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中心工作专栏 > 政策宣传

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4-12 10:55来源:滨湖区人民政府

各镇、开发区、街道,区政府各部门,区各直属单位:

  《滨湖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11日

滨湖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举措,是实现高品质美丽湖湾区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建设高水平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作出表率,积极推进“全国最干净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和固体废物管理,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五大类固体废物(以下简称五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持续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无锡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5年,根据全市统一要求,配合无锡市建成“无废城市”。区域处置设施实现由补短板到提质增效的质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基本建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主要农业废弃物处置利用水平全面提升,城乡有机废弃物利用形成长三角乃至全国示范模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全国领先,危险废物环境与安全风险有效防控,“无废城市”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四大体系基本形成,秉承“争第一、创唯一”理念构建滨湖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健全制度政策体系,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

  1.落实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工业固废总量平衡审批机制,建立小微企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城乡有机废弃物等协同耦合一体化收集制度,为配合制定《无锡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奠定基础。集成工业绿色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乡村振兴战略、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改革和试点经验,制定相关示范政策和制度。(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开发区、街道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镇、开发区、街道落实,不再列出)

  2.建立“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立足滨湖发展定位、产业结构特点、经济技术基础等,融合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从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群众获得感5个方面制定“无废城市”建设指标内容。科学编制并印发实施方案,以指标体系为基础量化目标清单,以目标落地为导向设定任务清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形成项目清单,以实施主体为抓手制定责任清单。(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统计局、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构建部门联动体制机制。排查梳理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和环境保护税征缴等环节的监管盲区,明确各部门职责边界,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重点问题会商制度,搭建高效的合作管理平台,发挥税收保障平台作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调联动机制。积极落实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政策。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推广应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将固体废物产生、利用、处置企业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建立规范的信用管理制度。(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税务局、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聚焦转型升级,持续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格局

  1.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三线一单”为抓手,严格项目准入,新(扩)建项目要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依法有序推进规模小、经济效益差、资源利用效率低且危险废物治理难度大、污染重的项目关停或转型。因地制宜加快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低碳发展,降低工业产废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实施工业绿色生产。结合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要求,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区域内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集群绿色发展水平。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提高中高费方案实施率。加快绿色园区建设,构建产业园区资源和能源梯级利用、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园区企业内、企业间和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实现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支持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离田收储利用。推广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技术,积极引进试验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推广强化耐候加厚地膜。(区农业农村局、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扎实推进塑料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治理,积极推动塑料使用源头减量,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开展绿色物流体系建设,推进过度包装、随意包装专项治理,推广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到2025年,实现同城快递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全面应用。公共机构推动无纸化办公,服务性行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以餐饮企业、酒店、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食堂等为重点,创建一批绿色餐饮经营主体,倡导“光盘行动”。提升绿色设计水平,推广绿色施工,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保持100%,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到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照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区发展改革委、区教育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商务局、区文体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区机关管理局、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全过程监管,落实固体废物全面系统治理

  1.加强规范化分类贮存管理。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5年,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建筑垃圾分类收集、贮存及资源化利用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类管理要求,推动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贮存设施。完善危险废物鉴别管理体系,根据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危险特性、环境风险等因素,建立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物分类及源头管理,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生活垃圾、输液瓶(袋)等废弃物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贮存等工作。(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局、区卫生健康委、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立专业化收集转运体系。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思路,推行“绿岛”建设。建立五大类固体废物全覆盖收储运体系,实现网格收集、高效运转、规范处置、服务便捷、风险可控。以大宗工业固废为重点,建立健全精准化源头分类、专业化二次分拣、智能化高效清运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体系。规范健全小量危险废物集中收运处理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强危险废物流向监控,实现电子运单和转移电子联单对接。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将各类医疗废物全部纳入集中处置。(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卫生健康委、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完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动落实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责任,加强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到2025年,全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覆盖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废旧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区农业农村局、区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高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建设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促进固体废物资源利用园区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推动在土方平衡、林业用地、环境治理、回填等领域利用建筑垃圾,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推广城乡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资源化方式,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着力解决好厨余垃圾堆肥等产品应用及二次污染问题。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两网融合,鼓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建立在线交易平台,完善线下回收网点,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对列入国家《限期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名录》的,严格限期退出。(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局、区商务局、区供销社、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畜禽禁养区管理,推动高附加值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区农业农村局牵头)

  4.推进匹配化处置能力发展。将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依法依规保障设施用地。重点聚焦农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厨余垃圾、危险废物等结构性能力短板,保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适度富余,基本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固体废物处置体系。(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委、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通过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合理引导利用处置新兴技术健康发展,推动新应用项目落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创新和推广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动完善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处置价费形成机制。(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提升标准化执法监管能力。探索建立守土有责的“固废长制”,完善网格化的固体废物巡查机制,以“一园一策”“一企一策”模式推动建立重点环境风险源防控体系。开展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分类整治,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区检察院、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督促清理整顿废塑料等再生利用行业,依法取缔非法加工小作坊、“散乱污”企业。加强生态环境、住建、城管、农业农村、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开展“清废行动”专项整治,依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协调联动。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协调联动”,建立线上监管与线下现场执法协调机制。(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司法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滨湖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全面应用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充分运用“5G+大数据+AI”等新技术,配合建立和推广“无废城市”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固体废物治理综合监控调度、无废城市综合展示、部门间信息融合等,为政府和部门提供决策支撑和监管服务,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数据共享与平台互联互通。通过对接和共享信用评价数据与执法处罚等数据,加强对固体废物相关企业信用监督,促进企业加强自我约束。鼓励企业建立生产、安全、环保、设备、视频监控等运营系统,与政府管理平台进行对接,实现动态监管和风险预警;鼓励收集、利用、处置企业使用智能收集转运APP,系统优化运输路径,提升收集效率,降低收集运输成本,形成“互联网+服务+监管”的创新管理模式。(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委、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打造“无废城市”滨湖特色

  1.试点固废行业碳排放减量方式。以焚烧、填埋固体废物方式等为重点,选取典型企业,以优化设施布点、合理配置设施规模、选取最佳可行工艺技术为导向,引导固体废物应用尽用,减少填埋量,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基础上,实现固体废物处置行业全流程减碳。(滨湖生态环境局牵头)

  2.加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加快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建立完善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管理体系。到2023年,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推进建设厨余垃圾、秸秆、蓝藻等有机废弃物“1+X”的区域性收集转运和利用处置体系,即1套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设施,X个就近收集点。到2025年,建立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为主的多元化市场运作模式,健全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联动合作机制,形成一体化的区域环境治理格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城管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开展典型固危废示范模式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具有高水平研究团队的骨干企业,形成一系列经济可行、绿色低碳的新技术研究成果。加大技术研发,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成熟技术,建设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项目。形成以压实地方主官责任为核心的“固废长制”,以全固废要素为对象的一体化收集经验模式,以低碳为特色的城乡有机废弃物区域流域环境治理模式,以“管家式”管理为核心的一般工业固废全过程监管模式。(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委、滨湖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工作步骤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动员部署。在年度污染防治攻坚会议上动员部署“无废城市”建设,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营造良好氛围。

  制定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参照省市“无废城市”建设方案任务和指标体系,编制滨湖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并于2022年7月底前印发。

  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根据“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制定目标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逐级细化分解各项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强工作调度、督导和考核,有力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开展总结评估。建设期间,每年年底前,各类固体废物的责任部门和各镇、开发区、街道对“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情况、主要做法、成效、存在问题及建议等进行年度总结,形成总结报告,并报滨湖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2023年底前完成滨湖区“无废城市”建设中期评估,2025年底前按照省市要求完成“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总体评估。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建立工作专班和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工作专班融入区污防攻坚办公室实体化运作,统筹“无废城市”建设、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及塑料污染治理等相关工作,从发改、工信、城管、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抽调人员补强现有工作力量;联席会议工作机制融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例会机制,与其他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协同推进。

  (二)抓好工作落实。建立“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定期调度、评估、督导、通报和考核制度,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合、条块联动的工作格局,有力压实各镇、开发区、街道和有关责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实施方案细化确定年度指标、工程等重点任务,并将其纳入高质量考核和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考核体系,推动考核结果与项目安排、评先评优等挂钩。

  (三)加大要素投入。加强财政资金统筹整合,明确“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资金范围和规模。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前瞻性预留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用地,并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性质和开发强度,减少“邻避”效应。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交流合作,推进产学研用平台建设,服务全区“无废城市”建设。

  (四)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创建“无废工厂”“无废校园”“无废小区”“无废菜场”等,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并将“无废城市”的理念纳入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全面立体的“无废城市”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培育“无废”理念。

  附件:滨湖区“无废城市”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附件

滨湖区“无废城市”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文体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统计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机关管理局、区供销社、区公安分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滨湖生态环境局、区税务局

                                                                                     政策解读文件关联:http://www.wxbh.gov.cn/doc/2022/04/12/37208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