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 > 三务公开 > 居务公开

从“没人敢种”到“人人抢种”

发布日期:2020-07-28 16:54来源:胡埭镇

  “桃花潭水深千尺。”李白诗中,桃花潭只是托辞,诗外的“千亩桃源”却是真。在胡埭镇夏渎村,就有这么一处千亩“桃花源”,每年春天桃花明艳,夏天桃香四溢,成为了一处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多年来,夏渎村以市场为导向,甄选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的优质桃树品种,带领农民创业增收,水蜜桃种植成为该村脱贫攻坚和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几亩地的水蜜桃一年下来能增收5至6万元!”谈起收益,夏渎村石漕头村民沈建平喜不自胜。

  种粮改种桃,刚开始大家是拒绝的

  时下正值桃子成熟上市的季节,走进夏渎村,一个个新鲜诱人的水蜜桃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桃子特有的果香。桃园里,桃农摘桃、装桃、运桃,一派丰收景象;桃园外,商客称重、分类、装载,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时光追溯到20多年前,夹在胡埭和陆区边角上的宣沟村(后改名为夏渎村)贫穷落后,村民们以种植两季稻麦来维持生计。“一亩水稻田,辛苦大半年下来,村民净收入只有100元。”时任宣沟村党支部书记沈德兴回忆说,全村900多亩农田一季稻的净收成只有9万元,全村农业经济发展接近赤贫。沈德兴深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会让宣沟村更加贫困潦倒,要让村民富起来,就必须作出转型调整。2001年起,他和党员干部一起,经多番考察决定,将宣沟稻麦两季作物成功转型为水蜜桃种植产业,以此来扩增村民经济收入、提升宣沟村整体的经济实力。“在当时,粗略估计,一亩地的水蜜桃产值收入相当于水稻种植产出的10倍。”沈德兴如是说。

  最初,宣沟村的石漕头东队、西队和张家三处被作为试点,全面推行水蜜桃种植。沈德兴作为石漕头东队的党员户,以身作则,率先种植水蜜桃。然而在真正开始推行时,种植水蜜桃计划却多番受阻,举步维艰。“村民们担心推行种植水蜜桃缺乏技术支持,即使桃子熟了,保险期短,销路又成问题。”原宣沟村妇女主任、退休党员钱梅琴介绍,桃子出产期需要三年,不种水稻和小麦,这三年时间大家担忧没有米粮吃。因此,大多数村民不愿与领路人共探前路、共谋发展。

  试点先行,党员带头开辟致富路

  “走访分析宣沟村的形势和水蜜桃种植发展业的前景,成了那时候党员干部们工作之余的日常。”沈德兴介绍,在保证为村民们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的同时,村委还为大家争取了试种推行、三年培育的田亩补贴——每亩每年100元。最终,三个试点的村民们同意试种水蜜桃,发展新农业。 

  2005年,三个试点推行种下的水蜜桃品质好、产量高,迎来了第一次丰收。当时一箱12只水灵灵的蜜桃,在市场上能卖出40元的价格。这让初获丰收的村民们惊喜交加、激动不已。那一年水蜜桃的销量很好,带动其他几个村的村民自发加入种植水蜜桃的队伍。 

  2007年,因区划调整原因,宣沟村和原夏渎村双双从惠山区阳山镇划出,并入胡埭镇。2010年,经再次调整决定,宣沟村和原夏渎村实行“两村合并”,从此正式整合为如今的夏渎村。该村自整合以来,在全村1500亩农田中全面推广水蜜桃特色种植产业。蚂蚁浜的党员干部杨志远和杨建江、张家的党员示范户张伟国等,在全面推广中再一次发挥了党员带头的示范作用,带动村民们一起种植水蜜桃、发家致富。

  全民种桃,乡村美景“甜煞人”

  村民家家有田、户户种桃,田间阡陌、小桥流水皆掩映在碧色的桃林中……一晃眼,时间弹指过,如今的夏渎已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多亏当年一鼓作气、顶住压力,现在经多次改良创新,夏渎村水蜜桃的品质越来越好。”沈德兴表示,现在一亩桃园的平均收入,大概有2万多元,种得好的甚至能有4至5万元。按2万元的出产计算,1500亩桃园能给夏渎村每年增加近3000万元的经济产值,水蜜桃种植产业不仅成为当地的一张特色名片,更是村民们增收和乡村振兴的致富果、希望果。 

  近年来,夏渎村委坚持每年开展1至2次水蜜桃种植技术指导,让桃农们分批培训,掌握过硬的种植技术;定期定点发放农技简报,指导桃农们悉心培育优质水蜜桃。同时,自2018年起,该村实施“桃花盛开党旗红”书记项目,每年7月份举行“夏日竞甜”水蜜桃评比活动。 

  “提升夏渎水蜜桃品质,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村民增产增收”夏渎村党支部书记邵国丰满怀信心地表示,未来将继续从品种改良、技术更新方面入手,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让夏渎水蜜桃成为撬动滨湖农村经济腾飞的“大杠杆”,打造乡村振兴“滨湖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