾退低效用地1500亩。加强项目批后长效监管和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开展产业用地更新省级改革试点,实施“工业+科研+商办”混合用地等新型产业用地管理,制定出台工业上楼设计指南,加快“粤浦富安科创谷”等工业上楼项目建设。切实强化科创支撑,新建各类载体100万平方米,新布局科创飞地2个,加快推进光子芯谷创新中心、滨湖科技创新中心、锡芯谷产业社区、国投智联等重大载体项目建设,积极构建“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和产业社区,探索轻资产科创飞地运营模式。做大做强科创基金,创响“太湖金谷”综合金融服务品牌,放大科创母基金撬动作用,加强头部基金招引合作,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持续提升重点改革深度。探索功能区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全方位改革,深化“一区多园”模式,支持山水城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胡埭镇创建省级经济发达镇。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发挥重组整合协同效应,提高国资收益和国企竞争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区与板块收入分配和权责关系。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深化市九院改革,有序实施“东扩计划”,优化医院绩效薪酬体系。建成启用区城运中心,实施信息化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温度。升级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5.0版,创新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争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探索“政策找人”服务模式,定位政策措施“应享未享”服务对象,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滴灌”。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拓展高频事项“通接通办”服务范围,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树牢“无事不扰、有事必到”服务理念,强化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机制,构建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及时解决企业从成立、成长到成熟各环节的堵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企业家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与企业家多交友、同甘苦、共奋斗,推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大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三、聚焦高品位城区,推动城乡形态格局更加优化

  塑优城乡空间。高水准编制“五湾五城”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和专项规划,启动滨湖城市风貌、基础设施用地控制等研究,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形成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一张图”。深化“双环一廊、城旅融合”路网体系规划研究,配合实施中环快速路、轨道交通5号、6号线和锡宜城际S2线、苏锡常都市S5快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做好城市TOD综合开发,完成无锡太湖植物园启动区建设。突出沿山沿河沿湖重点地区、城市主要功能节点,强化项目规划设计统筹。加大“五湾五城”用地供给,探索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推进智慧工地建设,“一地一策”保障项目建设。

  做优城市更新。制定运河湾城市更新实施方案,启动荣巷历史街区改造提升工程,开展城市体检和更新评估,推进边角坡地、城市阳台等微空间更新,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街区更新和商圈升级,建成一批多重功能复合的高品质街区。全面完成市级下达征收任务,推进地铁5号线站点、钱胡路快速化改扩建等项目“攻坚拔点”,抓好胡埭工业园南区、博物馆地块等项目“清点”扫尾。改造提升老旧小区70万平方米、背街小巷3条,实施10个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完成神骏桥等3座危桥改造和全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提优城市管理。深入推进“全国最干净城区”建设,加快实施环卫一体化作业,打造“席地而坐”示范区域8处,提高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启动城市管理数据底座建设,试点防涝、燃气等“城市生命线”场景应用,推进城市架空线整治入地,实施城市景观灯光提质工程。强化城市管理“微执法”,健全轻微执法快速查处机制,启动智慧交通方案研究,深化道路交通综合治理,严厉整治超载超限等问题。实施空间添绿增景提质工程,启动绿化景观提升道路4条,新(改)建小游园10个,创建园林式居住区5个。全面推进停车资源“三统一”管理工作,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动态联网停车泊位2万个。

  抓优乡村建设。以“三园一区一居”为主线,落实区现代农业专项规划,推动城乡产业发展融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工作,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建强全市首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培育高效精品农业和现代都市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1137亩,推动“马山杨梅”纳入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争创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提标提质村庄环境治理,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分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景区+乡村”联动发展,打造优品类村庄3个,改造重要节点类村庄4个,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深化集体经济“五增行动”,创新实施“一村一策”发展模式,鼓励镇(街道)组建联合发展平台,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活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四、聚焦高颜值生态,推动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靓丽

  狠抓污染防治攻坚。巩固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工程”成效,实施蠡湖、长广溪流域支浜深度治理,确保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101条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河道优Ⅲ比例超过90%,实现“四区八线”全流域水质、景观、功能协同提升。系统推进大气治理工程,持续开展微环境整治和内源性污染源管控排查,推动重点污染排放企业落实减排增效,确保PM2.5和臭氧浓度“双减双控”。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实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动态管理。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动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完成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论证报批,高效推动雪浪全域综合整治省级示范试点项目建设。新增城镇公共绿地35万平方米,建设城市绿道5公里、立体绿化示范项目3个。开展太湖流域入湖湿地保护与生态景观带建设,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建成林业有害生物省级中心测报点。打造美丽幸福河湖20条。启动实施太湖二轮二期生态清淤和梅梁湖退圩还湖工程,实施七里堤水域近岸防控工程,完成闾江口藻水分离站二次提能改造,全力实现更高水平“两个确保”。

  加快补齐环境短板。确保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销号清零。推进“三线一单”更新和成果落地应用,加强环评和排污许可联动监管,严把环评准入,严控“两高”项目,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十大专项行动,推进全区光伏发电规模化开发应用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样板打造,加快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积极打造低碳示范园区。完善防洪除涝体系,实施市区水系连通工程,探索山洪资源化利用,加强重点区域隐患排查和汛期易涝点综合整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成国家节水型社会达标区。

  五、聚焦高品质生活,推动社会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夯实社会保障基础。高质高效完成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用心用情实施“微幸福”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深入开展精准帮扶“3610”行动,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和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注重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优化全民参保登记长效管理机制,推动社会保险参保扩面。深入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启动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提升计划,推进“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行动,做细做实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等工作,高起点打造泰康之家医养社区,积极宣传全面三孩政策,不断增加城乡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组织开展“十百”促双拥、“十送”进军营特色活动,全面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建成启用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帮扶衔接机制,做优慈善公益、红十字品牌。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华师大附属无锡滨湖学校、育红小学公益校区等12所学校新(改)建,开展“双减”政策下新课程研究,积极引入高端教育资源,争创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聚焦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启动稻香片区城市更新适儿化改造项目,试点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支持行动进校园等工作。深化“健康滨湖”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异地新建,支持市二中院创评三级中医医院,“府院合作”强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深入实施“三名”战略,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深入打造“和合”婚姻文化特色品牌,确保通过全国婚俗改革实验试点验收。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实施“美丽滨湖”美好空间“珍珠链”计划,打造大公图书馆等5个“百宅百院”活化利用项目,完成24小时图书馆建设。深入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打造“百姓百戏”小剧场联盟,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等惠民活动,举办“幸福滨湖”文艺作品创作大赛,擦亮“四季滨湖”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加快建设百姓健身房,更新提升健身路径、步道球场、水上设施,完善“10分钟健身圈”。发展现代体育新业态,实施体育赛事赛道美化亮化工程,办好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国帆船家庭赛等品牌赛事。

  六、聚焦高标准治理,推动安全稳定防线更加坚固

  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滚动排查整治食品药品、城镇燃气、交通运输、既有建筑、森林、消防等重点领域问题隐患,推进“互联网+智慧监管”建设,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深化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全面加强城市安全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保障能力、应急救援等工作,构建全灾种全领域全覆盖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推进应急预案数字化,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争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区。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认真贯彻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加快提高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率,做好医药物资储备保障工作,强化重点特殊群体保护和重点场所管理,引导居民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有序推进经营性地块出让,加大政府性债务化解管控力度,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健全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依法稳妥化解金融领域风险。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推进“问题楼盘”攻坚化解。加强教育、劳动纠纷、农民工工资、网络舆情等领域风险预防,防止矛盾风险外溢上行。

  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构建覆盖全域的精微服务管理网络,打造“网格+”服务管理品牌。扎实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探索开展分层分级培训,做优做强社区治理创新项目。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防范打击颠覆破坏、宗教非法活动,深入开展全域反诈、全民反诈,大力实施信访工作基层基础规范提升行动,攻坚化解信访积案和信访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聚焦高效能政府,推动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强化“忠诚核心”的政治能力。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时时对表、事事对标,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增强“依法办事”的行动自觉。坚持依法治区、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成效。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各方监督,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高效率做好政务公开,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锤炼“勤政为民”的实干作风。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共同奋斗中促进共同富裕。坚持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深层次听民声、察民情,全方位补短板、强弱项,既统筹实施大工程、大项目,又用心办好贴近群众的“关键小事”,切实做到真心融入知民情、真抓实干顺民意、真情实意解民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砥砺“攻坚进取”的履职担当。强化“板块围绕发展转、部门围绕板块转”的理念,紧扣发展要务,紧盯关键任务,紧密协调配合,大力提升政府部门的政策研发能力、创新突破成效。主动对上争取,积极争先进位,敢于跟强者比、勇于向高处攀,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埋头苦干,推动更多工作在全市争一流、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用好用实“三项机制”,为敢涉深水者“开绿灯”,为敢破坚冰者“兜住底”,不断造浓干事创业氛围。

  树牢“廉洁从政”的纪律意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做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厉行勤俭节约,稳步压降一般性支出,全面加强预算、资金、资产管理,扎实开展审计监督,严控政府性投资成本,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做好巡视巡察问题整改,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使命在身,自当奋勇向前;重任在肩,更须策马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坚定信心抓发展,埋头苦干勇争先,加快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滨湖新实践而努力奋斗!

文章来源:滨湖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