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 > 专题专栏 > 滨湖区业务专栏 > 重点工作 > 政策宣传

滨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滨湖区雨水管网(设施)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6-22 09:52来源:滨湖区人民政府

各镇、开发区、街道,区政府各部门,区各直属单位:

  《滨湖区雨水管网(设施)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22日          

  滨湖区雨水管网(设施)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滨湖区委办公室 滨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滨湖区梁溪河流域水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的通知》(锡滨委办发〔2021〕7号)和《关于明确区城镇排水管理职责的通知》(锡滨委编〔2021〕12号)的要求,全力保障区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统筹完善雨污水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排水管网(设施)运行效能,区政府决定,在生活污水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基础上,用三年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雨水管网(设施)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排水设施功能、强化雨水管理、规范雨水排放。根据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区“十四五”水环境治理和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在排水达标区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摸清雨水管网和雨水排放情况,着力解决雨水设施缺失、堵塞、错接等问题,稳步提高我区雨水设施运行能力和排水系统管理水平,有效削减入河污染物指标。

  二、总体目标

  2021年,建立建成排水应急抢险工作机制,完成雨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测绘工作,加快推进梁溪河沿岸雨污水专项整治工程。

  2022年,逐步落实雨水设施长效管理,完成50%雨水管网排查整改工作,做好雨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整理、校核和录入工作。

  2023年,完成100%雨水管网排查整改工作,初步构建雨水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雨污融合共管。

  三、工作任务

  全区雨水管网(设施)专项整治工作以排水达标区或道路为单位开展,对全区434个排水达标区和区级道路公共雨水管网,全面实施管网测绘、排查检测、方案设计、工程整改、评估验收,并落实长效管理,构建雨污水智慧化管理平台。公共雨水管网(设施)主要涉及老新村、自然村、安置房、背街小巷、非市管道路等雨水立管和埋地管。

  1.管网测绘。各建设单位对公共雨水管网实施GIS测绘,摸清雨水管网数量、标高、流向等基础资料,为下阶段雨水管网检测和信息化管理提供依据。

  2.排查检测。各建设单位对全区公共雨水管道进行排查检测,将人工排查和技术检测(QV、CCTV检测等)相结合,查找雨污混流情况和缺陷管段,正确判读雨水管网缺陷级别,出具完整的排查报告,提供完整的缺陷平面图。

  3.方案设计。各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排查报告,开展现场踏勘,按照雨水管道无污水错接、混接,水流通畅为原则,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方案和概算,报各镇、开发区、街道和区排水管理部门审核。

  4.工程整改。各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投标落实专业施工队伍,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施工技术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现场发现与管网测绘和检测设计阶段不一致的情况,及时与建设单位对接,变更设计方案,确保雨水管道无污水错接、混接,且满足通水要求,不发生堵塞等现象。工程整改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并更新完善新改建管网测绘信息,确保管网测绘资料正确、全面。

  5.评估验收。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过公开招投标,落实第三方单位对雨水管网(设施)专项整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原则上结合全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雨水管网(设施)专项整治、排水达标区长效管理复评等工作,落实排水管理第三方评估单位,统筹开展评估验收工作。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第三方评估验收的区块,进行抽查验收。完成整改的公共雨水管网,以单个排水达标区和单条道路雨水管网为单位,各建设单位及时上报区级排水管理部门进行验收评估,切实做到“完成一块,申报一块,合格一块”。

  6.长效管理。各责任单位要通过公开招标落实雨水管网养护单位,确保雨水管网水流通畅。养护单位要加强雨污水管网私接错接问题巡查,并及时上报各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对辖区内雨污水管网私接错接、井盖破损等回潮问题,要做到即知即改或“滚筒式”消化整改。现阶段,结合重点区域排水需求,在汛期前迅速落实2021年度排水应急抢险工作,切实保障排水安全;2022年起,公共雨水管网(设施)全面落实长效管理,2022年4月前完成公共雨水管网(设施)养护招标工作;整改工作完成并通过区级验收后,及时将新增的雨水管网纳入长效管理,推动雨污水长效管理并轨。

  7.智慧建设。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在正筹建的污水管网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同步整合雨水管网(设施)基础信息,形成全区雨污水管网“一张图”,打造大数据平台,建立排水管网信息资源更新、重点区域实时监测和移动终端跟踪监管机制,实现市、区、街道排水管理信息互联共享,提高全区雨污水运行信息化水平。

  封闭式小区和企事业单位等独立排水单位的自建雨水管网(设施),按照公共雨水管网(设施)专项整治要求排查整改并落实养护,由物业公司或排水单位自行实施。

  四、责任分工

  各镇、开发区、街道是雨水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雨水管网(设施)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协调和督促工作,确保雨水管内无污水错接、水流通畅、运行正常。

  区住房城乡建设局是雨水管网(设施)专项整治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管和考核工作,落实雨污水共管;作为梁溪河沿岸雨污水专项整治工程立项主体,工程委托区国投公司代建,代建协议另行约定,工程建设完成后移交各镇、开发区、街道实施管理。

  区城管局负责实施区管道路雨水管网(设施)专项整治,确保雨水管内无污水错接、水流通畅、运行正常;负责对占压排水设施、严重影响雨污分流实施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工作;配合做好“小散乱”排水户雨水专项整治和执法工作。

  区水利局负责雨水管网入河审批和执法工作,并将河道雨水排口信息与雨水管理部门、排污口管理部门共享。

  滨湖生态环境局负责按照《滨湖区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做好入河(湖)排污口排查工作;指导督促各类工业园区(集聚区)开展雨水设施专项整治工作,依法查处通过雨水管网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

  区教育局负责配合有关部门指导督促各类学校开展雨水管网(设施)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城市节水与雨水利用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节水、爱水的意识。

  区商务局负责配合有关部门指导督促农贸市场、商业网点、商品交易市场等区域开展雨水设施专项整治工作。

  区卫生健康委负责配合有关部门指导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雨水设施专项整治工作。

  区市场监管局负责协助指导督促“小散乱”排水户开展雨水设施专项整治工作。

  区委编办负责落实区、街道(镇)、社区(村)排水机构。

  区财政局负责做好资金保障工作,统筹安排雨水专项整治资金预算。

  区国投公司负责梁溪河沿岸雨污水专项整治工程的全过程代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雨水管网(设施)专项整治工作是区域水环境提升的基础工作,是健全完善雨污共管机制的重点内容,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领导,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扎实推进雨水专项整治工作。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发挥好全区雨污水统筹共管的牵头作用,有关部门和板块要根据分工要求,做好相关工作的推进落实,保障专项整治工作高效落实。

  (二)强化管理力量。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依托现有排水管理机构,通过近期抽调、远期招录等方式,选用市政、给排水等专业人员加强排水管理队伍建设。各镇、开发区、街道要改变临时抽调和兼职人员现状,设置专职排水管理办公室,配备3-4名工作人员,开展排水管理工作。社区(村)至少配备1名排水专管员,配合街道对辖区内雨水设施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阻止雨污私接错接等行为,及时掌握养护工作执行情况,对养护不到位、不及时的问题和重大整改项目可上报街道排水管理办公室统一落实整改。

  (三)保障资金到位。各镇、开发区、街道实施的雨水管网测绘、排查检测、方案设计、工程整改费用,各板块自行筹措资金,区政府按比例予以奖补;区国投实施的梁溪河沿岸雨污水专项整治工程费用,由区财政资金先行予以保障,最终由区、镇两级财政按比例分担。上述区级奖补和区、镇两级分担资金,由区政府另行约定分担比例和拨付细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实施的排水管理第三方评估验收的费用,由区财政予以保障。区城管局实施的区管道路雨水管网测绘、排查检测、方案设计、工程整改费用,由区财政予以保障。区管道路雨水养护资金按原渠道执行,其余公共雨水管网(设施)长效管理资金参照污水管网长效管理“以奖代补”办法执行。

  (四)强化督查考核。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把雨水管网(设施)专项整治工作的督查作为日常考核的工作重点,定期对各地和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检查和督促。各镇、开发区、街道和相关板块要及时报送雨水专项整治任务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推进困难,努力形成“月上报、季推进、年考核”的责任考核体系。雨水管网(设施)专项整治工作将作为区政府对各相关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

  (五)广泛宣传发动。要加大雨水专项整治工作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政府主导、条块结合、排水单位主动配合、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联动机制。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拒不整改的污染源进行曝光,努力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形成人人关心水环境、爱护水环境、保护水环境的良好局面,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