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9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发布机构:滨湖区纪委监委
参加纪检监察工作以来,我深刻感受到纪检监察工作的复杂性,纪检监察工作犹如一面多维棱镜,既折射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成色,又考验着监督者的政治智慧。通过一年多具体工作实践的磨砺,我对纪检监察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从程序合规到政治体检的思维进化
初期开展专项监督时,往往陷入“查台账、对清单”的平面化监督模式。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逐渐认识到,政治监督的深层价值在于穿透业务表象把握政治本质。在专项监督中发现,个别单位“台账规范”的背后隐藏着“表态落实两张皮”的政治偏差,这种从具体业务切入、直指政治根源的监督视角,正是落实“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要求的生动实践。这启示我们必须建立“双向透视”思维:既检查政策执行的“形”,更研判政治站位的“神”,真正实现从“有没有做”向“做得对不对”的监督跃升。
从问题整改到生态治理的能力重构
专项监督的目标不是追责问责的数据叠加,而是推动形成“发现问题-系统治理-巩固成效”的良性循环。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单点突破式的监督如同治标不愈本的“创可贴”,很难真正解决深层次问题,唯有从个案着手健全完善制度规定,推动重点领域形成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才能持续释放监督的“乘数效应”。将制度约束嵌入治理流程的实践,印证了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战略智慧,更彰显了由“治已病”向“防未病”的治理哲学转变。
从执纪问责到初心淬炼的认知升华
身处监督岗位,最深刻的领悟,莫过于理解“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政治辩证法。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没有天然的“免疫力”,必须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正如在专项监督工作中既要严查作风顽疾,更要深挖思想根源,监督他人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不断校准自身政治坐标的过程。每当看到警示教育片中曾经的“监督者”沦为“案中人”,我就更深刻地理解了“打铁必须自身硬”不是道德说教,而是纪检监察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准则。
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当以“见微知著”的政治判断力把准监督方向,以“解剖麻雀”的政治执行力破解治理难题,以“时时勤拂拭”的政治自制力守护初心本色,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中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铮铮誓言。(文/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 朱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