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生态环境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

凝心聚力、科学精准 高质量开启“美丽滨湖”建设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1-02-20 15:23 [ ]

信息索引号 014028901/2021-00558 生成日期 2021-01-25 公开日期 2021-02-20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滨湖生态环境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主题(二级)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关键词 污染,治理,环境安全,总结
文件下载 文件下载
效力状况 有效
内容概述 凝心聚力、科学精准 高质量开启“美丽滨湖”建设新征程

  刚刚过去的2020是极不寻常、令人难忘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的水气环境质量状况,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市生态环境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强化统筹推进,狠抓措施落实,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更高水平提高区域环境质量

  2020年,全局认真落实污染防治各项决策部署,在大事苦事难事急事多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昂扬的状态、团结的精神、实干的作风,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突出环境问题加快解决,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有力的推动了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全区PM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全市排名第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0.6%,同比上升4.4%;臭氧超标天数累计59天,同比减少10天。全区6个国省考断面和10个重点水功能区全部达标,达标率100%,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250条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191个,占比74.61%,同比上升26.87%;劣Ⅴ类水体从年初的19条压降至5条,同比减少14条,梁溪河、直湖港周边支浜实现基本消劣。具体工作开展成效如下:

  1.以改善环境为目标,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精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企业污染治理,以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为重点,以项目工程为抓手,推进完成5台工业窑炉、33台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8个重点行业VOCs治理,40家餐饮店油烟治理,4家企业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1个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等85个大气项目;加强重污染天气防范应对和管控,夏季臭氧高值期间,在雪浪、漆塘、荣巷三个国控站点周边实施“一点一策”,采取监测溯源、微环境治理等精准措施,采用“走航监测”、雷达遥感等现代化监测方式,着力抓好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治理,全力实现PM2.5和臭氧的“双控双降”。二是统筹区域水环境质量提升,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受夏季蓝藻、汛期污水倒灌等影响,太湖安全度夏风险陡增,梁溪河等重点入湖河道水质波动明显,预警函、问题通报不断。我局迅速出台“太湖安全度夏工作方案”“太湖蓝藻爆发、湖泛应急预案”“梁溪河蠡桥断面整治提升实施方案”等系列应对措施,强化水质综合监测,加强人工巡视、手工监测、自动站数据对比,实现重点河道、断面水质微型站全覆盖,加快推进控源截污、河道整治等项目工程,加强沙渚水源地保护,强化工业园区企业排污监控,巩固胡埭工业企业在线监测成效,有效扭转水质下滑趋势,实现太湖连续十三年安全度夏。三是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力打胜净土保卫战。全面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状况调查的二阶段初步采样调查工作,完成5个地块现场采样;做好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初步核算,完成9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1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风险评估区级预审;建立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地块清单,对全区重点行业企业关闭搬迁遗留地块进行了全面排查;加强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管理,将辖区内2家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和1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单位纳入重点监管单位名单。

  2.以环境执法为抓手,坚决遏制环境违法行为。一是清单化执法,专项化治理。加大明查暗访、联合执法和集中执法力度,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制度,深入开展“绿刃2020”、重点VOCs排放行业、固(危)废行业、铸造行业等专项执法行动,深化胡埭工业集中区整治,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301人次,检查企业1758厂次,规范环保执法和案审工作,查封扣押8件,依法做出起行政处罚82件,有力推动各类环境突出问题的整改。二是严格化执法,高效化管理。完成对680家“散乱污”企业“回头看”,关停取缔新增5家“散乱污”企业。在巩固原有整治成效的基础上完善优化“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园区外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加快向园区集中,妥善解决相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企业集约化发展,为绿色发展腾出更多环境容量。三是精准化执法,长效化整改。聚焦生态环境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认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问题等各级各类督察、检查反馈意见和披露问题的整改,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的3个问题和31.5件信访已清零,长江经济带4个生态环境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省级环保督察交办的2个问题和84件信访销号材料也已全部上报,推动西郊市场整治、太湖防腐材料关停并转等一批老大难的问题解决,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3.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一是加快监测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建设,完成马山、胡埭等地5个大气降尘点建设,继续完善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建成位于长广溪、直湖港、河埒浜等点位的11个微型水站,完成古竹运河自动站提升项目工程,巩固推广胡埭废水在线监测平台成功经验。二是着力优化监测能力。对污水倒灌和蓝藻局部暴发问题,增加相关特征因子的监测,在太湖蓝藻预警期间,完成全区45个沿湖蓝藻观测点位每天一次巡视和观测情况上报,与自动监测形成有益补充,及时为相关应急措施提供预警。在VOCs治理、工地扬尘管控、臭氧压降等各类专项行动中,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重点区域、重点点源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测监控,结合大气走航进行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污染源,提高执法和监管效能。三是有效整合环保资源。结合市局智慧环保二期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监测监控系统的深度对接,完善水污染源、VOCs、用电工况、重点部位、重点单位的自动化监控。根据省厅数据归集共享情况,对危废管理、移动执法、信访处理、排污许可证等业务系统进行相关思考和调研,逐步提升环境监管的信息化、精准化水平。

  4.以文明创建为引领,全面提升生态文明程度。一是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示范村创建。2020年成功跻身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胡埭镇鸿翔村、立人社区完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规划编制,即将开始验收;蠡园街道大箕山社区、胡埭镇马鞍村、蠡湖街道美湖社区成功创建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社区),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晋级江苏省“绿色学校”行列。二是扩大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以“环境月”、“世界环境日”等为契机,深入学校、社区、企业等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监督生态环境工作,不断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支持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通过“滨湖生态环境”微信、政府网站等平台,宣传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亮点和成效,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三是全面完成政务公开试点。滨湖区被省厅选取为编制环境保护领域标准目录样本的唯一一家试点单位,2020年我局全面梳理部门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制定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共梳理出权力事项143项,涉及生态环境局公共服务事项11项,省厅已专门对《无锡市滨湖生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进行会审,待完善后将作为样本在全省推广。

  5.以环境安全为底线,切实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落实安全责任。制定领导班子成员安全责任清单,落实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科室、下属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建立危险废物安全环保联合管控机制,通过定期例会、工作协同、联合执法、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压实环境安全责任。二是组织开展危废处置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开展危险废物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所有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利用单位进行排查整治,集中曝光一批危险废物违法典型案件,提高危险废物风险防控能力;按照“业务管理、行业牵头、属地监管”三项原则,在全市率先设立“危险废物处置专项整治平台”,全区共计排查企业715家,发现环境隐患1635条并全部整改到位,安全隐患线索全部移交有关单位,整改率和移交率均达100℅,逐步构建危废管理“一张网”。三是加强核安全及辐射安全监管。组织、指导、协调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等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应急监测、救援和调查处理,积极配合工信等部门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

  6.以优化服务为本位,提高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水平。一是完善审批流程优化营商环境。将报告书的审批时限由法定60个工作日压减至承诺时限的15个工作日,报告表的审批时限由法定30个工作日压减至承诺时限的15个工作日;按照主动服务、提前介入、提前预判的审批服务新做法,服务项目审批。疫情期间积极开展“不见面”业务办理,通过网络方式指导企业进行危废网上申报、转移。二是积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通过梳理我区2020年内需要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全程指导,完成江苏源清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燃气轮机关键部件再制造国产化建设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审批。做好54个行业的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截至目前已经完成符合告知承诺制条件的项目92个,提高了审批效率,加快了项目建设的速度。蠡园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工作方案、胡埭园区规划环评等均已完成上报。三是完成企业排污许可登记发放。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开展以来,倒排工期,明确时间节点,通过召开专题培训,对重点企业和乡镇街道进行集中精准帮扶,按照“摸、排、分、清”的工作方式,完成对全区3385家企业的登记,累计发证191家。

  二、认清形势、正视不足,加快补齐生态环境质量短板

  回望过去一年工作,过程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在突发的新冠疫情、汛情、藻情等情境下,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顶住压力,取得显著成效,但对照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定位中对生态环境要求,当前工作仍面临一些短板。

  一是区域环境质量整体向好,但局部问题仍然突出,部分环境指标起伏波动较大,环境质量还不够稳定。主要表现在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虽然继续保持上升,但是臭氧难题日益突出,尽管采取了监测溯源、微环境治理等措施,但成因分析还不够透彻,措施还不够精准,仅依靠洒水、雾炮、突击检查等应急性管控措施,凸显治理手段单一,治理方法匮乏,治理成效达不到预期,2020年滨湖臭氧超标天数59天,绝对值全市最高,已然成为影响我区优良天数最大因素。降尘管控无力,2020年滨湖降尘量为4.8吨/月·平方公里,全市排名倒数第二,在4月和8月分别高达10.62、9.1吨/月·平方公里,直接导致全年达标无望,在上级部门各类检查督查过程中,我区多个工地被通报,个别工地还因整改不到位被连续通报,充分反应出研究问题、解决主动性不够,管控措施不到位。

  二是环境质量改善保持上升势头,但环境改善边际效应日益明显,改善空间日益压缩。主要表现在PM2.5进一步压降的空间收窄,根据市局大气处分析,无锡PM2.5的本底是30微克/立方米,目前滨湖已基本在限值,全市也排在了第一,进一步提升改善空间微乎其微;优良天数比率今年也达到新高,继续保持像“十三五”期间每年大幅度改善几乎不可能。河湖治理上,全区劣Ⅴ类水体实现基本消劣,下阶段河湖治理将面临从消劣争优转向全面保优再提质转变,聚焦在优III比例、水质稳定性的提升上,治理措施上从之前筑坝围栏等应急性、临时性管控手段过度到生态修复、控源截污等治本治根上来。

  三是环境治理成效日益彰显,但是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与不断提高的环境要求还不匹配、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科技化、数据化技术手段在环境执法监管与监测中的运用和分析不够,排查发现问题主要还是依赖过去靠人跑、靠人巡的方式,人手不够、力量不足的矛盾在事情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严的境遇下进一步突出,利用无人机、无人船、水气自动站数据分析等现代化监管手段的意识刚刚起步。“攻坚办”“河长办”“大气办”等体制机制力量未被充分挖掘,协调联合住建、城管、水利等部门和板块开展行动不够有力,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单独依靠生态环境一家单位力量远远不够,必须继续探索像“环境质量月度会商会”等汇集多部门力量的工作机制。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保持高战略定位,履职考核压力不断增大,工作挑战性继续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等国家重要战略布局,对下阶段生态环境治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尽管环境改善的空间日益减小,但“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刚性要求摆在那里,2021年还将增加4个省考河道断面,市级考核河道数量也将会有大幅增加,各级各类、各条线的环境指标考核继续调高变严。2021年市政府提出了“十百千万”工程,即十个重点产业集群、一百个土壤修复项目、一千个水环境治理项目和一万个大气环境治理项目,面临工作量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措施更细等挑战,亟需从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上找方法。

  三、保持定力、担当实干,推进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全局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精神,瞄准工作中的痛点、难点,把握好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这两条主线,聚焦治理能力提升,结合“太湖湾科创带”和“美丽滨湖”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要做好以下6个方面内容:

  1.科学分析、提前谋划,统筹“十四五”生态环境发展。一是要摸清家底,理清区域发展容量。围绕水气等治理目标,摸清各类污染源底数,从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等角度切入,掌握当前我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数量、排放主要污染因子、企业收集治理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准确测算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压力,为实现精准治污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二是要深化调研,优化行业治污管理。不同大气和水监测站点、不同工业园区、不同行业企业等面临的环境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的原因,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臭氧、扬尘、河道断面达标等环境质量短板问题,总结治理经验,不断提高治理的科学性,重点推进包装印刷、工业涂装、汽修、石化等重点行业污染防治,确保监管到位。三是要提前介入,细化条线业务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优化监管方式,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了解掌握企业在环境保护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企业在环保规定、政策等方面进行答疑解惑,对企业生产、治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政策、技术指导,深入体检式、预防式、服务式执法,引导企业采用更为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优化生产装备和工艺流程,向行业内环保“领跑者”看齐,实现从被动治污到主动治污的转变。

  2.全面布局、突出重点,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一是要布局更全监测网络,拓展监测范围。完善大气监测站点建设,建立马山、胡埭、蠡园、南泉、勤新等工业园区的精细化监控网络。引入水质自动哨兵站体系,完善水质预警监控体系;丰富监测技术手段,运用好无人机、无人船等设备,突破传统作业限制,提高作业效率和精确度;巩固推广胡埭废水在线监测平台成功经验,在完善重点排污企业监测基础上,落实排污口、雨水口的全面排查和在线监测。二是要获取更细监测指标,提升数据质量。根据复合型大气污染治理需求,在建设的7个VOCs固定站点基础上再增设56个微型空气站,形成主站+子站、超级站+组分站的监测模式,推动大气环境监测从质量浓度监测向机理成因监测深化。对污水倒灌和蓝藻问题,在常规因子监测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特征因子的监测,对重点河道加大手工监测力度,与自动监测形成有益补充。三是要追求更准系统分析,强化数据运用。在水质监测的科学性、全面性与精准性基础上,准确掌握重点断面污染因子,详细分析水质情况,对超标因子提出针对性措施,特别是在主河道水质下降的情况下,及时找准有问题的支浜和相关污染源并落实治理措施。结合大气走航进行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污染源,在VOCs治理、工地扬尘管控、臭氧压降等各类专项行动中提高执法的效能和效率,说得清污染的因子是什么,找得准污染源在哪里,落实好各项精准整治措施。

  3.标本兼治、精准施策,落实水气环境长效治理。一是推动大气精细化治理走向深入,有效管控臭氧、降尘。落实“夏病冬治”措施,细化落实国控点周边污染源排查,针对工业排放、餐饮油烟、汽修喷涂、油品污染、江大实验室等行业领域问题,逐项落实治理措施。针对各国控点周边,制定雾炮、洒水标准化作业流程,合理安排作业频率和时间。常态化开展工地扬尘管控,充分运用大气办、攻坚办平台,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完善主体责任,不断加强项目巡查执法,重点加强对土地整理、市政建设、小微工程的管控力度,由建设、城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及相关板块共同联合,加大对各施工建设现场的巡查、检查、执法力度,形成长效化管理机制。着力做好区域深度保洁,对重点区域、重点道路实施常态化、精细化保洁,加大对渣土车、物料运输车辆的严管,调整优化运输车辆线路,严厉查处非法运输、抛撒滴漏、带泥上路等违法行为。二是突出治水的系统性谋划,重点加强雨污分流、控源截污和河道治理。以“美丽河湖”建设为统筹,坚持流域治理与河道整治相结合、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日常管控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统筹考虑流域水系、管网箱涵、调水引流、区域共治等各方面因素,形成全区分区域、分流域的水系系统治理方案。分级分类落实治水任务,管住企业污水,加强对涉水企业综合执法整治和岸源污染排查巡查,确保企业污水不入河;截住城市污水,全面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加强区域内暗河(箱涵)综合整治,尽量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科学做好雨水引流,研究雨污分流系统工程建设,解决污水系统的高位运行后的溢流污染问题,化解雨污混流对河道水质冲击;减少蓝藻对水质影响,加强汛期河湖日常巡查,加大蓝藻打捞频次和力度,通过曝气增氧、前置打捞等方式改善前端水质,保持河道水面清洁。

  4.监管并重、规范高效,提高环境执法水平。一是抓好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结合重点工作、重点问题整改和区域行业的特点,集中组织专项执法,要实现监测与执法有效联动,摆脱过去依靠简单巡查被动式执法。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强网格员对辖区内企业的排查力度,实现辖区生态环境监管全覆盖,对辖区内各类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继续加强“散乱污”整治,重点对部分纳入关停取缔整治而仍在生产的进行严查,对部分保留作为整治提升的企业,督促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要安装或运行到位。二是抓好法制普及与帮扶。把普法贯穿于执法全过程,结合VOCs专项治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危废行业综合环境专项整治等行动,印制有关污染防治的科学知识、政策法规、违法典型案例等书籍资料,在现场检查时赠与被查单位,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和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进企业、进街道、进社区,重点在企业、工业园区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三是抓好突出问题整改。把各级各类督察、检查反馈意见和披露问题的整改作为提高环境质量的契机,在整改落实上清单化推进、专项化治理,加快推进尚未完成整改问题的整改销号,重点查问题整改是否出现反复回弹,查问题整改的长效措施是否坚持。同时,充分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准备。要提高站位,重视推进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用好信访举报系统,规范受理办理流程,将群众信访投诉作为发现生态环境问题线索的“金矿”,以看得见的扎实整改不断提高群众生态满意度。

  5.结果导向、流程管理,提高生态环境工作管理。一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按照市局统一部署,进一步细化落实局队合一改革任务,统筹安排全局执法资源和执法力量,加快基层执法分局的组建工作,同时,探索建立分局管理、考核办法,加强基层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建设,确保机构顺利组建、工作有效衔接、监管不断加强。二是实施内部工作流程再造。加强机关内部信息整合,打通科室业务壁垒,推动科室结构和功能由以职能为核心向以流程为核心转变,打破原先“部门各管一摊”的工作机制,推动监测执法、项目审批、水气土治理等职能工作在信息、流程上的整合,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工作无缝对接,真正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部门内部工作运行协调机制。三是坚持项目化工作推进。把各项年度重点任务、关键指标细化到每一个具体项目和具体责任人,每个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工程化调度,在原来定任务、定方案、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基础上,细化措施内容指标、阶段时间节点和承办具体科室,通过每周通报、每月调度、年度考核的方式,倒逼工作落实落地。

  6.提高站位、严格标准,深化生态环境安全生产。一是完善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将各类危废专项整治融合入日常监督检查中,将日常监督检查工作量反映到专项检查隐患排查整改清单之中,通过完善监管工作机制,明确“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促进危废监管体系全面升级,着力解决长久以来危废监管存在的上下机构设置不匹配、方案机制落实效果差等问题。二是着力解决危废历史遗留矛盾突出问题。分类推动企业实际危废产生量与原有环评不符、原有环评审批要求与现行管理要求有差距、部分街道保留“散乱污”企业缺少环评审批手续等问题解决。促进危废应转尽转,打造小微企业收集亮点,畅通小微企业转移渠道。探索开展危险废物危险特性鉴定,梳理高危险性危废企业名单,完善危险废物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初步摸清我区危险废物危险特性,为危险废物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全面提升夯实基础。三是加强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大力提升突发环境应急保障能力,扎实做好重要敏感时段环境安全保障工作。开展实战化应急监测和处置演练,切实提升辐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把信访作为发现违法问题、服务群众和企业的“金矿”,发挥好“12369”、“12345”、污染攻坚平台等渠道矛盾化解作用,深入开展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专项行动,要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四、党建引领、清正廉洁,更高标准打造生态环境铁军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紧盯症结精准施策,扭住重点持续用力,找准切口完善制度,以过硬作风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

      1.以党的建设为统揽,为全局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一是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把握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把聚焦点、着力点放到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上,切实增强拥护核心、追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切实从政治上建强机关、当好表率,更加自觉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谋划推进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政治引领作用,确保市局各项决策部署在滨湖局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二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抓好问题整改落实,推动党员干部时时叩问初心、守护初心。组织“加快推进‘三个转变’,切实提升业务能力”专题讨论,围绕“七个为什么”和市局彭红宇局长提出的十二个“有没有”,认真查摆思想、作风、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解决工作中“不敏”“不敢”“不实”“不会”“不活”等问题。三是在抓党建促发展上聚力用劲。坚持党建工作与其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一起落实,一起考核,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融合,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2.以廉政建设为保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一是明确制度约束。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局各项细则办法,以政治纪律为中心,突出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落实,通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二是注重源头防控。规范采购流程,严把环评审批、项目奖补关口,重点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招标、资产划转、固废监管、环境执法等重大事项、关键岗位的风险防控,对重要环节、重要岗位和重要人员在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点进行梳理,落实《滨湖生态环境局廉政风险防控手册》。三是加强教育警示。组织警示教育专题党课,组织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进行警示教育专题宣传,集中学习、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廉政准则》等党规党纪,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落实好谈心谈话、述责述廉,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经常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压实日常监督,时刻严守清正廉洁底线。

  3.以队伍管理为基础,打造素质过硬环保铁军。一是明责尽责在行动中“敢担当”。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等重大行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比学赶超意识,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志愿者队伍,共派出志愿者服务队伍四批350人次,深入社区、交通干道、机场、火车站等场所开展疫情防控工作,12名党员和1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抗疫事迹入选区委组织部和区级机关工委《身边党员平凡事之抗疫群英谱》。二是敢拼敢为在工作中“作风硬”。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在多个急难险重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能够顶得上、顶得住、顶得好,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上勇于冲在最前面,干在最实处,在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散乱污”整治、臭氧压降、太湖安全度夏等各项工作中,展现了铁的意志、铁的精神、铁的作风。三是巧学善学在实践中“本领高”。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尤其在2020年急难险重事情多的考验下,广大党员干部在忙碌中不失去方向、困惑中不失去目标、艰难中不失去信心,不断研究环境治理新情况、有效解决新问题,展现较高的学习本领、钻研问题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充分体现了政治强、本领高、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本色。

  2021年,滨湖生态环境局将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治污攻坚不动摇,推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从“十三五”的明显改善到“十四五”的持续改善,为滨湖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标杆区提供“魅力独具”的生态环境。

文章来源:无锡市滨湖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