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

滨湖区“十四五”规划——产业发展篇

发布时间:2021-06-08 14:56 [ ]

信息索引号 014028901/2021-03885 生成日期 2021-06-08 公开日期 2021-06-0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区发展改革委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主题(二级)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关键词 规划,经济,其他
文件下载 文件下载
效力状况 有效
内容概述 滨湖区“十四五”规划——产业发展篇

  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持续推进先进制造提质增效,深度实施产业融合战略,加快打造具有滨湖特色的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构建优势独具的现代产业体系。《无锡市滨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今后五年全区提升产业竞争力、构筑高质效经济体系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过去的五年,为切实解决制造业空间有限、房地产业占比过高、新兴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不快等问题,同时也为了抢占产业制高点,做强特色产业优势,我区编制出台了《无锡市滨湖区现代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了新一轮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即全力打造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文化旅游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区各级的共同努力下,全区经济产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5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6.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0.6:44.4:55调整为2020年的0.4:37.6:62;新兴产业业务收入及税收分别达到331.6亿元和31.7亿元,五年来始终保持20%以上年均增速;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速达11.2%,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70%;建设超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8个,总投资超400亿元的融创文旅城建成投用,太湖智谷、拈花湾等项目建成运营;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数字电影产业园和拈花湾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单位。

  【规划索引】

  坚定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和发展“三大经济”的重要部署,结合滨湖资源禀赋,紧紧围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三个方向,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总部化、服务化、楼宇化、科技化等多元化发展,促进产业链协同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促进有滨湖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稳固、更加强壮。

  ……

  “十四五”时期滨湖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目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年均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新兴产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2%,旅游总收入达到500亿元,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0家。

  ——摘自《无锡市滨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规划解读】

  总体来看,滨湖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步履坚实,但当前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制约问题:我区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后续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捉襟见肘;部分产业用地产出水平偏低,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城融合格局尚未形成,各园区产业创新生态还不完善,城市与产业互融互促程度仍不高;产业链不完善,特色优势产业普遍缺核心项目、核心企业等要素支撑。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十四五”滨湖产业如何提升能级、提升质效、提升竞争力,实现既定目标,《纲要》明确了今后五年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做出了提纲挈领的回答。

  【关键举措之一】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以“五新”为导向,加快打造“总部型、研发型、集成型、服务型”为特征的高端制造业,深入实施“千企技改”装备升级行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上云入网”、“两业”融合。深入实施高端装备赶超工程,鼓励企业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装备赶超、首台(套)重大装备推广应用等项目,建成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是聚力发展新兴产业。以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设计、信息技术、车联网等为基础,纳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全新业态,整合全区产业发展资源平台,优化完善产业创新生态,加大重点企业项目招引培育,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节点型企业打造成为具有“链主”特质的龙头企业,并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带,实现集群化发展。三是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消费载体布局,提升商贸服务产业能级,推动河埒片区、蠡湖新城、融创文旅城、胡埭汽车城等新老商圈提升,全方位优化湖滨路商业街和荣巷历史街区规划,加大商贸基础设施智能化布局,积极培育电商平台、新零售、首店经济等新兴业态。四是加力推动旅游经济。加强全区旅游休闲资源整合融合,加大重大旅游配套功能项目补充建设,积极撬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加快马山、山水城、环蠡湖等区域山水资源合理利用,深度提升体验、采摘、健身、野趣、休闲等功能,增强全域旅游发展特色,打通旅游全产业链。加快旅游与农业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关键举措之二】加快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一是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以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为核心,依托中科芯、卓胜微电子、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院所企业,加快推进各领域高性能处理器芯片和行业专用芯片的技术创新,加快高端芯片设计领域的拓展延伸和应用领域的产业化步伐。二是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坚持“医药研发+智能制造+健康服务”三位一体,以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为核心,以新药研发、智慧医疗器械、基因诊疗与康体养生等为主攻方向,打造集新药研发、医疗试剂与器械生产、康体养生为一体的大健康全产业链。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依托既有的物联网、信息安全、车联网等产业优势,引导鼓励传感物联、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于智能制造,推动形成一批成熟的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海空核心部件产业集群。依托派克新材料、永瀚合金等龙头企业,打造具备领先优势的航空航天新材料和零部件产业化基地。以蓝海战略、深海探测、系统配套为重点,发展深海作业平台、高技术船舶、特色海洋工程装备等特色产业,拓展自动码头及新一代港口机械、“一带一路”港机服务链。五是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依托上机数控、贝斯特精机等龙头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企业技术协同攻关,着力突破机床整机及关键部件在高速高精、多轴联动、复合加工等关键核心技术;依托信捷电气、工装自控、华明自动化等工控类企业,重点发展动力自动化项目的关键控制系统、总装集成、成套设备、核心零部件,全面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水平。六是数字文化产业集群。依托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围绕‘数字影视、数字制作、数字文娱、数字传播、数字版权’等五大方向,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和产业服务保障,加快影棚载体扩建、华为5G数字影视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电影产业工业化、现代化、标准化进程,扩大产业规模,建设国家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

  【关键举措之三】加快培育壮大“三大经济”

  一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设施建设,支持云服务企业建设先进、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推动物联网、遥感遥测等技术在交通、能源、通信、环保、给排水、防灾等行业中应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加快国家智能交通测试基地、移动马山IDC园区等项目建设,有序引导胡埭园区企业对各类装备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和应用;提升工业互联网应用水平,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创新。二是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精准谋划总部经济发展布局,依托长广溪、蠡湖新城CBD,加快规划建设总部经济发展集聚区,其他区域和园区结合各自定位,大力发展一批先进制造型、科技研发型、销售管理型总部企业,实现差别化布局;精准引育总部经济优质企业,建立总部企业孵化储备库,加快培育一批本土总部企业,大力引进一批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总部落户;精准构建总部经济发展生态,优化区级总部型企业认定标准,配强总部企业扶持政策,建立楼宇经济信息化平台,大力引进律所、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构建企业上下游专业服务生态。三是加快发展服务经济。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制造企业重点开展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维护保养等产业链延伸服务,加快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金融创投市场主体集聚,依托滨湖产业发展母基金,引进各类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产业基金等,重点扶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智能装备等领域企业;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支持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电子商务、智慧商业、动产质押、实体经济资产证券化、个人和企业征信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举措之四】加快推动产业协作融合

  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着力将滨湖打造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四大功能区”。一是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功能区。以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设计、车联网、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产业为主攻方向,强化与长三角城市在重点产业领域的合作,支持区内特色园区与先进园区的合作共建;主动参与锡宜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快马山地区精准医疗、康养度假、节点商业项目的招引落地,加快推进大拈花湾项目建设;加大旅游推介宣传力度,全力打造长三角旅游度假走廊。二是建设自主原创技术重点策源区。主动承担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主阵地建设任务,加快打造集“服务、交流、交易、共享”为一体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依托深海极地装备技术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重大创新平台,服务跨区域协同创新;加大院所技术共享合作,重点推动“神威·太湖之光”超算、深海技术、申威芯片等专业技术平台服务市场化开放;发挥集成电路设计和智能制造专业联盟等联动作用,加强与长三角及其他地区著名高校院所战略合作。三是建设国家重点产业重要配套区。发挥深海装备、“两机”专项、精密设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优势,重点依托中航614所、中船重工703所、派克新材料、江苏永瀚等优势企业,瞄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核心技术、新材料、5G通信等重点产业,积极对接国家集成电路、特斯拉、大飞机等产业链布局,推动国家重点产业配套在我区布局,壮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四是建设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区。依托药明康德、卓胜微等创新名企,面向长三角地区招引更多高端人才落户;建立与国内知名高校的长期交流合作机制,为滨湖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撑;积极参与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建设,打造太湖湾产业人才高地,推进海内外、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

  【关键举措之五】加快提升载体产出质效

  一是科学谋定产业更新空间。抢抓太湖湾科创带建设重大机遇,深入研究实施产业空间规划,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产业空间布局;摸清全区零散工业和低效用地,梳理重大产业项目及用地需求,保障优质产业需求;结合 “厂中厂”、“小园区”、“散乱污”等低效企业清理腾退,储备适度规模的工业用地。二是深度谋划载体质效提升。实施新一轮载体改造建设,鼓励各类主体对存量标房、老旧厂房、民房、农房等载体有序进行形态改造和功能转换,建设适配现代产业形态的高密度工业标房、科创载体、服务业载体;鼓励各级政府通过回购收储、空间置换、升级改造等,实现载体盘活再利用。深化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推动各类工业发展资源高效利用。三是精准谋局楼宇产业培育。优化楼宇高质量发展机制,加大主题策划与精准招商,打造一批主题鲜明、产业集聚、贡献突出的亿元楼宇。强化对“强链补链”、“四型企业”等节点企业的招引,加快推进企业集聚、产业集聚。深入推进企业入驻政策指导服务机制,开展产业载体提质增效行动,通过正面引导和反向倒逼,腾出空间用于优质产业再招商。

文章来源: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