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 > 新闻中心 > 板块动态

十载禅意路,一湾江南梦:拈花湾从荒芜田园到文旅标杆的绽放之路

发布日期:2025-11-14 14:39发布机构:马山街道

2025年11月14日,拈花湾即将迎来十周岁生日。十年,足以让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也让一片荒芜的太湖沿岸,蜕变为一座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的“心灵度假目的地”,并在2025年春节作为春晚分会场取景地之一经验亮相。拈花湾是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拈花湾的十年,不仅是自身的成长史,也是区域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科技赋能的生动缩影。

从零到一以“禅”为魂的造梦之路回首2015年,拈花湾在太湖边的耿湾悄然绽放。那时的马山,还是一片以农田和农舍为主的静谧之地。拈花湾文旅以“禅意生活”为理念,打造出全国首个以禅文化为核心,融合游览、住宿、餐饮、禅修、夜游、节庆等多维场景的复合型文旅项目。从最初的“拈花塔”“梵天花海”,到后来的“禅行”演出,再到禅韵悠长的“拈花一笑”雕塑——拈花湾不断丰富内容体验,让传统文化不再是静止的展陈,而是可参与、可感知、可传播的生活方式。

如今,“拈花塔”再次焕新升级,以自贡非遗花灯装点塔身,亮塔仪式流光溢彩,惊艳四座。不远处的“AI塔”与之遥相呼应,无人机编队与水幕投影联动,打造出“蓝莲花开”等震撼场景,累计吸引了超百万游客驻足观赏。自“AI塔”开放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并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成为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游客通过沉浸式交互体验,感受到禅意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独特魅力,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拈花湾的品牌辨识度与文化感染力。伴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无锡拈花湾文旅也正以拈花云科为载体,持续探索文旅+科技的融合,用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加速文旅产品迭代升级,加快培育文旅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拈花湾先后获评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全国演艺精品名录、第一批江苏省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第一批江苏省特色小镇、江苏省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区域、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省级示范项目等荣誉。

点亮夜色带动全域旅游新生态拈花湾的夜,比白天更动人。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的“夜经济引擎”,拈花湾打造的夜间旅游产品,不仅留住了游客的脚步,更催生了度假区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自拈花湾开园以来,度假区精品客栈和旅游民宿迅猛崛起,新增精品民宿、客栈逾200家,旅游直接与间接就业人数近万人,真正实现了“景区带村、旅游富民”。近年来,度假区创成甲级旅游民宿1家,乙级旅游民宿1家,丙级旅游民宿4家,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等级民宿全覆盖,等级民宿数量全市第一。

从马山出发走向全国的“拈花模式”十年间,拈花湾文旅不仅深耕本地,更逐步形成可复制、可输出的“拈花模式”。以策划、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能力为依托,拈花湾文旅打造了多处文旅项目:山东曲阜尼山鲁源村——用数字化手段激活儒家文化;新疆伊犁那拉提·拈花湾——融合草原游牧文化与丝路精神;南京金陵小城——再现六朝古都风雅;无锡惠山映月里——以“二泉映月”IP演绎国乐新韵……从江南到西北,从圣贤故里到丝路边疆,拈花湾文旅正以文化为纽带,在全国织就一张“可触摸、可沉浸、可传播”的文旅网络。文旅融合践行新时代的企业担当拈花湾的十年,不仅是商业的成功,更是文化与民生的共振。从带动马山民宿业发展,在当地直接或间接创造旅游就业岗位,到助力尼山鲁源村从“穷山区”蜕变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拈花湾文旅始终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在“文化润疆”“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命题中,探索出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实践路径,成为江苏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2015到2025,拈花湾用十年光阴,在太湖之滨书写了一部关于“传承文化、创造经典、安顿心灵”的文旅传奇。它证明了,一个以文化为魂、以体验为王、以创新为翼的文旅项目,能够超越时间,持续为人们提供珍贵的情感连接与精神栖息。十年,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站在十年的交汇点上,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将与拈花湾携手共进,继续深化文旅融合,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场景,激发新动能,共同描绘更加绚丽的文旅画卷,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为行业提供更加成熟的发展模式,为区域经济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