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 > 互动交流 > 热点回应 > 回应关切

“搬”出来的幸福感:五世同堂下的房屋变迁

发布日期:2020-07-08 12:20来源:滨湖区人民政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记录这一宏大的史诗,反映小康路上接续奋斗的滨湖精神,区融媒体中心结合区情实际,创新报道方式,特开设“决胜全面小康奋进美丽滨湖”专栏,让亲历者讲述生产生活、城乡面貌、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喜人变化和感人故事,以再现滨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蓬勃活力。

  这是一个五世同堂的大家族,年龄最大的太姥姥已经101岁,年纪最小的小弟弟今年2岁。全家55口人里,虽然很多已因为工作移居外地,但大家心中共同的乡愁,还是那幢在雪浪板桥西棠甘的祖宅。 

  如今,四间瓦房的祖宅虽早已拆迁,朱家人也纷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电梯房,然而,在他们心中,变的是一代代的房屋,不变的是朴实奋斗的家风传承,房屋的变迁,见证了一家人小康路上的旅程,也成为滨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宜居注脚。

  从祖宅到自建房:想结婚,先自己盖幢房子

  据太姥姥的大女儿朱惠芬回忆,她家里最早的房子在板桥西棠甘东村121号,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扫荡太湖游击队时,把太姥姥和太姥爷绑了起来,一把火点着了房子,当时最小的女儿还在屋里睡着觉,还是太爷爷冲进火场救了她出来。在日本人走后,一家人花了很久才将房子恢复原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活的改善,一家人又到西村建了一幢砖房。重孙女陈琪回忆,太姥姥脾气糯,太姥爷性格也好,饭桌边总有个缸,吃饭了就舀一碗黄酒,吃过饭老的小的来一场牌九接龙,特别开心。逢年过节在西棠甘后西村老宅的聚会,是他们这一辈孩子们共同的童年。“屋前晒场宽敞得很,家里孩子多,你追我赶野起来没个边。长辈总是巴巴地喊着别跑别跑,可就是没人听话。” 

  陈琪的爷爷是家中独子,父母走得早,结婚以后也在西棠甘建了房。1968年造的平房,到了1986年,她爸爸21岁,家里想着儿子回头要结婚,便一起动手,在平房后边加了一幢二层的“火车头”式私房。这幢房子虽然陈设简单,却是陈琪童年的最深记忆:“洗澡要坐在水缸里,下面烧的是柴火,没一会儿就热到吃不消了!”陈琪说,那时候,家家户户娶媳妇都是自己动手盖房子,样式也差不多。那年岁,动土、上梁都是大事情,谁家盖房子的手艺好都会被邻居好一阵子夸,能风光好几年。

  从村里住到镇上:初临繁华,这份热闹也挺好

  真正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全国。听闻板桥街上建了一批店面房在出售,陈琪的父亲赶紧去抢购了一套这种楼下开店楼上住人的“新式房屋”,位置就在雪浪菜场的边上——板桥新村103号。一家人喜气洋洋地搬到了镇上,正对着菜市场的新房热闹非凡。陈琪清晰地记得,楼下被租给了一家人开小百货,他们一家则住在楼上,她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房间。 

  “住在街上,热闹是热闹了,可是睡懒觉是想都不要想的。”陈琪说,每天清晨五点,她都会被家对面的鱼摊拉开卷帘门的声音吵醒。在“突突突”的增氧泵声音中,无论那时刚上小学的她如何辗转反侧,再也睡不了回笼觉。也正是在这个店面房里,她感受到了煤气灶和燃气热水器的便利,也很快和周边的孩子们混熟了,好多当年结识的小伙伴,到如今都是她的好朋友。她记忆最深刻的是,夏天街上要是一停电,家家户户都出来了,对门小伙伴家的爸爸提了唯一的一个煤油灯,男人抽烟,女人聊天,小朋友瞎跑。那时候的日子,大家都过得不富裕,但是那种纯真的开心,却是之后的“买买买”无法提供的。 

  从二层楼到电梯房:拔高的是楼层和生活条件,更是幸福感

  童年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西棠甘的祖宅相继拆迁,陈琪他们一大家人又大都分到了仙河苑的安置房。通透的户型、省力的电梯、方便的管道气、精心的装修……2008年,当时正在上大学的陈琪暑假回家看到了爷爷奶奶家的新房觉得“十分安逸”,可老人家却很不适应“冰箱、煤气灶好是好,可样样都要花钱,也没了自留田”。好在,楼道里、小区里都是曾经村上的“乡邻”,虽然是楼房,可邻里关系还是这么的融洽,很快老人们也习惯了上下楼坐电梯、逛超市买菜的生活模式。现在,曾经远嫁江西的三姨婆也落叶归根,住在仙河苑的安置房里,还把太姥姥接来一起住,就在陈琪父亲家的隔壁楼栋。每天傍晚,“年轻老太太”牵着百岁老母在楼下健身步道健步走的身影,是小区里的一道风景。 

  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陈琪,再次把自己的小窝搬到了自己精心设计、装修的商品房里。“虽然是嫁出去的女儿,可总不愿住得离家太远。”出生在板桥的她,工作在雪浪街道,居住在天鹅湖花园小区,离父母和祖父母、太姥姥家所在的仙河苑都不太远。去年春节,太姥姥的百岁喜宴上,老人家高兴地说:“一家五代55口人给我过寿,每个小家庭过得都不错,这样的日子越过越有味道。”

  对这片土地感情最深的,是跨越两个世纪的“百岁老人”,他们这一辈子度过了艰苦的岁月,终于迎来了幸福的晚年生活,房屋的变迁,只是他们生活巨变的一小部分。他们或许寡言少语,却会用自己的方式述说着,长辈们经历过什么,有过怎样的憧憬与曲折,是怎样克难向前的,希望对奋斗在新时代的儿孙们有所启迪。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在美丽湖湾区的扎实推进,滨湖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都将到达一个全新高度,家家户户的住房条件都会越来越好,我们身边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百岁老人。